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 二分搜索树及它的各种操作(kotlin实现)

简介: 在开始之前,应该先讲一下什么是二叉树。

什么是二叉树?

  • 链表一样,同样也是动态数据结构
  • 二叉树具有唯一的根节点
class Node<E> {
    var e: E? = null
    var left: Node<E>? = null
    var right: Node<E>? = null
}
  • 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节点
  • 二叉树具有天然递归结构
  • 每个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字数也是二叉树
  • 二叉树不一定是满的

二叉树

一个null树也叫做二叉树,就算只有一个根节点,也是二叉树

左斜树&右斜树

二叉树中每个节点方向相同,全部节点只有左子节点的称为左斜树,只有右子节点的称为右斜树。

满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无任何子节点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的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是由满二叉树而引出来的,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即1~h-1层为一个满二叉树),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什么是二分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 二分搜索树是二叉树;
  • 二分搜索树的每个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子树所有节点的值,小于其右子树的所有节点的值,简称 左小右大
  • 每一颗字数也是二分搜索树;
  • 存储的元素必须有可比较性;

二叉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

先遍历 节点e,再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先遍历 左子树,再遍历节点e,最后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

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最后遍历节点e

举个栗子🌰

前序遍历

28,20,17,15,25,30,29,35

中序遍历

15,17,20,25,28,29,30,35

后序遍历

15,17,25,20,29,35,30,28

代码实现

这里实现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比较简单的如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使用递归,栈,队列 都可以简单实现。

二叉树的插入

 private fun add(node: Node<E>?, e: E): Node<E> {
        if (node == null) {
            ++size
            return Node(e)
        }
        if (node.e > e)
            node.left = add(node.left, e)
        else if (node.e < e)
            node.right = add(node.right, e)
        return node
    }

整体思路也非常简单,按照前序遍历的方式,我们先遍历左子树,然后再遍历右子树,通过递归的实现,非常容易。

二叉树的删除

   /**
     * 删除以node 为根的二分搜索树 值为e的节点
     * 返回 删除节点后新的二分搜索树的根
     * */
    private fun remove(node: Node<E>?, e: E): Node<E>? {
        //健壮性判断
        if (node == null) return node
        return when {
            //遍历左孩子
            e < node.e -> {
                node.left=remove(node.left, e)
                node
            }
            //否则遍历右孩子
            e > node.e -> {
                node.right=remove(node.right, e)
                node
            }
            else -> { //node.e==e
                //左孩子为null
                if (node.left == null) {
                    //先拿到当前右孩子
                    val rightNode = node.right
                    //删除右子树
                    node.right = null
                    //更新树的高度
                    --size
                    //返回删除后的右子树
                    return rightNode
                }
                //右孩子为null
                if (node.right == null) {
                    val leftNode = node.left
                    node.left = null
                    --size
                    return leftNode
                }
                //找到待删除节点左右子树均不为null的情况
                //找到比待删除节点大的最小节点,即删除节点右子树的最小节点
                // 用这个节点替代删除节点的位置
                val nodeSuccess = minimum(node.right!!)
                nodeSuccess.right = removeMin(node.right)
                nodeSuccess.left = node.left
                node.left = null
                node.right = null
                return nodeSuccess
            }
        }
    }

二分搜索树的层序遍历

bfs实现

/** bfs-层序遍历 */
fun bfsTraverse(node: Node<Int>?): List<List<Int>>? {
    return node?.let { it ->
        val arrayList: ArrayList<ArrayList<Int>> = ArrayList()
        val queue = LinkedList<Node<Int>>()
        queue.add(it)
        while (queue.isNotEmpty()) {
            var count = queue.size
            val tempList = ArrayList<Int>()
            while (count > 0) {
                val temp = queue.pop()
                tempList.add(temp.e)
                temp.left?.let {
                    queue.add(it)
                }
                temp.right?.let {
                    queue.add(it)
                }
                --count
            }
            arrayList.add(tempList)
        }
        arrayList
    }
}

dfs实现(按层输出)

/* 层序遍历-普通arraylist */
private fun getBstList(
    node: Node<E>?,
    height: Int,
    arrayList: ArrayList<LinkedList<String>>
): ArrayList<LinkedList<String>> {
    //如果当前高度为null,就新增一个子list
    if (arrayList.size <= height) {
        arrayList.add(LinkedList())
    }
    if (node == null) {
        val nullLists = arrayList[height]
        nullLists.add("#")
        return arrayList
    }
    //拿到子list,开始增加
    val lists = arrayList[height]
    //计算什么位置时增加下标
    lists.add(node.e.toString())
    getBstList(node.left, height + 1, arrayList)
    getBstList(node.right, height + 1, arrayList)
    return arrayList
}

更多方法

相关的更多实现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 前,中,后序遍历
  • 寻找树中最小元素,最大元素
  • 寻找树中最小元素节点,最大元素节点
  • 二分搜索树删除最小值,最大值所在节点,并返回最小值,最大值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揭秘C语言中的王者之树——红黑树:一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华丽舞蹈,让你的程序效率飙升,直击性能巅峰!"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红黑树是自平衡二叉查找树,通过旋转和重着色保持平衡,确保高效执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 n)。本文介绍红黑树的基本属性、存储结构及其C语言实现。红黑树遵循五项基本规则以保持平衡状态。在C语言中,节点包含数据、颜色、父节点和子节点指针。文章提供了一个示例代码框架,用于创建节点、插入节点并执行必要的修复操作以维护红黑树的特性。
100 1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探索常见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
探索常见数据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
99 64
|
11天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算法
【数据结构】树型结构详解 + 堆的实现(c语言)(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结构,重点讲解了堆这一重要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和高效的排序算法(如堆排序)。文章详细描述了堆的性质、存储方式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插入、删除和取堆顶数据等操作的具体实现。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堆的原理和应用。
54 16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二一:多路查找树、二叉树与B树、2-3树、B+树、B*树。(本章为了解基本知识即可,不做代码学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多路查找树的基本概念,包括二叉树的局限性、多叉树的优化、B树及其变体(如2-3树、B+树、B*树)的特点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数据结构在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性和效率。
18 0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二一:多路查找树、二叉树与B树、2-3树、B+树、B*树。(本章为了解基本知识即可,不做代码学习)
|
1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C++
【初阶数据结构】掌握二叉树遍历技巧与信息求解:深入解析四种遍历方法及树的结构与统计分析
【初阶数据结构】掌握二叉树遍历技巧与信息求解:深入解析四种遍历方法及树的结构与统计分析
|
1月前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三)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
|
1月前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二)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
|
1月前
|
存储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一)
【高阶数据结构】二叉树进阶探秘:AVL树的平衡机制与实现详解
|
1月前
|
Java C++
【数据结构】探索红黑树的奥秘:自平衡原理图解及与二叉查找树的比较
本文深入解析红黑树的自平衡原理,介绍其五大原则,并通过图解和代码示例展示其内部机制。同时,对比红黑树与二叉查找树的性能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5 0
|
2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一文了解树在前端中的应用,掌握数据结构中树的生命线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树这一数据结构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包括树的基本概念、遍历方法(如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以及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JavaScript中实现这些遍历算法。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树结构在处理JSON数据时的应用场景。
一文了解树在前端中的应用,掌握数据结构中树的生命线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