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slice 实现原理,终于搞清楚它的扩容机制了!

简介: slice 切片,因为其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容、传递等,在实际应用中比数组更加灵活。
  1. 以下程序输出什么?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var array [20]int
  var slice = array[10:11]
  fmt.Println("lenth: ", len(slice))
  fmt.Println("capacity: ", cap(slice))
  fmt.Println(&slice[0] == &array[10])
}
复制代码

是:

lenth:  1
capacity:  10
true
复制代码

slice 根据数组array创建,与数组共享存储空间,slice起始位置是array[5],长度为1,容量为5, slice[0]和array[5]地址相同。

  1. 以下程序输出什么?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orderLen := 5
 order := make([]uint16, 2 * orderLen)
 pollorder := order[:orderLen:orderLen]
 lockorder := order[orderLen:][:orderLen:orderLen]
 fmt.Println("len(pollorder) = ", len(pollorder))
 fmt.Println("cap(pollorder) = ", cap(pollorder))
 fmt.Println("len(lockorder) = ", len(lockorder))
 fmt.Println("cap(lockorder) = ", cap(lockorder))
}
复制代码

是:

len(pollorder) =  5
cap(pollorder) =  5
len(lockorder) =  5
cap(lockorder) =  5
复制代码
  • order[low:high:max]意思是对 order 进行切片,新切片范围是[low, high),新切片容量是 max;
  • order 长度为2倍的 orderLen;
  • pollorder 切片是 order 的前半部分切片;
  • lockorder 是 order 的后半部分切片,即原 order 分成了两段;
  • 所以,pollorder 和 lockerorder 的长度和容量都是 orderLen,即5。

slice 实现原理

源码包 src/runtime/slice.go 定义的 slice 数据结构为: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复制代码
  • array 指针指向底层数组
  • len 表示切片长度
  • cap 表示切片容量

make 创建 slice

make 创建 slice 可以同时指定其长度和容量,底层会分配一个数组,数组的长度即容量。

slice = make([]int,5,10): 表示改 slice 长度为5,容量为10。

数组创建 slice

使用数组来创建 slice 时,slice 与原数组共用一部分内存。

slice := array[5:7] 所创建的 slice ,结构如下图:

image.png

切片从数组 array[5] 开始,到数组 array[7] 结束(不包含array[7]),切片长度为 2,数组后面的内容作为切片的预留内存,即容量为5。

slice 扩容

在使用 append 向 slice 追加元素时,若 slice 空间不足则会发生扩容,扩容会重新分配一块更大的内存,将原 slice 拷贝到新 slice ,然后返回新 slice。扩容后再将数据追加进去。

扩容操作只只对容量,扩容后的 slice 长度不变,容量变化规则如下:

  • 若 slice 容量够用,则将新元素追加进去,slice.len++,返回原 slice
  • 若 slice 容量不够用,将 slice 先扩容,扩容得到新 slice,将新元素追加进新 slice,slice.len++,返回新 slice。

slice copy

使用 copy() 内置函数拷贝两个切片时,会将源切片的数据逐个拷贝到目的的切片指向的数组中,拷贝数量取两个切片长度的最小值

例如将长度为10的切片拷贝到长度为5的切片时,将会拷贝5个元素。也就是说 copy 不会发生扩容

  1. 根据数组或切片来生成新的切片一般使用 slice := array[start:end] 方式,这种新生成的切片没有指定容量,新切片的容量是从 start 开始到 array 的结束(注意并不是到 end)。
  2. 另一种写法,生成新切片同时指定其容量:slice[start:end:cap] ,其中的 cap 为新切片的容量,容量不能超过原切片实际值。

总结

  • 创建切片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预分配容量,尽量避免追加过程中扩容操作,有利于提升性能
  • 切片拷贝时需要判断实际拷贝的元素个数
  • 谨慎使用多个切片操作同一个数组,以防读写冲突
  • 每个切片都指向一个底层数组
  • 每个切片都保存了当前切片的长度、底层数组可用容量
  • 使用len()、cap()计算切片长度、容量时,时间复杂度均为O(1),不需要遍历切片
  • 通过函数传递切片时,不会拷贝整个切片,因为切片本身只是个结构体而矣
  • 使用 append() 向切片追加元素时有可能触发扩容,扩容后将会生成新的切片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Java
【Golang】(4)Go里面的指针如何?函数与方法怎么不一样?带你了解Go不同于其他高级语言的语法
结构体可以存储一组不同类型的数据,是一种符合类型。Go抛弃了类与继承,同时也抛弃了构造方法,刻意弱化了面向对象的功能,Go并非是一个传统OOP的语言,但是Go依旧有着OOP的影子,通过结构体和方法也可以模拟出一个类。
144 1
|
3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Java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80 1
|
3月前
|
Cloud Native Go API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355 0
|
3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Go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29 0
|
3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中间件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09 0
|
3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Go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300 0
|
3月前
|
数据采集 Go API
Go语言实战案例:多协程并发下载网页内容
本文是《Go语言100个实战案例 · 网络与并发篇》第6篇,讲解如何使用 Goroutine 和 Channel 实现多协程并发抓取网页内容,提升网络请求效率。通过实战掌握高并发编程技巧,构建爬虫、内容聚合器等工具,涵盖 WaitGroup、超时控制、错误处理等核心知识点。
|
3月前
|
数据采集 JSON Go
Go语言实战案例:实现HTTP客户端请求并解析响应
本文是 Go 网络与并发实战系列的第 2 篇,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Go 构建 HTTP 客户端,涵盖请求发送、响应解析、错误处理、Header 与 Body 提取等流程,并通过实战代码演示如何并发请求多个 URL,适合希望掌握 Go 网络编程基础的开发者。
|
4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Go
Go语言实战:创建一个简单的 HTTP 服务器
本篇是《Go语言101实战》系列之一,讲解如何使用Go构建基础HTTP服务器。涵盖Go语言并发优势、HTTP服务搭建、路由处理、日志记录及测试方法,助你掌握高性能Web服务开发核心技能。
|
4月前
|
Go
如何在Go语言的HTTP请求中设置使用代理服务器
当使用特定的代理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认证信息,认证信息可以在代理URL中提供,格式通常是:
38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