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解读: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判读胸部CT图像的机器学习原理(二)

简介: 一文带你解读: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判读胸部CT图像的机器学习原理(二)

为什么CT自动判读饶有趣味又充满挑战?

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为每张CT扫描图像都撰写这么详细的报告是非常耗时的。如果患者接受了多次不同期的CT扫描(例如,首次扫描后的三个月又接受了后续的扫描),这就更加耗时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放射科医生还要同时比较两次扫描,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产生了什么变化。人们对开发机器学习方法自动判读CT图像非常感兴趣,因为这可以加速放射工作流程并降低放射科医生的实时诊断错误率(目前为3-5%)。

CT扫描图像的自动判读具有挑战性,原因如下:

挑战1:患者的解剖结构根据性别、年龄、体重和正常的解剖变异而自然变化。因此,“变异”并不一定意味着“异常”。

挑战2:胸部CT图像可以显示数百种可能的异常。下图仅显示了几个例子,包括嗜酸性肺炎、空洞性病变、囊肿、肺气肿、气胸和肺纤维化:

![病例]](http://images.deephub.ai/upload/5c699d90697f11ea90cd05de3860c663.png)

挑战3:一张CT图像上常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异常。平均一张CT图像包含了10±6种不同的异常。下面是几个一张CT扫描切片上存在一个以上异常的例子:

image.png

挑战4:此外,在一次扫描中经常出现多个同一类型的异常。下面,我们可以分别看到一张含有多处肺气肿的图像,一张含有多个肺部结节的图像,以及一张含有多个肿块的图像:

image.png

挑战5:不同种类的异常可能看起来彼此非常相似。在这些情况下,放射科医生必须依靠他们多年的经验和患者的病史来确定异常的性质。下面的图像分别显示肿瘤(“TUM”)和肺不张(“ATL”),两者在这次扫描中看起来十分相似:

image.png

挑战6:同种病变可能在外观上却有所不同。例如,同种类型的病变会因严重程度不同而在外观上出现差异,例如下面的肺炎扫描,左边的扫描显示整个肺部因肺炎而白化,而右边的扫描显示只有一小部分肺部因肺炎而白化:

image.png

同样的异常也可能因其形状和纹理而看起来不同。下图显示了各种外观的肺结节,这些结节根据其形状(如分叶状、尖状、圆形)和纹理(如磨玻璃状、固体状)而不同:

image.png

下图总结了CT图像自动判读面对的挑战:

image.png

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实现CT自动判读

为了了解如何使用机器学习进行CT自动判读,首先要考虑用什么类型的数据来训练模型。

医疗信息系统将CT图像与相应的CT报告成对保存:

image.png

有些病人只有一张CT图像和报告,如上图中的病人000000。其他病人将有多个CT图像和报告。这些多个CT图像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或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的(尽管本文重点着眼于胸部CT,但也有可能是头部、腹部、骨盆和其他部位的CT)。

我们还需要考虑哪些数据是无法在医疗信息系统中获得的:

image.png

如上图所示,一般来说,我们无法获得:

  • 用于分割的遮罩:这些是像素级的标签(即感兴趣的异常病变的轮廓),用于训练图像分割模型。关于医学图像的分割模型请参阅本文。
  • 边界框:这些是在图像中的异常病变周围绘制的边界框,通常用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严格来说,放射科医生有时确实会直接在图像上画线或做其他注释,通过一些额外工作,这些注释可以变成可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例如DeepLesion)的边界框注释。然而,放射科医生肯定不会在一张CT图像上注释每一种异常,而且很可能放射科医生只注释一种异常类型的一个典型实例(例如,多个结节中的一个结节)。因此,想要获得所有病变的所有边界框是肯定不现实的。
  • 图像标签:这些标签用于标记整幅图像的属性,用于训练基于整张CT图像的分类器。有人可能认为医院会在CT图像上存储标签,例如显示是否存在肿块(肿块=0 vs. 肿块=1)。然而,医院并不储存这些信息,唯一可用的信息则是文本报告。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将描述如何从文本报告中获取结构化的图像标签。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深度学习探索者。深耕TensorFlow与PyTorch,分享框架对比、性能优化与实战经验,助力技术进阶。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带你深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技术,从生物启发到数学原理,详解ResNet、注意力机制与模型优化,探索视觉智能的演进之路。
394 1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GAT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了图卷积网络(GCN)中所有邻居节点贡献相等的局限性,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权重。
450 0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
2月前
|
安全 测试技术 虚拟化
VMware-三种网络模式原理
本文介绍了虚拟机三种常见网络模式(桥接模式、NAT模式、仅主机模式)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景。桥接模式让虚拟机如同独立设备接入局域网;NAT模式共享主机IP,适合大多数WiFi环境;仅主机模式则构建封闭的内部网络,适用于测试环境。内容简明易懂,便于理解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与应用场景。
380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零基础入门CNN:聚AI卷积神经网络核心原理与工业级实战指南
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局部感知和权值共享两大特性,成为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本文详解CNN的卷积操作、架构设计、超参数调优及感受野计算,结合代码示例展示其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80 7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的重排序方法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传统两阶段检索架构中,初始检索速度快但结果可能含噪声,重排序阶段通过强大语言模型提升精度,但仍面临复杂需求挑战
221 0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
5月前
|
安全 Java 程序员
分析Muduo网络库源码中的TcpServer组件工作原理
简言之,TcpServer 在 Muduo 中的角色,就是一位终极交通指挥员,它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魔法,确保数据如同车辆一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安全、高效地流动。
76 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并行计算
基于WOA鲸鱼优化的TCN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内容介绍了一种基于TC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与WOA(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的时间序列预测算法。TCN通过扩张卷积捕捉时间序列长距离依赖关系,结合批归一化和激活函数提取特征;WOA用于优化TCN网络参数,提高预测精度。算法流程包括数据归一化、种群初始化、适应度计算及参数更新等步骤。程序基于Matlab2022a/2024b开发,完整版含详细中文注释与操作视频,运行效果无水印展示。适用于函数优化、机器学习调参及工程设计等领域复杂任务。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算法篇】K-近邻算法
K近邻(KNN)是一种基于“物以类聚”思想的监督学习算法,通过计算样本间距离,选取最近K个邻居投票决定类别。支持多种距离度量,如欧式、曼哈顿、余弦相似度等,适用于分类与回归任务。结合Scikit-learn可高效实现,需合理选择K值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常用于鸢尾花分类等经典案例。(238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