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轻松学【二五】职责链模式

简介: 有时候,出了某件事,我们去解决,找到A,结果A踢皮球,说这不关我的事,去找B解决,然后我们就去找B,结果B也说,这跟我没关系,快去找C,就这样,我们就被踢来踢去,这就是责任链模式的思想,在找到正确的人解决之前,我们被不断的踢给一个有一个人,职责链就是告诉我们类应该有自己的职责,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就推给其他类。

定义与特点

  • 定义

    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一起,将所有请求的处理者通过前一对象记住其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而连成一条链;当有请求发生时,可将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属于对象行为型模式。

    servlet过滤器、struts拦截器就是职责链模式的典型应用

  • 参与角色

    •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 客户类(Client)角色: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 类结构图

    image.png

    image.png

  • 结构代码示例

    • 定义抽象处理者角色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Handler getNext() {
              return next;
          }
      
          // 处理请求的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 定义具体处理者角色

      //具体处理者角色1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one"))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1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具体处理者角色2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tring request) {
              if (request.equals("two"))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处理者2负责处理该请求!");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没有人处理该请求!");
                  }
              }
          }
      }
    • 客户调用程序

      public class Handl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andler1=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提交请求 
              handler1.handleRequest("two");
          }
      }

    在责任链模式中,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责任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所以责任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案例分析

用责任链模式设计一个请假条审批模块

假如规定程序员请假小于或等于3 天,项目经理可以批准;小于或等于5 天,部门经理可以批准;小于或等于 7 天,总经理可以批准;其他情况不予批准;这个实例适合使用职责链模式实现。

  • 定义抽象处理者

    //领导
    abstract class Leader {
        private Lead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Lead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Leader getNext() {
            return next;
        }
    
        // 处理请求的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int LeaveDays);
    }
  • 定义具体处理者

    //具体处理者1:项目经理
    class ProjectLeader extends Lead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LeaveDays) {
            if (LeaveDays <= 3) {
                System.out.println("项目经理批准您请假" + LeaveDays + "天。");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LeaveDays);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请假天数太多,没有人批准该假条!");
                }
            }
        }
    }
    
    //具体处理者2:部门经理
    class DeptLeader extends Lead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LeaveDays) {
            if (LeaveDays <= 5) {
                System.out.println("部门经理批准您请假" + LeaveDays + "天。");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LeaveDays);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请假天数太多,没有人批准该假条!");
                }
            }
        }
    }
    
    //具体处理者3:总经理
    class OfficeLeader extends Leader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LeaveDays) {
            if (LeaveDays <= 7) {
                System.out.println("总经理批准您请假" + LeaveDays + "天。");
            } else {
                if (getNext() != null) {
                    getNext().handleRequest(LeaveDays);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请假天数太多,没有人批准该假条!");
                }
            }
        }
    }
  • 客户端调用程序

    public class Handle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组装责任链
            Leader leader1 = new ProjectLeader();
            Leader leader2 = new DeptLeader();
            Leader leader3 = new OfficeLeader();
            //Leader leader4 = new AreaOfStudies();
            leader1.setNext(leader2);
            leader2.setNext(leader3);
            // leader3.setNext(leader4);
            // 提交请求
            leader1.handleRequest(3);
        }
    }

如果业务发生更改新增一个大区经理,上述代码也游刃有余,符合开闭原则

总结

  1. 优点

    •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该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须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以及链的结构,发送者和接收者也无须拥有对方的明确信息。
    •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也可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 责任链简化了对象之间的连接。每个对象只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不需保持其他所有处理者的引用,这避免了使用众多的 if 或者 if···else 语句。
    • 责任分担。每个类只需要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该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单一职责原则。
  2. 缺点

    • 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被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所以不能保证它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 对比较长的职责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 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而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 适用场景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或添加新的处理者。
    • 在不明确指定请求处理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处理者中的一个提交请求。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设计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职责链模式的高级应用-日志记录系统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全面解析-职责链模式的高级应用-日志记录系统
|
3月前
|
设计模式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解密职责链模式-购物优惠活动的设计艺术
二十三种设计模式:解密职责链模式-购物优惠活动的设计艺术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s设计模式【详解】—— 职责链模式
js设计模式【详解】—— 职责链模式
58 8
|
2月前
|
设计模式
职责链模式-大话设计模式
职责链模式-大话设计模式
16 1
|
2月前
|
设计模式
行为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
行为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
|
3月前
|
设计模式 Go
[设计模式 Go实现] 行为型~职责链模式
[设计模式 Go实现] 行为型~职责链模式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小谈设计模式(25)—职责链模式
小谈设计模式(25)—职责链模式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Java
行为型设计模式08-职责链模式
行为型设计模式08-职责链模式
30 0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职责链模式--设计模式
职责链模式--设计模式
13 0
|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
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