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信创基础设施迎来“升级潮”,可持续性架构成关键技术

简介: 可持续性架构成关键载体

科技云报道原创。

如果说单一领域的技术突破是河流,信创毫无疑问是汪洋大海。
image.png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明确,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信创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之一,是缩短科技发展周期以及国内外科技差距的一剂良方。

2020-2022年是国家安全可控体系推广最重要的3年,中国IT产业从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到行业应用软件,迎来国产替代潮,从宏观层面验证了信创技术、市场、供应配套等方面的可行性。

打破受制于人局面国产替代是无法回避的选项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两点, 一是科教兴国,内涵提及包括“教育、人才强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二是国家安全,内涵提及包括“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两段交汇之处,便为信创自主可控。

在信息技术方面,过去中国IT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国外IT商业公司来制定,即便是腾讯、阿里这种巨头企业,也是在国外IT基础设施之上搭建上层应用,而在基础领域长期受制于人,存在诸多的底层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保存方式被限制的风险。

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宣布了对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的一系列修订,并公布了针对中国企业的新的出口管制限制措施,严格限制了中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计算芯片、先进计算机、特定半导体制造设施与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能力。

BIS将31家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芯片领域领先的中国企业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限制使用美国设备、技术,以及雇佣美籍员工。

随着信创产业关键品类安全稳定供应的不确定性加大,国内信创产业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持续提升。

对于中国而言,国产替代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项。

2019年起,国家规定政府部门采购必须选用基于龙芯、飞腾、鲲鹏等国产设备,并逐步完成国产平台对x86平台的替代,其他的应用、系统方面也优先使用国产品牌。

宏观上来看,我国信创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用“2+8+N”总结。

其中,“2”指党、政;“8”指关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N”则指的是汽车、物流等各行各业。

第一步在党政等封闭平台进行试验,第二步到八大行业扩大应用,最终推广到终端消费。

image.png
来源:洛图科技

作为信创起步最早的领域,党政部门在2013年便从电子公文系统开始信创起步试点,当前党政市级以上公文系统的信创改造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而后有望进一步纵向下沉至区县乡镇,横向拓展电子政务系统改造。

接下来,8+N的陆续推进更加关键,前景十分明朗。

例如,办公软件作为贯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较快速度的发展趋势。

以央企为例,有专业人士预测,2023年央企的办公OA系统国产化率将达到50%;网安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类系统国产化率达到30%;ERP等经营管理类系统国产化率达到20%;核心业务系统将开始试点。

到2025年底,央企的办公OA系统将实现100%国产化;网信安全和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类系统国产化比例达到50%。

据太平洋证券研报,2022年年末,中国信创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220.2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2021-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35.70%;在渗透率方面,2022年,中国信创产品的规模以上企业渗透率约为41.20%,2025年预计将增至50.70%。

这也就是说,信创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image.png
来源:海比研究院

《中国信创生态研究报告》显示,信创在芯片、固件等底层硬件领域,在数据中心、网络设施、整机等基础设施领域,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领域,以及IaaS、PaaS、低代码平台等平台领域,与国外相比还存技术差距,而这些方面又是信创生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信创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领域的“补短板”“强技术”。

从信创产业链角度来看,其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网络安全,其中基础硬件细分为芯片、整机、存储设备等,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产业链的核心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高壁垒环节,目前国产产品在这些环节上的市占率仍然很低。image.png

来源:亿欧,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由于技术复杂度和进入门槛高,CPU、操作系统等位于IT架构较底层的环节国产渗透率最低,不足5%;越往上走则国产化率越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库、信息安全、云计算国产化率分别达到30.0%、40.0%、50.0%、65.0%、63.9%。

从用户需求来看,技术颇受用户关注。

《中国信创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信创用户需求中,技术驱动型用户占73%,这类用户在选择信创产品时,主要关注技术先进性、成熟度、数据安全和是否自主可控等核心能力。

尤其央企对技术有着高追求,现有市场数智化产品已无法满足央企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需要新的信创产品填补空白。

此外,产品的性能、数据安全、政策、架构、可扩展性、品牌等方面,是影响用户信创支出的关键要素,决定了用户在信创产品方面的支出水平高低。

IT基础设施将最先受益,可持续性架构成关键载体

作为信创的核心、最底层与基础的环节,IT基础设施预计为整个国产替换浪潮中最先替换的部分。

根据海比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信创IT基础设施规模为2299.1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7%,预计为信创增速最快的产品;在市场占比方面,IT基础设施占据1/4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占比将达到28.8%。

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数智化需求较高。

过去针对上一阶段数字化建设所产生的技术、产品已无法满足进入新时代企业的数智化建设需求,企业对数智产品的独特需求,将推动更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新一代信创产品出现。

自主创新的加速,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尤其在极端情况下,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安全隐患、迭代过程、灾害等状况下,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目前在市场上有两个主要架构,一个是多层双活多活架构,在云、数据中心、设备、门户、应用等各环节实现分布式部署;另一个互联网云原生的架构,基于Design for fail的理念,利用弹性和API服务实现分布式。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实现兼容和协同,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

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

比如,在同一数据中心中的信创区和传统区(非信创区)等不同模块之间实现热备或双活的方案,即为双轨运行。

双轨架构相比于数据中心双活实现上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双活数据中心,只是物理距离较远,但网络、计算、存储设备一般较为统一,所以组网相对容易,而双轨相当于异生态组网,需要更全面的软硬件生态屏蔽底层的异构和复杂。

image.png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神州云科面向新时期的信创发展需求,推出满足企业应用可持续性发展的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

image.png

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

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

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信创不是单一单向式的发展,而是齐头并进式的创新,是整合与统筹,是开放与生态。

漫漫征途中,信创的根本发展路径,还是要靠做强技术、做好产品、打造生态,不断满足服务于用户的数智化转型需求。

从芯片领域的华为鲲鹏、操作系统领域的麒麟软件,到基础设施领域的神州云科,信创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通过不断打磨技术、精炼产品,通过增强硬件与软件体系的兼容性,为信创发展、信创生态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相关文章
|
1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API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PaliGemma2模型的微调流程及其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应用。PaliGemma2通过整合SigLIP-So400m视觉编码器与Gemma 2系列语言模型,实现了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处理。文章涵盖了开发环境构建、数据集预处理、模型初始化与配置、数据加载系统实现、模型微调、推理与评估系统以及性能分析与优化策略等内容。特别强调了计算资源优化、训练过程监控和自动化优化流程的重要性,为机器学习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方案。
173 77
使用PaliGemma2构建多模态目标检测系统:从架构设计到性能优化的技术实践指南
|
17天前
|
监控 JavaScript 数据可视化
建筑施工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源码,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智慧工地云平台是专为建筑施工领域打造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施工区域各系统数据汇总与可视化管理。平台涵盖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供远程指挥、决策支持等功能,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产业信息化发展。系统由PC端、APP移动端及项目、监管、数据屏三大平台组成,支持微服务架构,采用Java、Spring Cloud、Vue等技术开发。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技术深度探索:重塑现代IT架构的无形之力####
本文深入剖析了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组件及其对现代IT架构变革的深远影响。通过实例解析,揭示云原生如何促进企业实现敏捷开发、弹性伸缩与成本优化,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同于传统综述,本摘要直接聚焦于云原生技术的价值本质,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且具体的技术蓝图。 ####
|
2月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计算
云原生技术在现代IT架构中的转型力量####
本文深入剖析了云原生技术的精髓,探讨其在现代IT架构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与实践路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云原生如何赋能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更强的系统稳定性,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实施框架与策略。 ####
33 0
|
2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Docker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容器化技术及其在微服务架构中的应用
82 1
|
2月前
|
监控 Java 微服务
从零构建微服务架构:一次深度技术探索之旅####
本文作为一篇深度技术分享,引领读者踏上自底向上搭建微服务架构的征途,旨在通过实战经验剖析,揭示微服务转型背后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内容,本文摘要将直接以故事化手法,简述作者从单体应用困境出发,逐步迈向微服务化的心路历程,涵盖关键决策点、技术选型考量及实践收获,激发读者对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的浓厚兴趣。 ####
|
2月前
|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计算
深入理解云原生技术及其在现代IT架构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云原生技术已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本文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带领读者探索云原生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实现云原生架构。我们将一起揭开云原生的神秘面纱,了解它如何助力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业务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
2月前
|
敏捷开发 缓存 中间件
.NET技术的高效开发模式,涵盖面向对象编程、良好架构设计及高效代码编写与管理三大关键要素
本文深入探讨了.NET技术的高效开发模式,涵盖面向对象编程、良好架构设计及高效代码编写与管理三大关键要素,并通过企业级应用和Web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模式,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50 3
|
2月前
|
Cloud Native 云计算 Docker
云原生技术的崛起:从容器化到微服务架构
云原生技术的崛起:从容器化到微服务架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