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P10玉伯的产品思考:技术人如何做产品

简介: 蚂蚁P10玉伯的产品思考:技术人如何做产品

技术人除了做技术还能做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想过这个话题。

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做产品」,因为,每个技术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产品梦。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技术人如何做产品,谈谈我在做产品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先做一个简单自我介绍,我叫玉伯,08 年加入阿里,写代码写了十几年,一直在前端、小程序和客户端领域,希望能够推动整个终端技术往前发展。这十几年里,也一直带领团队通过开源做了很多技术产品,包括 Ant Design、AntV 等。但今天想聊的不是这些,而是「语雀」。

本次分享的内容分成四部分,谈谈我们如何选择产品方向,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以及技术人的核心优势,最后做个总结。

技术人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这里用的词是「创业」,在我看来,在大公司内部做产品,和创业很像。特别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在公司内部创业,可能是一个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更好的方向。

在创业过程中,很多技术人遇到的第一个命题,就是如何选择产品方向。

杰出的华人管理大师杨国安教授,在很早前提出一个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对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有意思的回答。

书里谈到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团队组织愿不愿意去做这件事,这是选择产品方向的原点。比如说我们要去做一个工具、做一个类库,或者是创业去做一个产品,团队创始人以及核心同学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个关键点,是团队核心成员有没有能力去做,实际上会不会?这是杨三角的第二点。

第三个关键点,在公司或整个市场环境里,在天时地利上,环境容不容许我们去做这件事?

杨三角谈的是组织能力建设,但对于技术人选择产品方向来说,也是很核心的三个思考维度。当你这么去想,然后会发现,很多公司的技术产品,或者说轮子,为什么在内部创业做不出来,是因为遇上了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团队有意愿,但是市场或者公司环境不容许。可以举我们本身的例子,我们是一个前端团队,在早期的时候曾想做一个数据流量产品,但实际上公司里已经有数据平台团队,最终我们没做下去。原因是,前端团队去做数据产品,在短期可能在体验等方面有优势,但长期从团队定位上来,是重复造自己并无优势的轮子,是不被容许的。

第二个陷阱,是以为会,其实不会。做技术的同学往往会比较自信,以为自己懂某一块技术,只要把技术做深,就可以有市场。但是实际具体去做就会发现,在技术产品化的过程中,对产品的理解,对需求的判断,对市场的把握,在很多层面上都是缺失的。所以真正来看的话,其实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是能力不足的。这里面的要点,是能够吸引到互补性人才,补全团队的短板。

第三个陷阱,是短期有激情,长期无热情。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刚开始特别有激情,会很冲动,很开心,想挑战世界,挑战自我。但是如果时间拉长,放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时候,发现可能激情逐步消退,你自己就开始打退堂鼓。一件产品花费五年甚至十年才能成功是很常见的,它需要你长期的热情投入。

我们以语雀为例,来看一下如何将杨三角应用到实际当中。语雀团队最早是 2017 年开始内部孵化,2018 年真正开始做,然后 2019 年开始商业化运作。

以杨三角来判断,首先第一个角度是意愿度。我们在早期还没有语雀的时候,从 2016 年我们就聚集了一批对知识管理、知识协同非常认可的核心成员,并且这一小撮核心成员内心里,对这件事情都很有激情,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希望能够做 103 年。这个长期的意愿度,是语雀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后是能力度,语雀最开始是诞生于前端和设计团队,是一个融合型团队。这个初始团队的构成,使得我们可以快速做出最小可行产品,同时在用户体验上有原生优势。

最后是容许度,在当时 2017 年左右的时候,整个阿里和蚂蚁内部没有人做这个,看外部市场环境的话,语雀当时也是有机会的。

这个机会不将文档搬到云端,语雀并不是在做文档,而是选择切入知识库,而当时以知识库为核心的产品并不多。在 2018 到 2019 年的时候,我们以知识库的体验优势,很快在公司内部将 Confluence 和 WIKI 给替换掉了,获得了产品珍贵的早期用户。

而看外面的话,目前整个社会有一种微粒化的趋势。近几年涌现出很多新的知识工作者,比如视频 UP 主,都会选择独立或通过工作室去工作。对于这些个体和小微企业组织,它们也很需要知识管理和知识沉淀,长期来看是需要一个好的工具,而这里就蕴藏着机会。语雀在这一块,相当于从文档的红海跳到知识协同的蓝海。所以从这个方面去看的话,也是语雀非常笃定的原因。

技术人做产品的核心优势

一旦我们选择好产品方向,特别是一个愿意长期投入投入的方向。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技术人去做产品,究竟有什么样的核心优势,能让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总结来说,技术人的核心优势可以总结成三点。

第一个优势是,优秀的技术都会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我们天天在写程序,代码里面有很多先进的技术理念,其实也可以化用到其他领域。比如面向对象,可以用到产品设计里,能够让整个产品模型通过抽象变得简单。

第二个优势是快速代码验证。我们经常说,对于产品快速试错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产品经理有个好点子了,就缺几个程序员把它做出来看到底可不可行。但如果我们本身就是程序员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写代码去验证我们的想法。

最后一个优势,更懂程序员群体。我们本身是程序员,如果做面向程序员的产品的话,我们更懂程序员这个群体,知道他们的痛点和爽点在哪。

还是以语雀来举例。

语雀的产品模型一开始比较简单,但随着产品发展,功能逐渐增多,对应的产品模型也开始变得复杂。比如在语雀里面,除了文档,还有知识库,知识库还有各种细分类型,比如话题库、画板库等等。然后在这些知识库下面,有文档、表格、画板、任务、话题等不同的文档类型。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针对每一个类型去建模。但这种方式开发起来比较复杂,并且整体研发成本也比较大。

2019 年,我们回头梳理产品,用技术人的思维,把语雀的整体产品模型,定义成比较简单清晰的三层架构。以这种三层架构模型,往前发展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同时,我们总结了适合语雀的产品原则,我们称之为简单法则:把简单留给用户,但同时也要把简单留给自己

在业界可能经常会说,把简单留给用户,但是要把复杂留给自己。但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实践,当你把复杂留给自己的时候,很多事情很难持续,你的代码最终会变成「祖传代码」,后人不敢轻动。这样的后果就是,当你做着做着,你会发现这个复杂你是控制不住的,最后的话可能还是让用户侧也变得复杂。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解决方案比较复杂的时候,要反推是不是问题出错了,比如,它不是我们这个产品该做的事情。同样的,我们非常推崇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然后,作为程序员,如果你做的产品本身有一批用户是技术人的话,那就意味着你可以给他们更优秀的体验。

语雀最开始之所以受程序员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做了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因为我们本身也在用 Markdown,在研发的过程中解决了很多痛点。

同样的,当我们往前演进,发现很多程序员日常有很多作图的需求,比如画思维导图、架构图、流程图、UML 图等,虽然市面上已经有类似的成熟工具,但在写文档中作图的体验是割裂的。所以语雀推出了画板,日常的这些图都可以通过画板很轻易去实现。这个功能也受到很多程序员同学的好评。

另外,语雀从第一个版本就提供了 Open API。通过 Open API,很多程序员可以去做二次开发,会有一些好玩的,基于语雀去写作的个性化工具。我们还可以通过 webhook,跟钉钉甚至跟飞书去打通,搭建个人的工作流。

这些就是作为技术人做产品的一个核心优势。我们懂程序员,就一定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

技术人做产品的关键坑点

但是,技术人做产品并不是只有优势,也会有一些技术人特有的坑点,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里。

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坑,我们将它总结为两块,一块是用户需求之坑,我们在接用户需求,在定义用户需求的时候,可能会经常把问题简单化,这中间会遇到很多坑。另一块是产品实现之坑,我们作为技术,通常会很自信去实现一些产品功能,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坑。

以语雀团队为例。

语雀的用户需求之坑

在用户需求这一块,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技术同学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把握,然后看到用户反馈和建议觉得做起来很简单,可能还没有等产品经理把需求给定义出来,就快速的去往前做。甚至很多时候,可能觉得只要增加一个配置就好,也就是改几行代码的事情。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功能堆积。无论在语雀,还是大公司内部很多技术产品,你会发现它的功能界面有做很多功能,同时在很多地方会加很多配置。我觉得这样可能有它必然的一面。但一个 To C 的产品,增加功能一定要非常谨慎。

用户需求坑点这块还有一个,就是很多技术同学容易陷入到技术思维里面,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可能符合技术逻辑,但不符合用户习惯。

比如,在语雀创建文档,之前按照语雀的架构是必须要先创建知识库的,如果你不创建知识库,可能你连创建文档的入口都找不到。这个就是站在技术的思维来做用户的功能设计。但是如果按照用户角度去看,其实应该一开始让用户就能新建文档,只是在过程中引导用户去选择知识库。

语雀的产品实现之坑

做产品实现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坑。比如最典型的,很多刚加入语雀的同学,比较追求百分之百还原设计稿。

可能在很多其他的团队里,产品会觉得百分之百还原设计稿是技术人很好的一个追求。但在语雀我们会非常谨慎这一点。

因为百分之百还原设计稿的前提,是设计稿要做的天衣无缝。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设计稿只能说一方面代表新功能,一方面它其实有 demo 的属性。所以技术人一定要分清哪些是产品功能,哪些仅仅是一种演示,不要真的去追求百分之百还原。

产品实现坑点里还有一个段子,就是让技术同学去做饭,他说,等等,让我先研究下水稻种植。这是说技术同学容易陷入到技术原理和细节当中,忽视了研发工期和节奏。

比如在语雀里,有段时间我们在实现多人协作功能。多人协作是一个很有技术难度的点,如果要研究清楚可能要花不少时间,但同时它在业界已经有不少现有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开源以及合作等方式可以快速往前走。如果我们真的停下来去研究底层技术的话,可能会让整个功能迭代给停滞住。所以这一块需要非常谨慎。

还有就是,很多技术同学在做产品实现过程中,只是把自己定义成是接需求的,而不去思考需求本身是否合理。任何需求来了,只要定义好了我就去接。但写着写着发现,产品认为的一个简单的需求,其实它的复杂度挺高,做不下去了。

我们发现有很多 case,就是当技术实现难度变大做不下去,往往是需求本身可能是没有考虑好,但如果早期和产品同学一起去分析这个需求的话,是有可能发现并阻止的。

技术人做产品的创业指西

最后做一个小结。

当一个技术人,无论是在公司内部做新产品还是出去创业,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点,要找准方向。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长期想做什么,笃定什么,这个长期信念非常关键。然后,当你有了很强的热情,要回头看自己的团队,是否真正有能力做成。如果没有能力优势的话,其实要非常谨慎,因为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掉到坑里。最后要看市场机会,要看你是否真的有机会去做。

第二点,技术人做产品有非常多的优势,要把自己的抽象思维、体系化思维,把懂程序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绝大多数产品做不到尽善尽美,之所以赢得竞争,核心是初创团队的优势是不是能够融入产品。如果在产品中能够把你的一些想法,一些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的话,那整个产品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

第三点,技术人并不是万能的,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在组建团队时,在很多层面上,比如产品、运营,去找到一些跟自己能力互补的人才。让自己的优势能够转换成整个团队的一些优势,同时把一些短板给补齐。这一块也是非常关键的,要学会以优补短。

之前听某个聊创业播客,里面有一种观点说,创业要有一种「跳悬崖」的勇气。这个比喻是说,想法每个人都有,但从想法到产品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产品做出来能不能成功也并不确定,所以创业需要极端的,甚至是断掉自己后路的勇气。

可能你在跳悬崖之前只是一个想法,但没有动力去做,但跳下去后在下降过程中,因为你已经跳下去了,所以你会非常急迫的去找方向,去找团队,去找钱,让自己在跌落地面之前起飞。这是很多创业者的一种心态。

这里我想说的是,除了跳悬崖的创业之外,还有一种创业的心态是像唐僧一样,是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

所谓唐僧一样的创业,是你一开始在创业之前,内心就已经有了坚定的信念。你想去求真经,你的内心已经非常笃定,哪怕是你一个人也会去开启这段旅程。然后当你开启这段旅程之后,在这过程中去找到同路人,把合适的人凝聚起来形成团队。

当然,在取经路上一定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和艰险,你要一路降妖伏魔。但如果你内心里一开始就有笃定的信念,各种艰难险阻只是时间问题,最终你会取得真经。


相关文章
|
定位技术
阿里研究员玄难:如何做电商业务中台
2016 ATF阿里技术论坛于4月15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主旨是阐述阿里对世界创新做出的贡献。会上阿里业务平台事业部&淘宝基础平台技术部负责人玄难阐释了淘宝经历13年的发展中,业务平台从零到有,同时又逐步演进为业务中台。
40861 0
|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BI
数据研发“新人”如何快速落地?
本文将以“如何快速落地”、“快速适应新环境”为出发点,探讨数据研发“新人”如何快速了解公司业务、领域模型和业务系统,然后快速高效的推进相关工作,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
41025 36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电子版地址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
75 0
《阿里云总监课第五期第六节:研发挑战 - 研发过程中挑战》电子版地址
|
运维 Cloud Native 容灾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3)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
489 0
|
运维 Cloud Native 容灾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4)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
520 0
|
敏捷开发 运维 Cloud Native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1)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
705 0
|
供应链 Cloud Native 搜索推荐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2)
阿里云刘伟光:3.5万字拆解「核心系统转型」,核心从业者怎样寻得「出路」?
463 0
《研发效能嘉年华:跨越敏捷——闲鱼敏捷转型之路》电子版地址
研发效能嘉年华:跨越敏捷——闲鱼敏捷转型之路
123 0
《研发效能嘉年华:跨越敏捷——闲鱼敏捷转型之路》电子版地址
|
新零售 供应链 前端开发
饿了么彻底“阿里化”改造后,提出一个阿里味的战略——新服务
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合并了饿了么与口碑,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过去的一年,阿里巴巴投入巨大成本彻底完成了饿了么的“阿里化”改造,一年后的2019年11月19日,饿了么提出了一个浓烈“阿里味”的全新战略——新服务。
366 0
饿了么彻底“阿里化”改造后,提出一个阿里味的战略——新服务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机器人战略三步曲:极致单品、技术开放、基础设施
从极致单品到基础设施,新商业时代下的阿里人工智能战略 9月20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举办的机器革命·人工智能峰会上,发布了多款重磅新品,包括AliGenie3.0、天猫精灵太空蛋、天猫精灵太空梭、人机交流车载系统等。 通过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浅雪)的分享,老王了解到天猫精灵销量已超500万,天猫精灵以极致单品形态创造了全球最快增速。同时,AliGenie也迭代到了3.0。作为一个技术开放平台,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多模态交互等新技术,可让更多合作伙伴创造更加智能的产品。
215 0
阿里巴巴机器人战略三步曲:极致单品、技术开放、基础设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