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实战】——家用电器用户行为分析及事件识别(BP神经网络)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项目地址:Datamining_project: 数据挖掘实战项目代码

一、背景和挖掘目标


1、问题背景

  •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生活体验。
  • 企业若能深入了解其产品在不同用户群的使用习惯,开发新功能,就能开拓新市场,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根据家居的智能化,分析客户行为,识别不同客户群的特征、加深对客户的理解等。(以热水器为例,分析客户行为)
  •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产品、改进新产品的智能化的研发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原始数据

用户用水数据表:包括了洗浴、洗手、洗脸、洗菜、做饭等用水行为

c46ed6d1eaa64a60a8229d351eb627d3.png3、挖掘目标

  • 根据热水器采集到的数据,划分一次完整用水事件;
  • 在划分好的一次完整用水事件中,识别出洗浴事件。


二、分析方法与过程


1、初步分析

  • 热水器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有水流状态时,每2秒会采集一条流水数据。因为用户行为不仅仅只有洗浴还存在其他的用水事件:比如洗手、洗菜等,所以热水器采集的数据来自各种不同的用水事件。
  • 基于热水器采集的数据,根据水流量和停顿时间间隔划分为不同大小的时间区间,每个区间是一个可理解的一次完整用水事件,并以热水器一次完整用水事件作为一个基本事件。
  • 从独立的用水事件中识别出其中属于洗浴的事件。


2、总体流程

f380a5c910b84550afcde5834df1e9d8.png

第一步:数据抽取

采用无放回随机抽样法抽取200家热水器用户,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用水记录作为原始建模数据。

属性名称 属性说明
热水器编码 热水器出厂编号
发生时间 记录热水器处于某状态的时刻
开关机状态 热水器是否开机
即热 即时加热
加热中 热水器处于对水进行加热的状态
保温中 热水器处于对水进行保温的状态
有无水流 热水水流量大于等于10L/min为有水,否则为无
实际温度 热水器中热水的实际温度
热水量 热水器热水的含量
水流量 热水器热水的水流速度  单位:L/min
节能模式

热水器的一种节能工作模式

预约洗 预约一个时间使用热水
即时洗 不预约直接使用热水器
加热剩余时间 加热到设定温度还需多长时间
当前设置温度 热水器加热时热水能够到达的最大温度

第二步:探索分析

为了探究用户真实用水停顿时间间隔的分布情况,统计用水停顿的时间间隔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

image.png

停顿时间间隔为0~0.3分钟的频率很高,根据日常用水经验可以判断其为一次用水时间中的停顿;停顿时间间隔为6~13分钟的频率较低,分析其为两次用水事件之间的停顿间隔。两次用水事件的停顿时间间隔分布在3~7分钟与现场实验统计用水停顿的时间间隔近似。

第三步:数据的预处理

1、数据规约

属性规约:因“热水器编号”、“即热”、“即时洗” 、“有无水流” 、“预约洗”、 “节能模式”对建模无作用,可以去除。

数值规约:当热水器“开关机状态”为“关”且水流量为0时,说明热水器不处于工作状态,数据记录可以规约掉。

2、数据变换


一次完整用水事件的划分:用水状态记录中,水流量不为0表明用户正在使用热水;而水流量为0时用户用热水发生停顿或者用热水结束。水流量为0的状态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超过一个阈值T,则从该段水流量为0的状态记录向前找到最后一条水流量不为0的用水记录作为上一次用水事件的结束;向后找到水流量不为0的状态记录作为下一个用水事件的开始。


///

af83ad626488464cb5e3e08567648f71.png

#-*-coding: utf-8-*-#用水事件划分importpandasaspdthreshold=pd.Timedelta('4 min') #阈值为分钟inputfile='data/water_heater.xls'#输入数据路径,需要使用Excel格式outputfile='tmp/dividsequence.xls'#输出数据路径,需要使用Excel格式data=pd.read_excel(inputfile)
data[u'发生时间'] =pd.to_datetime(data[u'发生时间'], format='%Y%m%d%H%M%S')
data=data[data[u'水流量'] >0] #只要流量大于0的记录d=data[u'发生时间'].diff() >threshold#相邻时间作差分,比较是否大于阈值data[u'事件编号'] =d.cumsum() +1#通过累积求和的方式为事件编号data.to_excel(outputfile)

用水事件阈值寻优:根据水流量和停顿时间间隔的阈值划分一次完整的用水事件。

7150b1c5d0b745b383be8a2816dd3837.png

#-*-coding: utf-8-*-#阈值寻优importnumpyasnpimportpandasaspdinputfile='data/water_heater.xls'#输入数据路径,需要使用Excel格式n=4#使用以后四个点的平均斜率threshold=pd.Timedelta(minutes=5)  #专家阈值data=pd.read_excel(inputfile)
data[u'发生时间'] =pd.to_datetime(data[u'发生时间'], format='%Y%m%d%H%M%S')
data=data[data[u'水流量'] >0]  #只要流量大于0的记录defevent_num(ts):
d=data[u'发生时间'].diff() >ts#相邻时间作差分,比较是否大于阈值returnd.sum() +1#这样直接返回事件数dt= [pd.Timedelta(minutes=i) foriinnp.arange(1, 9, 0.25)]
h=pd.DataFrame(dt, columns=[u'阈值'])  #定义阈值列h[u'事件数'] =h[u'阈值'].apply(event_num)  #计算每个阈值对应的事件数h[u'斜率'] =h[u'事件数'].diff() /0.25#计算每两个相邻点对应的斜率#df_test['col_name'].rolling(ma).mean()新版本---->pd.rolling_mean(df_test['col_name'], ma) 旧版本#pd.rolling_mean(h[u'斜率'].abs(), n)
h[u'斜率指标'] =h[u'斜率'].rolling(n).mean()  #采用后n个的斜率绝对值平均作为斜率指标ts=h[u'阈值'][h[u'斜率指标'].idxmin() -n]
#注:用idxmin返回最小值的Index,由于rolling_mean()自动计算的是前n个斜率的绝对值平均#所以结果要进行平移(-n)ifts>threshold:
ts=pd.Timedelta(minutes=4)
print(ts)

 属性构造:根据用水行为,需构造四类指标:时长指标、频率指标、用水的量化指标以及用水的波动指标。

3add54fe9293413b926b0e8bcbfc6cae.png

属性解释:

ec41aeecf2b94c31a0c3bdc9d728801d.png

候选洗浴事件:从大量的一次完整用水事件中筛选规则剔除可以明显判定不是洗浴的事件

筛选掉非常短暂的用水事件:一次完整的用水事件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就被判定为短暂用水事件,其筛选条件为:1、一次用水事件中总用水量(纯热水)小于y升;2、用水时长小于100秒;3、总用水时长小于120秒。


3、缺失值的处理

因存在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用水数据状态记录缺失的情况,需要对缺失的数据状态记录进行添加。其添加方法:用水状态记录缺失的情况下,填充一条状态记录使水流量为0,发生时间加2秒,其余属性状态不变。


/

da7defa5727e47e6bd20ff6d93511547.png

第四步:构建专家样本

d3b50830f6ca4402930ecf36a4e72e4c.png

第五步:构建用水事件行为识别模型

1、洗浴识别模型

根据建模样本数据和用户记录的包含用水的用途、用水开始时间、用水结束时间等属性的用水日志,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洗浴事件。

ebf115dfea394a6eaf27c002eb7f09c7.png

#-*-coding: utf-8-*-#建立、训练多层神经网络,并完成模型的检验from__future__importprint_functionimportpandasaspdinputfile1='../data/train_neural_network_data.xls'#训练数据inputfile2='../data/test_neural_network_data.xls'#测试数据testoutputfile='../tmp/test_output_data.xls'#测试数据模型输出文件data_train=pd.read_excel(inputfile1)  #读入训练数据(由日志标记事件是否为洗浴)
data_test=pd.read_excel(inputfile2)  #读入测试数据(由日志标记事件是否为洗浴)
y_train=data_train.iloc[:, 4].as_matrix()  #训练样本标签列x_train=data_train.iloc[:, 5:17].as_matrix()  #训练样本特征y_test=data_test.iloc[:, 4].as_matrix()  #测试样本标签列x_test=data_test.iloc[:, 5:17].as_matrix()  #测试样本特征fromkeras.modelsimportSequentialfromkeras.layers.coreimportDense, Dropout, Activationmodel=Sequential()  #建立模型model.add(Dense(11, 17))  #添加输入层、隐藏层的连接model.add(Activation('relu'))  #以Relu函数为激活函数model.add(Dense(17, 10))  #添加隐藏层、隐藏层的连接model.add(Activation('relu'))  #以Relu函数为激活函数model.add(Dense(10, 1))  #添加隐藏层、输出层的连接model.add(Activation('sigmoid'))  #以sigmoid函数为激活函数#编译模型,损失函数为binary_crossentropy,用adam法求解model.com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class_mode="binary")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nb_epoch=100, batch_size=1)  #训练模型model.save_weights('../tmp/net.model')  #保存模型参数r=pd.DataFrame(model.predict_classes(x_test), columns=[u'预测结果'])
pd.concat([data_test.iloc[:, :5], r], axis=1).to_excel(testoutputfile)
model.predict(x_test)

2、模型检验

通过某热水器用户记录了两周的热水器用水日志,将前一周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后一周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根据该热水器用户提供的用水日志与多层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结果的比较,总共21条检测数据,准确识别了18条数据,模型对洗浴事件的识别准确率为85.5%。

fae1670dc325453a88c0f44aacc5932c.png


三、总结和思考


根据上述模型划分的结果,发现有时候会将两次(或多次)洗浴划分为一次洗浴,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存在着一个人洗完澡后,另一个人马上洗的情况,这中间过渡期间的停顿间隔小于阈值。针对两次(或多次)洗浴事件被合并为一次洗浴事件的情况,需要进行优化,对连续洗浴事件作识别,提高模型识别精确度。

判断连续洗浴的方法:对每次用水事件,建立一个连续洗判别指标。连续洗判别指标初始值为0,每当有一个属性超过设定的阈值,就给该指标加上相应的值,最后判别连续洗指标是否超过给定的阈值,如果超过给定的阈值,认为该次用水事件为连续洗事件。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Lingxw_w」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xwssjszsdnr_/article/details/129206418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目录
打赏
0
0
0
0
272
分享
相关文章
如何用 eBPF 实现 Kubernetes 网络可观测性?实战指南
本文深入探讨了Kubernetes网络观测的挑战与eBPF技术的应用。首先分析了传统工具在数据碎片化、上下文缺失和性能瓶颈上的局限性,接着阐述了eBPF通过零拷贝观测、全链路关联和动态过滤等特性带来的优势。文章进一步解析了eBPF观测架构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关键数据结构、内核探针部署及生产环境拓扑。实战部分展示了如何构建全栈观测系统,并结合NetworkPolicy验证、跨节点流量分析等高级场景,提供具体代码示例。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性能数据对比,验证了eBPF方案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演进方向,如智能诊断系统与Wasm集成。
基于时间图神经网络多的产品需求预测:跨序列依赖性建模实战指南
本文展示了如何通过学习稀疏影响图、应用图卷积融合邻居节点信息,并结合时间卷积捕获演化模式的完整技术路径,深入分析每个步骤的机制原理和数学基础。
64 1
基于极限学习机和BP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分类算法
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分类算法,旨在结合两者的优势:​**ELM的快速训练能力**和**BP的梯度优化能力**,同时利用少量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数据提升分类性能。
58 6
玩转HarmonyOS NEXT网络请求:从新手到高手的实战秘籍
本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HarmonyOS网络请求的核心知识,从基础概念到实战技巧,再到进阶优化,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通过“点外卖”的类比,形象解释了HTTP请求方法(如GET、POST)和JSON数据格式的作用。同时,提供了封装工具类的示例代码,简化重复操作,并分享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权限配置、参数格式、内存泄漏等)。最后,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拦截器、缓存机制和重试机制提升请求功能。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进阶开发者,都能从中受益,快动手实现一个新闻App试试吧!
83 5
解决神经网络输出尺寸过小的实战方案
在CIFAR10分类模型训练中,因网络结构设计缺陷导致“RuntimeError: Given input size: (256x1x1). Calculated output size: (256x0x0)”错误。核心问题是六层卷积后接步长为2的池化层,使特征图尺寸过度缩小至归零。解决方案包括调整池化参数(如将部分步长改为1)和优化网络结构(采用“卷积-卷积-池化”模块化设计)。两种方案均可消除报错,推荐方案二以平衡特征表达与计算效率。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的重排序方法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传统两阶段检索架构中,初始检索速度快但结果可能含噪声,重排序阶段通过强大语言模型提升精度,但仍面临复杂需求挑战
89 0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