5G与AI“点燃”数字应用,云原生重塑数据库未来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MySQL 版,通用型 2核8GB 50GB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PostgreSQL 版,标准版 2核4GB 50GB
函数计算FC,每月15万CU 3个月
简介: 5G与AI“点燃”数字应用,云原生重塑数据库未来

进入2023年,5G与AI技术逼近爆发的临界点,即将点燃数字应用的宇宙。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引发了机器智能的涌现,不仅能够与人类进行创造性对话,还能代替程序员编写代码!而5G全面加速了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数字化的世界反过来强化了AI的连接,全球加速形成一台巨大的智能云计算机——科技正在激发人类文明的全新进化。

而数据库作为传统基础软件,在即将到来的全新人类文明面前,正处于剧烈变动期。据IDC,2022年中国产生的数据规模达23.3ZB,全球占比达23%,有望在2026年成为全球产生数据最多的国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据规模爆炸性增长、数据类型愈发丰富、数据应用快速深化,促使数据库产业再次进入创新周期中的混沌状态。

在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的时候,眺望人类文明地平线,设计面向未来、兼顾当下的数据管理技术,支撑数以亿计的数字应用和用户,将指引数据库走出创新混沌。云原生作为“5G+AI”的底座型技术,必将重塑数据库的现在和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认为,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将是波澜壮阔的篇章。


企业IT的未来

过去十几年,云计算技术蓬勃发展,以阿里云、AWS等为代表的几大超级公共云正在形成“世界计算机”的格局——公共云如同神经网络一样连接全社会的计算资源,进而形成超大规模的共享虚拟计算资源。如今,云原生技术将已经连接起来的共享硬件IaaS,推进到共享中间软件层PaaS,从而支撑即将到来的数亿应用和数亿用户。

是的,我们已经面临着数亿应用和用户的局面。在应用数量方面,IDC曾预计到2023年全球将新增5亿逻辑应用,相当于过去40年所创建的应用总和,到2025年将新增7.5亿逻辑应用。所谓“逻辑应用”,即以现有应用的服务为基础,形成新的业务和应用逻辑,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可以说,继数据宇宙之后,数字应用的“宇宙”正在爆炸。

在APP应用的用户方面,根据Quest Mobile,2022年,月活用户(MAU)超过1亿的APP有23个,中国工商银行APP成功跻身亿级MAU俱乐部,钉钉作为效率办公类APP也突破2亿MAU,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也首次突破12亿大关。从消费类到企业级,亿级MAU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级APP。

如果企业CIO们还在思考传统的本地部署和分布式计算,那么ChatGPT在一个月的时间即达到1亿MAU的事实,给了CIO们“当头一棒”——ChatGPT正在引发企业APP的进化奇点,爆发式增长的MAU和AI应用数量将打穿企业IT的现有能力,更不用说5G打穿了网络连接的壁垒,让企业IT突破“本地”和“分布式”的思维框架——云原生、平台化、一体化、智能化,将主导未来五到十年的企业IT。


从数据库到数据服务

作为企业IT的核心,数据库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现关系型数据库,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管理和调用数据。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最早处理关系型数据库的大型机已经经历了小型机、PC服务器而进入到了“云计算机”时代,数据规模从最早的几KB一路狂飙到大数据时代的TB甚至PB,从结构化关系型数据进化到非结构化非关系型数据。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从以“库”为中心,进化到了遍布云上的数据服务。

全球一朵智能云的“云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是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计算资源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计算的“中枢神经网络+全局化计算”。中国信通院指出:云与数据库的融合,具体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基于云资源部署的传统数据库,即数据库云服务(Database as a service);另一种是基于容器化、微服务、Serverless等理念设计的存算分离架构的云原生数据库。其中,云原生数据库是真正适配云计算的数据服务模式。

云原生数据库能够随时随地从多前端访问,提供云服务的计算节点,并且能够灵活及时调动资源进行扩缩容,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以AWS、阿里云、Snowflake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创了云原生数据库时代。所谓“云原生数据库”,简单理解就是从“云计算机”和云计算的角度,重新设计适配的数据服务,将各种数据库连接到一个平台上,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数据服务。今天,我们正全面进入云原生数据库时代。

image.png

阿里云作为全球几超级智能“云计算机”之一,对此深有体会。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在2023年3月24日举办的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峰会上表示,数据库行业正在向“云原生、平台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四化”演进,“云原生+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将重新定义数据库行业标准,“单一数据库已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差异化的应用场景需求,云原生+一站式才是数据库的未来。

“云原生化”即利用云的弹性能力和计算、存储、网络的分离能力,加上Serverless的极致弹性能力,指数级提升传统数据库的服务能力;平台化,即在云平台集中多款数据库,打造软硬协同的全体系创新,通过标准API支撑数据的无缝流动;一体化,即在平台化的基础上,提供OLTP、OLAP、AI处理等多种能力,打造数据服务的一体化全站能力,减少业务烟囱,避免数据孤岛;智能化,即在AGI浪潮下,智能和数据库的结合将迸发出无限潜力。

2023年3月23日,OpenAI宣布将在GPT-4上新增插件功能,帮助ChatGPT访问最新信息、运行计算或使用第三方服务,从而解锁海量AI应用。业界认为,ChatGPT插件功能和应用商店的推出是巨大的AI转折点,将极大加速从数据库到数据服务的进化。在ChatGPT和AGI的浪潮下,数据库“四化”已经成为必然,也将重塑企业IT的未来。


数据库行业的全速进化

自从AWS推出云数据库Aurora以来,数据库行业的进化就开始了。从数据库云服务到云原生数据库,以AWS和阿里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正在打破传统数据库厂商对于数据的垄断,最大程度释放数据和数字经济的价值。例如,中国联通使用阿里云数据库替换原有IT系统架构,支撑了超4.2亿用户、计费数量高达450亿/天、20万容器数量,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信业务系统之一。

2022年底,阿里云在多年钻研数据+云的基础上,发布数据库独立品牌“瑶池”,将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等产品统一归属到“瑶池”品牌——通过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阿里云帮助客户治理海量数据资源,为千行百业提供企业首选的云原生数据库产品和解决方案。

今天,阿里云瑶池核心产品已经All In Serverless,瑶池数据库是首家通过信通院Serverless能力评测的云厂商,参测的PolarDB、RDS数据库获得事务型数据库Serverless能力最高“先进级”评级,AnalyticDB数据仓库获评分析型数据库Serverless能力“增强级”评级。通过提前预测业务对资源需求的变化,瑶池数据库可实现秒级弹性变配、业务无损,最多可帮助客户降低70%成本。

在All in Serverless基础上,阿里云PolarDB还开创性地实现了CPU、内存、存储三层解耦技术:在提供金融级高可用、高可靠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云上资源秒级扩容;基于内存列存索引(IMCI)的处理分析一体化能力,实现分析百倍加速,一体化的实时事务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极简运维;还支持分布式事务、全局二级索引等重要特性。

如今,以瑶池数据库为代表的“云原生+一站式”数据管理与服务正在推动数据库行业的全速进化。在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峰会上,阿里云宣布将PolarDB和AnalyticDB打通融合,形成“云原生一体化”的HTAP解决方案,同时推出了全新多模云原生数据库Lindorm AI 引擎,可在数据库内集成AI 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打造AIGC应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仅需写几段SQL语言,就能在数据库内完成模型的部署和推理,快速搭建起AI应用平台。

“传统数据库厂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而生于云、长于云、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数据库开始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在2023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峰会上表示,以云厂商为代表的云原生数据库的崛起,如阿里云瑶池数据库进入Gartner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标志着云数据库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已大规模在政企市场应用,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省级医保信息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招商银行、中国太保、中国邮政、中国南方航空、中国联通、友邦保险等金融、政务、电信、交通领域的标杆客户,全面应用在核心系统之中。峰会上,招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数据治理团队负责人杨鹏表示:“招商银行携手阿里云能有效洞察僵尸资产、冗余资产等数据质量问题,助力全量资产可视化智能管理,提升业务部门用数效率,帮助我行实现降本增效。”

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5GAI逼近爆发临界点,将引发一系列科技的连锁进化。数据库作为一个传统软件行业,也将在“5G+AI”大潮中重塑和全面进化。云原生将打破数据的“库”桎梏,让数据业务持续在线,不断释放并放大数据价值,全面激活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模式,打开波澜壮阔的智能时代!

相关实践学习
阿里云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 MySQL版 使用教程
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 MySQL版是一种支持高并发低延时查询的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高度兼容MySQL协议以及SQL:92、SQL:99、SQL:2003标准,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即时的多维分析透视和业务探索,快速构建企业云上数据仓库。 了解产品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ApsaraDB/ads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Kubernetes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为传统应用托底,为 AI 创新加速
在容器技术持续演进与 AI 全面爆发的当下,企业既要稳健托管传统业务,又要高效落地 AI 创新,如何在复杂的基础设施与频繁的版本变化中保持敏捷、稳定与低成本,成了所有技术团队的共同挑战。阿里云 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挑战而生的破局者,SAE 以“免运维、强稳定、极致降本”为核心,通过一站式的应用级托管能力,同时支撑传统应用与 AI 应用,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创新。
396 29
|
1月前
|
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3个月圈粉百万,这个AI应用在海外火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之前推荐过一个叫 Agnes 的 AI 应用,也是当时在 WAIC 了解到的。
306 1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安全
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为什么我们需要 AI 中间件?
阿里云发布AI中间件,涵盖AgentScope-Java、AI MQ、Higress、Nacos及可观测体系,全面开源核心技术,助力企业构建分布式多Agent架构,推动AI原生应用规模化落地。
226 0
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为什么我们需要 AI 中间件?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Java
Java与AI驱动区块链:构建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AI应用
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开创去中心化智能应用的新纪元。本文深入探讨如何使用Java构建AI驱动的区块链应用,涵盖智能合约开发、去中心化AI模型训练与推理、数据隐私保护以及通证经济激励等核心主题。我们将完整展示从区块链基础集成、智能合约编写、AI模型上链到去中心化应用(DApp)开发的全流程,为构建下一代可信、透明的智能去中心化系统提供完整技术方案。
227 3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NoSQL
AI大模型应用实践 八:如何通过RAG数据库实现大模型的私有化定制与优化
RAG技术通过融合外部知识库与大模型,实现知识动态更新与私有化定制,解决大模型知识固化、幻觉及数据安全难题。本文详解RAG原理、数据库选型(向量库、图库、知识图谱、混合架构)及应用场景,助力企业高效构建安全、可解释的智能系统。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运维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本文介绍联调造数场景下的AI应用演进:从单Agent模式到多Agent协同的架构升级。针对复杂指令执行不准、响应慢等问题,通过意图识别、工具引擎、推理执行等多Agent分工协作,结合工程化手段提升准确性与效率,并分享了关键设计思路与实践心得。
396 20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中间件
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为什么我们需要 AI 中间件?
阿里云发布AI中间件,推出AgentScope-Java、AI MQ、Higress网关、Nacos注册中心及可观测体系,全面开源核心技术,构建分布式多Agent架构基座,助力企业级AI应用规模化落地,推动AI原生应用进入新范式。
413 26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Serverless
再看 AI 网关:助力 AI 应用创新的关键基础设施
AI 网关作为云产品推出已有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里,AI 网关从内核到外在都进行了大量的进化,本文将从 AI 网关的诞生、AI 网关的产品能力、AI 网关的开放生态,以及新推出的 Serverless 版,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介绍,期望对正在进行 AI 应用落地的朋友,在 AI 基础设施选型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566 45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数据可视化
Dify让你拖拽式搭建企业级AI应用
Dify是开源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融合BaaS与LLMOps理念,通过可视化工作流、低代码编排和企业级监控,支持多模型接入与RAG知识库,助力企业快速构建安全可控的AI应用,实现从原型到生产的高效落地。
Dify让你拖拽式搭建企业级AI应用
|
1月前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云栖重磅|瑶池数据库:从云原生数据底座向“AI就绪”的多模态数据底座演进
瑶池数据库:从云原生数据底座向“AI就绪”的多模态数据底座演进
下一篇
oss云网关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