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的区别:
①.#{}实现向prepareStatement中的预处理语句中设置参数值,sql语句中#{}表示一个占位符。
1
2
3
<select id="findUserById" parameterType="int"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value}
使用占位符可以防止sql的注入,在使用时不需要关心参数的类型,mybatis会自动的进行Java与jdbc的转换。#{} 可以接受简单类型和pojo的属性值。如果parameterType中指定的是单个的简单类型,#{}中可以使用value或是其他值。
②.#{}与${}的不同:
通过${}可以将parameterType传入的内容拼接在sql中,并且不进行jdbc类型转换,${}可以接受简单类型和pojo的属性值,若parameterType为单个简单类型时,${}中必须使用value。使用${}不能防止sql注入,但有时会很方便,例如:
1
2
3
<select id="findUserByUsername" parameterType="java.lang.String"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LIKE '%${value}%'
③. 再比如order by排序,如果将列名通过参数传入sql,根据传的列名进行排序,应该写为:
1
ORDER BY${columnName}
如果使用#{}将无法实现此功能。
2.哪些情况索引会失效:
① 如果条件中有or,即使其中有条件带索引也不会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尽量少用or的原因);
② 对于多列索引,不是使用的第一部分,则不会使用索引
③ like查询是以%开头
④ 如果列类型是字符串,那一定要在条件中将数据使用引号引用起来,否则不使用索引
⑤ 如果mysql估计使用全表扫描要比使用索引快,则不使用索引
此外,查看索引的使用情况
show status like ‘Handler_read%';
大家可以注意:
handler_read_key:这个值越高越好,越高表示使用索引查询到的次数
handler_read_rnd_next:这个值越高,说明查询低效
3.数据库的4种隔离级别:
SQL标准定义了4类隔离级别,包括了一些具体规则,用来限定事务内外的哪些改变是可见的,哪些是不可见的。低级别的隔离级一般支持更高的并发处理,并拥有更低的系统开销。
Read 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内容)
在该隔离级别,所有事务都可以看到其他未提交事务的执行结果。本隔离级别很少用于实际应用,因为它的性能也不比其他级别好多少。读取未提交的数据,也被称之为脏读(Dirty Read)。
Read 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
这是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默认隔离级别(但不是MySQL默认的)。它满足了隔离的简单定义:一个事务只能看见已经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这种隔离级别 也支持所谓的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因为同一事务的其他实例在该实例处理其间可能会有新的commit,所以同一select可能返回不同结果。
Repeatable Read(可重读)
这是MySQL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它确保同一事务的多个实例在并发读取数据时,会看到同样的数据行。不过理论上,这会导致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幻读 (Phantom Read)。简单的说,幻读指当用户读取某一范围的数据行时,另一个事务又在该范围内插入了新行,当用户再读取该范围的数据行时,会发现有新的“幻影” 行。InnoDB和Falcon存储引擎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解决了该问题。
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它通过强制事务排序,使之不可能相互冲突,从而解决幻读问题。简言之,它是在每个读的数据行上加上共享锁。在这个级别,可能导致大量的超时现象和锁竞争。
4.MyISAM和InnoDB的区别:
①MySQL默认采用的是MyISAM。
② MyISAM不支持事务,而InnoDB支持。InnoDB的AUTOCOMMIT默认是打开的,即每条SQL语句会默认被封装成一个事务,自动提交,这样会影响速度,所以最好是把多条SQL语句显示放在begin和commit之间,组成一个事务去提交。
③ InnoDB支持数据行锁定,MyISAM不支持行锁定,只支持锁定整个表。即MyISAM同一个表上的读锁和写锁是互斥的,MyISAM并发读写时如果等待队列中既有读请求又有写请求,默认写请求的优先级高,即使读请求先到,所以MyISAM不适合于有大量查询和修改并存的情况,那样查询进程会长时间阻塞。因为MyISAM是锁表,所以某项读操作比较耗时会使其他写进程饿死。
④ InnoDB支持外键,MyISAM不支持。
⑤ InnoDB的主键范围更大,最大是MyISAM的2倍。
⑥ InnoDB不支持全文索引,而MyISAM支持。全文索引是指对char、varchar和text中的每个词(停用词除外)建立倒排序索引。MyISAM的全文索引其实没啥用,因为它不支持中文分词,必须由使用者分词后加入空格再写到数据表里,而且少于4个汉字的词会和停用词一样被忽略掉。
⑦ MyISAM支持GIS数据,InnoDB不支持。即MyISAM支持以下空间数据对象:Point,Line,Polygon,Surface等。
⑧ 没有where的count()使用MyISAM要比InnoDB快得多。因为MyISAM内置了一个计数器,count()时它直接从计数器中读,而InnoDB必须扫描全表。所以在InnoDB上执行count()时一般要伴随where,且where中要包含主键以外的索引列。为什么这里特别强调“主键以外”?因为InnoDB中primary index是和raw data存放在一起的,而secondary index则是单独存放,然后有个指针指向primary key。所以只是count()的话使用secondary index扫描更快,而primary key则主要在扫描索引同时要返回raw data时的作用较大。
5.spring的AOP:
①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即面向切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于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不过OOP允许开发者定义纵向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横向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横向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对应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都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 cutting),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AOP技术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命名为"Aspect",即切面。所谓"切面",简单说就是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事物。AOP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来。
② Spring对AOP的支持:
Spring中AOP代理由Spring的IOC容器负责生成、管理,其依赖关系也由IOC容器负责管理。因此,AOP代理可以直接使用容器中的其它bean实例作为目标,这种关系可由IOC容器的依赖注入提供。Spring创建代理的规则为:
1、默认使用Java动态代理来创建AOP代理,这样就可以为任何接口实例创建代理了
2、当需要代理的类不是代理接口的时候,Spring会切换为使用CGLIB代理,也可强制使用CGLIB
AOP编程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纵观AOP编程,程序员只需要参与三个部分:
a.定义普通业务组件
b.定义切入点,一个切入点可能横切多个业务组件
c.定义增强处理,增强处理就是在AOP框架为普通业务组件织入的处理动作
所以进行AOP编程的关键就是定义切入点和定义增强处理,一旦定义了合适的切入点和增强处理,AOP框架将自动生成AOP代理,即:代理对象的方法=增强处理+被代理对象的方法。
6.动态代理是怎么实现的?<后续更博时会写具体。。。。。。>
在java的动态代理机制中,有两个重要的类或接口,一个是 InvocationHandler(Interface)、另一个则是 Proxy(Class),这一个类和接口是实现我们动态代理所必须用到的。首先我们先来看看java的API帮助文档是怎么样对这两个类进行描述的:
InvocationHandler:
InvocationHandler is the interface implemented by the invocation handler of a proxy instance.
Each proxy instance has an associated invocation handler. When a method is invoked on a proxy instance, the method invocation is encoded and dispatched to the invoke method of its invocation handler.
每一个动态代理类都必须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这个接口,并且每个代理类的实例都关联到了一个handler,当我们通过代理对象调用一个方法的时候,这个方法的调用就会被转发为由InvocationHandler这个接口的 invoke 方法来进行调用。我们来看看InvocationHandler这个接口的唯一一个方法 invoke 方法: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我们看到这个方法一共接受三个参数,那么这三个参数分别代表什么呢?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proxy: 指代我们所代理的那个真实对象
method: 指代的是我们所要调用真实对象的某个方法的Method对象
args: 指代的是调用真实对象某个方法时接受的参数
7.cms叫什么?Concurrent Mark Sweep
执行过程:
初始标记(STW initial mark)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并发预清理(Concurrent precleaning)
重新标记(STW remark)
并发清理(Concurrent sweeping)
并发重置(Concurrent reset)
初始标记 :在这个阶段,需要虚拟机停顿正在执行的任务,官方的叫法STW(Stop The Word)。这个过程从垃圾回收的"根对象"开始,只扫描到能够和"根对象"直接关联的对象,并作标记。所以这个过程虽然暂停了整个JVM,但是很快就完成了。
并发标记 :这个阶段紧随初始标记阶段,在初始标记的基础上继续向下追溯标记。并发标记阶段,应用程序的线程和并发标记的线程并发执行,所以用户不会感受到停顿。
并发预清理 :并发预清理阶段仍然是并发的。在这个阶段,虚拟机查找在执行并发标记阶段新进入老年代的对象(可能会有一些对象从新生代晋升到老年代, 或者有一些对象被分配到老年代)。通过重新扫描,减少下一个阶段"重新标记"的工作,因为下一个阶段会Stop The World。
重新标记 :这个阶段会暂停虚拟机,收集器线程扫描在CMS堆中剩余的对象。扫描从"跟对象"开始向下追溯,并处理对象关联。
并发清理 :清理垃圾对象,这个阶段收集器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并发执行。
并发重置 :这个阶段,重置CMS收集器的数据结构,等待下一次垃圾回收。
优点:
1).将stop-the-world的时间降到最低,能给电商网站用户带来最好的体验。
2).尽管CMS的GC线程对CPU的占用率会比较高,但在多核的服务器上还是展现了优越的特性,目前也被部署在国内的各大电商网站上。
缺点:
1).对CMS在单核和多核机器上做测试。发现CMS在收集过程中会大量占用CPU的时间。所以在第二个阶段会比较漫长,所以一般将其设置在多核机器上。并且对于CMS在单核机器上的表现设计了一套启发式控制。这种控制将收集器看作一个掠夺者,而收集器会尽量赶在用户线程分配新的对象之前完成收集的工作。同样也有可能会出现用户线程希望分配对象,但目前空间不够,则需要停下收集器,这样会让整个收集时间大大加长。所以这时候一搬会选择扩张堆的大小。
2).Mark Sweep算法一直令人诟病的碎片问题,造成了堆空间的浪费以及利用率的下降。
3).需要较大的内存空间去运行,因为在很多并行的阶段,要考虑到用户程序运行时也要分配空间。所以一般选择在堆利用率达到一个常数的时候就开启CMS的收集。可以在VM argument里来设置这个阀值。(–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n,n=0~100)
4).会产生浮动垃圾,由于CMS并发清理阶段用户线程还在运行着,伴随程序自然就还会有新的垃圾不断产生,这一部分垃圾出现在标记过程之后,CMS无法在当次收集中处理掉它们,只好等到下一次GC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