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宅经济推动预制菜行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预制菜开始从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渗透到外卖餐饮平台,并逐渐从 B 端走向 C 端。
什么是预制菜呢?
预制菜是指以新鲜食材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加工所菜品,再采用冷冻技术或真空技术保存后的菜品。
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加工即可食用,省去了食材采购、处理步骤,具有便捷、高效、口味保持度高的特点。
疫情常态化防控使消费者就餐习惯发生改变,品质稳定的预制菜包成为外出堂食替代。而冷链保鲜技术的提高,外卖(送)平台的兴起,在促生“懒宅经济”的同时,也使得预制菜行业迎来高速发展。
预制菜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4 类:
1.即食食品开封可以直接食用;
2.即热食品是商家已经做好的菜,用微波炉、煮锅蒸锅加热后可以食用;
3.即烹食品以油炸类食品为主,例如酥肉、薯条等;
4.即配食品需要自行配菜、调味、烹饪,是四类中操作环节最多的预制菜。
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情况
国内在上世纪九十年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
2000 年后预制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相关配套技术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2014 年起预制菜行业在 B 端步入放量期。
随着近年来冷链技术快速发展,配送支队更加规范,各种配套技术逐步成熟。2011 - 2020 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上升趋势,自 2015 年起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企业首次突破 4000 家,2018 年首次突破 8000 家。
2016 - 2020 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总规模已从 2016 年的 0.9 万亿提升至 2020 年的 1.5 万亿,复合增速达 13.6%。
目前国内 70% 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其特点就是规模小、竞争实力弱、区域分布散。因此行业目前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尚未脱颖而出具有全国统治地位龙头企业,仍然处在蓝海竞争。
B 端:配套技术完善促进 B 端需求提升
2020 年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接近 40% 来自原材料,22.41% 来自人工成本,成为两项最大成本开支来源。
B 端餐饮企业对预制菜需求增加。成本上,使用预制菜能够有效缓解困扰餐饮行业租金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和毛利润的“三高一低”难题;味道上,预制菜产品选择多元化,量产、标准化生产更能保证口味的稳定性。
总体来说,预制菜对餐饮企业产品标准化降低损耗、减少厨师和切菜小工时间、节约厨房操作空间,提高出台率等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率方面创造较大价值。
C 端:宅经济与快节奏生活共同促进 C 端需求提升
从 C 端消费者来看,宅家文化、懒人经济、烹饪小白、单身群体不断扩容,给预制菜提供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 C 端的预制菜以大众消费为主,食材也偏向大众化。
从预制菜 C 端用户画像来看,近 6 成为女性用户。从年龄来看, 用户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超过八成用户年龄在 22-40 岁。从区域上看,预制菜市场在华东区域有比较的需求,占 31.7%。从城市线级来看,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45% 以上用户分布于一线城市,接近 20% 用户分布于二线城市。
C 端需求始于当下年轻人做饭难。而预制菜受到青睐主要原因也就是它省事、便捷的特点。据调查显示,67.1% 消费者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 消费者可以接受速冻主食,而 18-30 岁年龄段仅有 8.8% 消费者享受烹饪。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中,年轻人多数受困于高压工作、长时间通勤,在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里就只想躺平,根本不想花时间在做饭这件事情上。
从 2021 年用户购买预制菜产品价格发布图中可以看出,预制菜在价位小于 40 元的段位内占比最多,总占比 88.57%,这也是预制菜便宜的一个特色。
预制菜刚好迎合年轻人想做饭但又不想面对真实做饭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不可预知结果的需求,低耗时、标准化口味、操作简单、易收尾让预制菜逐渐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
从场景上看,由于比较难料理的两个就是早餐和晚餐,所以也成为了预制菜被使用的主要场景,晚餐甚至达到了 72.3%。
下期分享:【数据可视化】预制菜行业分析(二)——发展驱动因素
附
数据来源:iResearch、企查查、前瞻产品研究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图表来源:DataEase——开源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