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重复子数组(LeetCode 718)

简介: 最长重复子数组(LeetCode 718)

最长重复子数组(LeetCode 718)

Description

给两个整数数组 nums1nums2 ,返回 两个数组中 公共的 、长度最长的子数组的长度

Sample Input 1

nums1 = [1,2,3,2,1], nums2 = [3,2,1,4,7]

Sample Output 1

3

Sample Tips 1

长度最长的公共子数组是 [3,2,1] 。

Sample Input 2

nums1 = [0,0,0,0,0], nums2 = [0,0,0,0,0]

Sample Output 2

5

Tips

  • 1 <= nums1.length, nums2.length <= 1000
  • 0 <= nums1[i], nums2[i] <= 100

算法思想:

子数组,其实就是连续子序列。

要求两个数组中最长重复子数组,如果是暴力的解法 只需要先两层for循环确定两个数组起始位置,然后再来一个循环可以是for或者while,来从两个起始位置开始比较,取得重复子数组的长度。

本题其实是动规解决的经典题目,我们只要想到用二维数组可以记录两个字符串的所有比较情况,这样就比较好推递推公式了。

动规五部曲分析如下: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j] :以下标i - 1为结尾的A,和以下标j - 1为结尾的B,最长重复子数组长度为dp[i][j]。 (特别注意: “以下标i - 1为结尾的A” 标明一定是 以A[i-1]为结尾的字符串 )

    此时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那dp[0][0]是什么含义呢?总不能是以下标-1为结尾的A数组吧。

    其实dpi的定义也就决定着,我们在遍历dp[i][j]的时候i 和 j都要从1开始。

    那有同学问了,我就定义dp[i][j]为 以下标i为结尾的A,和以下标j 为结尾的B,最长重复子数组长度。不行么?

    行倒是行! 但实现起来就麻烦一点,需要单独处理初始化部分,在本题解下面的拓展内容里,我给出了 第二种 dp数组的定义方式所对应的代码和讲解,大家比较一下就了解了。

  2. 确定递推公式

    根据dp[i][j]的定义,dp[i][j]的状态只能由dp[i - 1][j - 1]推导出来。

    即当A[i - 1] 和B[j - 1]相等的时候,dp[i][j] = dp[i - 1][j - 1] + 1;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看出,遍历i 和 j 要从1开始!

  3.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根据dp[i][j]的定义,dp[i][0] 和dp[0][j]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dp[i][0] 和dp[0][j]要初始值,因为 为了方便递归公式dp[i][j] = dp[i - 1][j - 1] + 1;

    所以dp[i][0] 和dp[0][j]初始化为0。

    举个例子A[0]如果和B[0]相同的话,dp[1][1] = dp[0][0] + 1,只有dp[0][0]初始为0,正好符合递推公式逐步累加起来。

  4. 确定遍历顺序

    外层for循环遍历A,内层for循环遍历B。

    那又有同学问了,外层for循环遍历B,内层for循环遍历A。不行么?

    也行,一样的,我这里就用外层for循环遍历A,内层for循环遍历B了。

    同时题目要求长度最长的子数组的长度。所以在遍历的时候顺便把dpi的最大值记录下来。

    for (int i = 1; i <= nums1.size(); i++) {
        for (int j = 1; j <= nums2.size(); j++) {
            if (nums1[i - 1] == nums2[j - 1]) {
                dp[i][j] = dp[i - 1][j - 1] + 1;
            }
            if (dp[i][j] > result) result = dp[i][j];
        }
    }
  5. 推导dp数组

    输入 A: [1,2,3,2,1],B: [3,2,1,4,7]

    dp数组状态为:

      B 3 2 1 4 7 
    A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2 0 0 1 0 0 0 
    3 0 1 0 0 0 0 
    2 0 0 2 0 0 0 
    1 0 0 0 3 0 0

综上分析完毕,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Length(vector<int>& nums1, vector<int>& nums2) {
        vector<vector<int>> dp (nums1.size() + 1, vector<int>(nums2.size() + 1, 0));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1; i <= nums1.size(); i++) {
            for (int j = 1; j <= nums2.size(); j++) {
                if (nums1[i - 1] == nums2[j - 1]) {
                    dp[i][j] = dp[i - 1][j - 1] + 1;
                }
                if (dp[i][j] > result) result = dp[i][j];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m),n 为A长度,m为B长度
  • 空间复杂度:O(n × m)

我们可以看出dp[i][j]都是由d[i - 1][j - 1]推出。那么压缩为一维数组,也就是dp[j]都是由dp[j - 1]推出。

也就是相当于可以把上一层dp[i - 1][j]拷贝到下一层dp[i][j]来继续用。

此时遍历B数组的时候,就要从后向前遍历,这样避免重复覆盖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Length(vector<int>& A, vector<int>& B) {
        vector<int> dp(vector<int>(B.size() + 1, 0));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1; i <= A.size(); i++) {
            for (int j = B.size(); j > 0; j--) {
                if (A[i - 1] == B[j - 1]) {
                    dp[j] = dp[j - 1] + 1;
                } else dp[j] = 0; // 注意这里不相等的时候要有赋0的操作
                if (dp[j] > result) result = dp[j];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O(n × m),n 为A长度,m为B长度
  • 空间复杂度:O(m)

Java代码代码如下:

// 版本一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Length(int[] nums1, int[] nums2) {
        int result = 0;
        int[][] dp = new int[nums1.length + 1][nums2.length + 1];
        
        for (int i = 1; i < nums1.length + 1; i++) {
            for (int j = 1; j < nums2.length + 1; j++) {
                if (nums1[i - 1] == nums2[j - 1]) {
                    dp[i][j] = dp[i - 1][j - 1] + 1;
                    result = Math.max(result, dp[i][j]);
                }
            }
        }
        
        return result;
    }
}

// 版本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Length(int[] nums1, int[] nums2) {
        int[] dp = new int[nums2.length + 1];
        int result = 0;

        for (int i = 1; i <= nums1.length; i++) {
            for (int j = nums2.length; j > 0; j--) {
                if (nums1[i - 1] == nums2[j - 1]) {
                    dp[j] = dp[j - 1] + 1;
                } else {
                    dp[j] = 0;
                }
                result = Math.max(result, dp[j]);
            }
        }
        return result;
    }
}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算法
Leetcode 初级算法 --- 数组篇
Leetcode 初级算法 --- 数组篇
38 0
|
3月前
|
算法
LeetCode第53题最大子数组和
LeetCode第53题"最大子数组和"的解题方法,利用动态规划思想,通过一次遍历数组,维护到当前元素为止的最大子数组和,有效避免了复杂度更高的暴力解法。
LeetCode第53题最大子数组和
|
3月前
|
存储 Java API
LeetCode------合并两个有序数组(4)【数组】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上的"合并两个有序数组"问题,并提供了三种解法:第一种是使用Java的Arrays.sort()方法直接对合并后的数组进行排序;第二种是使用辅助数组和双指针技术进行合并;第三种则是从后向前的双指针方法,避免了使用额外的辅助数组。
LeetCode------合并两个有序数组(4)【数组】
|
3月前
|
搜索推荐 索引 Python
【Leetcode刷题Python】牛客. 数组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
本文介绍了牛客网题目"数组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的解法,提供了一种满足O(n)时间复杂度和O(1)空间复杂度要求的原地排序算法,并给出了Python实现代码。
118 2
|
3月前
|
Python
【Leetcode刷题Python】剑指 Offer 03. 数组中重复的数字
解决剑指Offer题目 "数组中重复的数字" 的Python实现方法,通过使用字典来记录数组中每个数字的出现次数,快速找出重复的数字。
39 1
LeetCode------找到所有数组中消失的数字(6)【数组】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上的"找到所有数组中消失的数字"问题,提供了一种解法,通过两次遍历来找出所有未在数组中出现的数字:第一次遍历将数组中的每个数字对应位置的值增加数组长度,第二次遍历找出所有未被增加的数字,即缺失的数字。
|
3月前
|
前端开发
LeetCode------移动零(5)【数组】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上的"移动零"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双指针的原地操作解法,该方法首先将非零元素移动到数组前端并保持相对顺序,然后填充后续位置为零,以达到题目要求。
|
1月前
【LeetCode-每日一题】 删除排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LeetCode-每日一题】 删除排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21 4
|
1月前
|
索引
Leetcode第三十三题(搜索旋转排序数组)
这篇文章介绍了解决LeetCode第33题“搜索旋转排序数组”的方法,该问题要求在旋转过的升序数组中找到给定目标值的索引,如果存在则返回索引,否则返回-1,文章提供了一个时间复杂度为O(logn)的二分搜索算法实现。
19 0
Leetcode第三十三题(搜索旋转排序数组)
|
1月前
|
算法 C++
Leetcode第53题(最大子数组和)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53题“最大子数组和”的动态规划解法,提供了详细的状态转移方程和C++代码实现,并讨论了其他算法如贪心、分治、改进动态规划和分块累计法。
6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