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对测试两极分化的看法

简介: 真实

前言

昨天美团联合Testerhome举办了一次关于测试平台化工程的在线技术直播,评论区有部分同学问了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直播结束后我和CC交流了关于测试领域两级分化的一些观点。事后花费了一些时间并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历思考了一下,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此就有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我会通过说明现象——>列举事实——>分析逻辑——>阐述观点的方式,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现象

目前的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岗位,有哪些关于工具使用和平台建设的两极分化现象?

公司维度

  • 部分大厂及技术储备较好的公司,测试团队内部的工具平台大多是团队成员从痛点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的;
  • 很多小型企业及大部分外包企业,工具和平台建设往往比较薄弱,要么是开源直接拿来用要么是工具都用不熟练;
  • 部分企业做平台的出发点是:有问题要解决,开发平台,投入资源,强行推落地(KPI造轮子导向);
  • 部分企业做平台的出发点是:有问题要解决,基于实际情况开发工具,不断迭代形成平台(OKR解决问题导向);
  • 当然还有部分企业,做平台看不到什么明显收益,但要付出人力和时间成本,只要不出啥大问题就行(成本导向);

个人维度

个人维度要分两个方向来说,技术和思想。

技术维度

  • 有些测试同学已经能熟练搭建环境和利用开源框架工具解决测试工作中的问题;
  • 有些同学还停留在测试用例怎么写,好不容易想学习个工具,结果安装部署被卡在报错这一个关卡;
  • 测试内部鄙视链严重,测试开发看不起功能测试点点点;功能测试觉得测试开发不懂业务,代码又写的一般般;
  • 觉得测试开发工资高还不用点点点,学点代码自动化框架就觉得自己是个牛逼的测试;

思想维度

  • 纠结要不要学UI自动化,接口自动化;
  • 先学性能测试好还是先学自动化测试好一点;
  • 公司没让我做,我没有机会学习成长和实践;
  • 测试过程遇到一些问题,我要开发测试平台;
  • 为什么我开发的测试平台推不下去,落不了地?


事实

  • 技术只是辅助目标达成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是生产资料;
  • 技术本身是没价值的,需要借助业务目标的达成才能体现价值;
  • 学习技术不会带来很直接的价值提升,解决具体的问题才能带来价值;
  • 测试的本质是提高交付质量,提升交付效率,而不是写平台和造轮子;
  • 平台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某个阶段的产物,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和产出;
  • 技术很重要,但了解业务及保障业务目标达成才最重要,技术和业务相比不那么重要;


逻辑

上面列举了目前业内存在的部分两级分化的现象以及我认为的部分工作中的事实。那他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尝试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分析背后的逻辑和原因。

为什么测试领域会出现两级分化现象?

网上有个梗:hand hands,load loads,太贴切了。

两极分化这个话题,我在之前的文章《再谈:我对测试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诉求的思考》中已经谈过了,这里再次摘录。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来看:

薪资

我认识的测试也算不少,月薪上下限从8k到55k不一而足;从年薪角度来说,package10W到100W+的都有,我这里指的是单纯的技术岗位,不算管理岗在内。而且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点,绝大多数测试,薪资的天花板就是30K,对应年薪50W以内。这里的绝大多数,我可以给一个用户画像:

工作经验:5-10年;

第一学历:大专-本科;

技术能力:会写点代码,工具仅限于使用,能把现成的轮子用好都没有几个;

沟通协调:沟通能力一般,影响力仅限于小team,没有自己的代表作(owner一个大型的复杂项目并拿到好结果);

学习成长:貌似买过几本书和技术视频,但几乎不怎么看,技术沙龙很少参加,定时复盘和自我思考更是没有,一直陷在自己的陷阱里不可自拔;

技术

聊完薪资聊技术,测试圈子,技术比薪资更加两级分化。有下面几种典型的案例:

全能型大佬

撸代码、写文档、沟通协调、owner项目、团队影响力等等,他们不是权威,却在公司或者测试领域有着让人不自觉信服的能力,很少有他们不懂或者听不明白的测试技术难题;

一专多强型专家

在某个领域是公司或者测试圈子比较知名的专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细分领域之外也可以触类旁通的快速上手或者提出可行的方案;

指点江山型架构师

这点其实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典型的特征是:各种专业术语头头是道,向上汇报PPT写的贼溜,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拉通对齐赋能抓手背景价值切入点顶层设计底层逻辑,就差直呼好家伙了。一聊就是你的方案不可行太辣鸡,我告诉你长远规划是XXX,短期目标是YYY,里程碑要考虑好MVP方案。你问他怎么落地,具体的某些问题如何解决,他回你一句,自己去领悟。

伸手抱怨躺平型咸鱼

这种类型有很多典型的特性,比如:

伸手党:搜索引擎都不会用或者说懒得用,伸手就要答案,或者期望遇到一个大佬化身为圣母,帮他解决所有问题;

抱怨党: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求助大佬或蒙不做声,回头在技术群吐槽抱怨,事前不评估、事中不解决、事后不复盘;

躺平党:不学习、不听劝、有太多自己想法而很少去doing,KPI、OKR、团队目标关我什么事情?偏见多又刚愎自用;

综合特点:为现状焦虑,没有毅力践行决心改变现状,三分钟热度,时长憎恶自己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混迹于各大QQ群微信群,他们以最普通的测试身份埋没在互联网的狂欢里,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公司

国内做软件测试的同学还是蛮多的,或许我们在很多技术大会或者QQ微信群经常能看到BAT等大厂的测试同学,然后为他们的高薪和面对技术难题的侃侃而谈心生羡慕,误以为整个软件测试圈子都是人均BAT,觉得自己努力一把自己也行。但真的是这样么?不见得如此。

有些比较喜欢在各种技术群带薪聊天的同学,可能下意识的忽略了那些在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小公司或传统企业外包企业的测试,拿着微薄的薪水,为项目黄了而被裁员整日担心,加着最多的班,没调休没加班费没打车补贴。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互联网领域,大部分人就是在这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小公司或传统企业外包企业。所以为什么会有上面所说的薪资以及技术的巨大差异,客观原因是公司及所处的环境以及平台不需要你有多好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主动去学习自己的未知领域,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壁障和思维上的重构;主观原因则很简单,好逸恶劳待在舒适区是生物的本能。

为什么很多人担心35岁的下岗失业危机?

同样,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职场焦虑之我对35岁危机的看法》也分析过了,这里贴一部分内容。35岁职业危机的本质原因有如下几点:

  • 工作年限越久,整体薪资越高;
  • 企业对候选人的岗位预算有限;
  • 企业增长放缓,求职者越来越多;
  • 大部分企业员工所从事的是重复性劳动;
  • 大部分企业员工不具备较高的岗位竞争壁垒;

这就是导致“35岁失业”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担心35岁失业呢?

一句话概括:“35岁失业”不是担心‘不知道如何成长找不到前进方向’的问题,而是对‘失业后生活水平后退’又无能为力的恐慌和没有安全感的焦虑

互联网行业相比于医生、教师、律师及部分靠经验吃饭的行业来说,是“大前期行业”,即初始起步所获得的薪资水平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行业本身的轻资产以及前面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整体从业人员的物质收入相对来说是所有行业TOP1。不能只享受行业快速发展阶段的红利,而不想背负发展放缓甚至内卷时的代价

几十年前下岗潮那批人,和现在担心“35岁失业”的人群,实际上本质是相同的。

我们为什么会对“35岁失业”恐慌和焦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当下的行业整体情况以及自身没有清晰的认识,总觉得自己十来年的工作经验是可以重复不断变现的

为什么有的测试同学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开发测试平台?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的其实有2点:路径依赖和本末倒置。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 看到某个业内大佬或者大厂都是各种平台,觉得自己也需要写平台解决问题;
  • 之前所谓的测试开发工作主要就是开发各种测试平台,也拿到了好绩效,本能的依赖过往成功的路径;
  • 学习测试开发所谓的技术栈时,就是从学习别人开发平台开始的,导致面临问题时只能从自己会的范围内找答案;
  • 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问题,上级要求开发某个平台,而没有详细的说明开发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落地,收益是什么;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总结一下有如下几点:

  • 唯技术论,技术的鄙视链和秀技术心理作祟;
  • 太看重技术的确定性,而对业务的不确定性了解不深;
  • 测试开发工资高,向钱看齐,短期内能获得更大的物质收益;
  • 测试开发不用做业务,不用写测试用例,不用点点点,写平台就有产出;

为什么有的测试同学技术很好但找不到好工作拿不到高绩效?

对普通人而言,所谓的好工作好绩效,实际上是个价值诉求传递的结果。聊到这个我想从个人和企业两个维度来谈谈。

个人价值诉求

个人工作的诉求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赚钱。怎么赚钱?学得测试艺,卖与资本家。

怎么学?除了大学计算机专业会给你打一定的基础,绝大多数技术还是需要在工作以后学习。

至于什么职业规划、晋升空间、平台大小之类的,完全就是资本家给你画的大饼。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大厂?因为大厂赚钱能力强,倒闭风险小,人多适合摸鱼,更知道马儿跑要给吃草而不是吃屎。

所以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吧?

多学点技术,多务虚,想办法去大厂,履历镀金,经历一些大的项目开阔眼界,然后去小公司或者二三线城市降维打击,这样才能尽可能延长‘35岁被辞退’的现实。

主动沟通多向上汇报,是个人价值诉求的延伸,不要不好意思。蛋糕有限,你不切有的是被人等着切蛋糕。

企业价值诉求

近几年特别是疫情之后,我发现测试的薪资水涨船高,开始逼近开发了。君不见很多大厂应届生白菜价都30W起步了。

很现实的一点是,薪资倒挂,后人更比前人强是符合逻辑的,时代变了大人,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

企业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尽可能用比较低的成本来创造更大的利益,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是商业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所以技术梦对大多数人而言不现实。员工对企业来说,如非必要,都是随时可替换的人肉电池,不要整天想什么职业规划创造价值之类的屁话,多找点副业收入,老老实实想办法多赚钱。

测试的薪资水涨船高还不是因为国内企业出海没本事,窝里斗互相提防内卷之下导致的,资本家会很快清醒。

所以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吧?

尽可能抓住机会证明自己,当然你要有证明自己的能力。企业内站队抱大腿没什么错,尽可能成为既得利益者,风口不对了早点润。多试错才会有机会,不要死守着一家待到死,除非你可预见的利益大于试错的风险。


观点

与其说是观点,不如说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 如果工作了超过5年,技术上还没有大的提升,那我建议别死磕技术了,早点找其他出路!
  • 测试虽然是个技术岗位,但绝不是唯技术论,能过面试就行,君不见刷lLeetCode进大厂的有多少!
  • 重新看待业务和技术的优先级,放弃对技术的执念和偏执,懂技术的人被裁的不少,懂业务的相对活的更滋润!
  • 技术是工具不是能力!技术迭代太快学不完的!学习能作为长期护城河及个人竞争壁垒的能力,而非死磕工具!
  • 提出问题的是用户,解决问题的是人才。有很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才是专家,才能分到更大的蛋糕!
  • 学会从问题中寻找规则,通过实践找到答案,而非伸手党和好奇宝宝,知行合一比只说不练要好得多!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设计模式 运维 索引
【2023总结】谈谈文章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2023总结】谈谈文章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
7月前
|
Kubernetes 架构师 测试技术
软件测试|测试专家(前阿里P8)聊测试职业发展常见瓶颈
软件测试|测试专家(前阿里P8)聊测试职业发展常见瓶颈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小程序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 “前端已死”,讲讲我的看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 “前端已死”,讲讲我的看法
146 0
|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程序员
程序员成长第八篇:做好测试工作
程序员成长第八篇:做好测试工作
220 0
|
监控 前端开发 Java
说说对测试培训的一些看法
说说对测试培训的一些看法
165 0
说说对测试培训的一些看法
|
大数据 测试技术
【基础理论-白盒测试】:只要你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超过了99.99%的同行了
【基础理论-白盒测试】:只要你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超过了99.99%的同行了
|
运维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聊一聊我对测试开发的看法
聊一聊我对测试开发的看法
635 0
|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Java
记一次优化经历杂谈
记一次优化经历杂谈
302 0
|
安全 测试技术 数据库
测试基础篇(一)—— 面试终极常见
测试基础篇(一)—— 面试终极常见
194 0
|
运维 架构师 算法
空杯、好奇、实践...想当架构师的你应该读读这篇文章
  空杯、好奇、实践...想当架构师的你应该读读这篇文章什么是架构师?   随便打开某招聘网站:系统架构师、搜索架构师、前端架构师、iOS/Android架构师、平台架构师、(大)数据架构师、JAVA/PHP/.NET架构师、高级架构师、资深架构师、BI架构师,这些是大家常见的,君不见还有后台架构师、MIS/ERP/OA系统架构师、金融系统架构师、搜索架构师、总线架构师、运维架构师,安全架构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仅仅是上面这些岗位名称,就能看到架构师岗位的差异之大,方向不同、技术栈不同、行业不同,即便同一个岗位,水平差距也是天壤之别,如果仅以架构师一个称谓来描述,显然是不
130 0
下一篇
Data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