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GPT的隐藏实力就靠它了

本文涉及的产品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检索分析服务 Elasticsearch 版,2核4GB开发者规格 1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5000CU*H 3个月
简介: 这个GitHub新项目,能让ChatGPT完成复杂任务,GPT3.5和GPT-4都支持。它通过将问题拆解,并调用外部资源,提高了GPT的工作能力。在它的调教下,GPT-4回答的准确率从68%提高到了85%。

这个GitHub新项目,能让ChatGPT完成复杂任务,GPT3.5和GPT-4都支持。

它通过将问题拆解,并调用外部资源,提高了GPT的工作能力。

在它的调教下,GPT-4回答的准确率从68%提高到了85%。

ex855w.jpg

这个项目名叫SmartGPT,这个名字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它的作用。

无论是直观感受还是量化数据,GPT在它的加持之下回答正确率都有提高。

我们不妨看看几个经典的问题。

晾干5件衣服需要5个小时,那么晾30件需要多长时间呢?

这是一个来自OpenAI Playground的经典问题。

只见GPT一顿操作猛如虎,又是推理又是列方程……

然而最后给出的答案是30个小时。

image.png

而经过SmartGPT调教之后,不仅得到了正确答案,还指出了此前的思路为什么会出错。


再来举个栗子,同样是来自于OpenAI Playground的问题。

假设有6升和12升的罐子各一个,如何量取6升水?

GPT的答案嘛……麻烦不说,能不能解释下第五步的2升是怎么剩下的?


经过调教之后嘛……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不直接用6升的,但也有很大进步了。


我们也用倒拔垂杨柳的问题进行了测试,提供了诸葛亮、孙悟空和林黛玉三个选项。


第一轮,GPT-4给出的答案是……孙悟空。


经过调教之后,GPT-4终于发现了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同时还指出了孙悟空虽然没有倒拔垂杨柳但是有相似的情节。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中,孙悟空在五庄观因愤怒将人参果树拔倒)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GPT-4的API,测试是按照开发者介绍的方法手工完成的。

当然了,个例并不能说明它的表现,还是要用数据集测试一下。

开发者使用了MMLU数据集分别对调教前后的GPT-4进行了测试。

结果显示,未经调教的版本只答对了68%,而调教后的版本答对了85%。

顺便提一句,真人专家在测试中的平均成绩是89.8%。


数学方面,同样使用MMLU数据集进行测试,开发者从中选择了15个大学难度的数学问题。

虽然准确率只有60%,但也是及格了,而且比原版GPT的40%已经好了太多。

化整为零,逐步解决

开发者将SmartGPT中的环节形象地比作了职场中的角色:

“甲方”:SmartGPT用户。“经理”:和“甲方”对接,把任务拆分成高级子任务并逐一汇报给“老板”。“老板”:制定计划,将高级子任务再次拆分,并分发给“员工”。“员工”:接收任务,编写伪代码,交给“小黄人”执行。“小黄人”:将伪代码优化成LUA脚本并运行。

作为“甲方”的用户,需要做的只是像使用普通GPT一样输入自己的问题,而不必给出额外指令

SmartGPT会帮助用户把问题拆分,然后按照步骤提交给GPT。

此前有人发现,在输入给GPT的指令中加入“let’s think step by step”可以提高回复的准确率。

同时,GPT-4具有回溯能力,能够发现并指出自己此前回答中的错误。

以上两个特性为SmartGPT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SmartGPT工作流程图

在用户输入完指令后,SmartGPT对其进行处理拆分,包括添加“let’s think step by step”类似的表述。

然后它会将处理好的指令传至GPT的API,并重复多次获取不同的答案。

接着,SmartGPT会向API发送要求其回溯答案并选择最优解的指令。

最后,将GPT自己选择的最佳答案展示给用户。

上述步骤受到了三篇学术论文的启发(图中白框)。

这三篇论文的内容分别关于“链式提示方式”、“动态记忆及让LLM自我回溯”和“用对话提高LLM完成度”。

和其他工具相比,SmartGPT好在哪

AutoGPT等工具同样可以用来优化GPT,SmartGPT比它们好在哪里呢?

由于其工作原理是将任务进行拆分,会形成逻辑链条,因此SmartGPT拥有更强大的推理能力。

实用性方面,SmartGPT由独立的子模块组成,使用者可以对它们进行任意排列、组合和删改。

此外,无论对于用户还是开发人员,SmartGPT的配置过程都更为简单。

不过开发者也坦言,这个项目刚推出不久,因此稳定性有待考证,在内存优化方面还有所欠缺,消耗的环境资源也更多。

在项目推出之后,有网友表示我们低估了GPT的潜力,甚至包括OpenAI自己。


那么,你期待GPT未来的表现吗?

SmartGPT目前暂无开箱可用版本,需要自行在Linux环境搭建,动手能力强的读者可根据下面的项目页面中的指示体验: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rmanz/smartgpt

相关文章
|
9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
微软最新 Sora 分析论文,从中可以看到 Sora 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2月更文挑战第14天】微软最新 Sora 分析论文,从中可以看到 Sora 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75 6
微软最新 Sora 分析论文,从中可以看到 Sora 哪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
9月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中外AIGC大模型的差距、态势与结构
【1月更文挑战第21天】中外AIGC大模型的差距、态势与结构
389 2
中外AIGC大模型的差距、态势与结构
|
5月前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云计算
【通义】AI视界|谷歌大模型被盯上!欧盟最高隐私监管机构对PaLM2模型展开调查~
本文汇总了近24小时内科技领域的五大要闻:欧盟对谷歌PaLM2模型启动隐私合规调查;甲骨文推出Zettascale云计算集群,集成大量NVIDIA GPU强化计算力;红杉资本偏好AI应用投资而非模型构建;夸克新推智能助手CueMe,支持长达2万字内容生成;沃尔沃与NVIDIA合作,未来车型将采用后者先进芯片提升自动驾驶功能。以上内容由通义自动生成。
|
6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Python
💡灵感爆发!AI Prompt创意引导,让商业数据分析报告也能讲故事
【8月更文挑战第1天】在商业领域, 数据分析报告常被视为枯燥的数据堆砌。但AI技术, 尤其是AI Prompt的创意引导功能, 正革新数据呈现方式。传统报告重准确性轻生动性; 而AI Prompt创意引导下的报告则如电影般, 通过故事化叙述使复杂洞察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分析电商平台季节性销售时, AI Prompt可以生成主题为“穿越四季购物之旅”的创意指令, 将数据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篇章, 使读者不仅能获取商业洞察, 更能感受到数据背后的情感与温度, 大大提升报告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这标志着数据分析报告新时代的到来。
114 0
|
7月前
|
Web App开发
生成式模型不只会模仿!哈佛、UCSB等最新成果:性能可超越训练集专家水平
【7月更文挑战第23天】研究人员从哈佛大学、UC Santa Barbara等机构展示了生成式模型的新突破:在特定任务上实现超越训练集专家水平的性能。通过“低温度采样”减少模型不确定性,实验中一个名为ChessFormer的模型在下棋任务上表现出了超越性,即性能超过了训练集中专家的平均水平。这项工作揭示了生成式模型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超越的可能性,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视角。[论文](https://arxiv.org/pdf/2406.11741)
48 2
|
7月前
|
数据采集 边缘计算 自然语言处理
谷歌推出创新方法:通过自然文本提示,快速训练视觉模型
【7月更文挑战第5天】谷歌研究者提出新方法,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训练视觉模型,减少人工标注需求。"建模合作者"框架结合大型语言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以对话理解视觉概念并自动生成标注,降低训练成本,提高效率。实验显示定义概念工作量减少90%,并在多种任务上超越现有技术。尽管有限制,但此框架为资源受限环境提供了更高效模型训练方案。[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02626)
41 1
|
6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2021 第五届“达观杯” 基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风险事件标签识别】3 Bert和Nezha方案
2021第五届“达观杯”基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风险事件标签识别比赛中使用的NEZHA和Bert方案,包括预训练、微调、模型融合、TTA测试集数据增强以及总结和反思。
63 0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概念问题之大模型在生成文本方面有哪些革命性突破
大模型概念问题之大模型在生成文本方面有哪些革命性突破
|
8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可信度超越GPT-4V,清华&面壁揭秘小钢炮模型背后的高效对齐技术
【6月更文挑战第15天】清华大学与面壁智能合作的RLAIF-V框架挑战GPT-4V,通过开源AI反馈增强大语言模型的可信度。该框架利用开放数据和在线学习优化对齐,减少幻觉错误,12B参数模型表现超越GPT-4V。虽有数据质量和稳定性问题,但展示出开源MLLMs潜力。[链接: https://arxiv.org/abs/2405.17220]
150 1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谷歌重磅发布AlphaFold 3,增强人类发现新药方法!
【5月更文挑战第19天】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 3,这是人工智能在生物分子结构预测上的新里程碑,有望革新药物发现。相较于前代,AlphaFold 3采用新扩散基架构,提升预测复杂结构的准确性,并在蛋白质-配体、蛋白质-核酸及抗体-抗原相互作用预测上展现优越性能。然而,科学家对其预测误差和可能对现有预测工具的影响持谨慎态度。论文链接:[Na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87-w#citeas)
7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