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十五) K-means 算法

简介: K-means称为K-平均算法,简单来讲K-平均聚类算法的目的就是:把 n个点(可以是样本的一次观察或一个实例)划分到k个聚类中,使得每个点都属于离它最近的均值(此即聚类中心)对应的聚类,以之作为聚类的标准。

1 简介


K-means称为K-平均算法,简单来讲K-平均聚类算法的目的就是:


把 n个点(可以是样本的一次观察或一个实例)划分到k个聚类中,使得每个点都属于离它最近的均值(此即聚类中心)对应的聚类,以之作为聚类的标准。


已知观测集 (x1,x2,...,xn),其中每个观测都是一个  d-维实向量,k-平均聚类要把这  n个观测划分到k个集合中(k≤n),使得组内平方和(WCSS within-cluster sum of squares)最小。换句话说,它的目标是找到使得下式满足的聚类 Si


100.png


其中 μi是 Si中所有点的均值。


2 算法流程


步骤1 分配(Assignment)


将每个观测分配到聚类中,使得组内平方和(WCSS)达到最小。


因为这一平方和就是平方后的欧氏距离,所以很直观地把观测分配到离它最近得均值点即可 。


101.png

步骤2 更新(Update)

对于上一步得到的每一个聚类,以聚类中观测值的图心,作为新的均值点。


102.png

这一算法经常被描述为“把观测按照距离分配到最近的聚类”。标准算法的目标函数是组内平方和(WCSS),而且按照“最小二乘和”来分配观测,确实是等价于按照最小欧氏距离来分配观测的。如果使用不同的距离函数来代替(平方)欧氏距离,可能使得算法无法收敛。然而,使用不同的距离函数,也能得到k-均值聚类的其他变体,如球体k-均值算法和k-中心点算法。


3 代码实例



# !/usr/bin/env python3
# -*- coding:utf-8 _*-
"""
@Author:yanqiang
@File: k-means.py
@Time: 2019/1/17 14:08
@Software: PyCharm
@Description:
"""
# 导入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步骤1:初始化
df = pd.DataFrame({
    'x': [12, 20, 28, 18, 29, 33, 24, 45, 45, 52, 51, 52, 55, 53, 55, 61, 64, 69, 72],
    'y': [39, 36, 30, 52, 54, 46, 55, 59, 63, 70, 66, 63, 58, 23, 14, 8, 19, 7, 24]
})
np.random.seed(300)
# 随机初始化三个聚类中心
k = 3
centroids = {i + 1: [np.random.randint(0, 80), np.random.randint(0, 80)] for i in range(k)}  # centroids[i] = [x, y]
fig = plt.figure(figsize=(5, 5))
plt.scatter(df['x'], df['y'], color='k')
colors = {1: 'b', 2: 'r', 3: 'g'}
for i in centroids.keys():
    plt.scatter(*centroids[i], color=colors[i])
plt.xlim(0, 80)
plt.ylim(0, 80)
plt.show()  # 画图


103.png

初始化


# 步骤2:Assignment 分配
# 将点归类到与聚类中心距离最短的类别
def assignment(df, centroids):
    for i in centroids.keys():
        # sqrt((x1-x2)^2+(y1-y2)^2)
        df['distance_from_{}'.format(i)] = (
            np.sqrt(
                (df['x'] - centroids[i][0]) ** 2
                + (df['y'] - centroids[i][1]) ** 2
            )
        )
    centroids_distance_cols = ['distance_from_{}'.format(i) for i in centroids.keys()]
    df['closest'] = df.loc[:, centroids_distance_cols].idxmin(axis=1)  # ?
    df['closest'] = df['closest'].map(lambda x: int(x.lstrip('distance_from_')))
    df['color'] = df['closest'].map(lambda x: colors[x])
    return df
df = assignment(df, centroids)
print(df.head())
fig = plt.figure(figsize=(5, 5))
plt.scatter(df['x'], df['y'], color=df['color'], alpha=0.5, edgecolors='k')
for i in centroids.keys():
    plt.scatter(*centroids[i], color=colors[i])
plt.xlim(0, 80)
plt.ylim(0, 80)
plt.show()


104.png

将点归类到与聚类中心距离最短的类别


# 步骤3 :Update 更新
# 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质心
import copy
old_centroids = copy.deepcopy(centroids)
def update(k):
    for i in centroids.keys():
        centroids[i][0] = np.mean(df[df['closest'] == i]['x'])
        centroids[i][1] = np.mean(df[df['closest'] == i]['y'])
    return k
centroids = update(centroids)
fig = plt.figure(figsize=(5, 5))
ax = plt.axes()
plt.scatter(df['x'], df['y'], color=df['color'], alpha=0.5, edgecolor='k')
for i in centroids.keys():
    plt.scatter(*centroids[i], color=colors[i])
plt.xlim(0, 80)
plt.ylim(0, 80)
for i in old_centroids.keys():
    old_x = old_centroids[i][0]
    old_y = old_centroids[i][1]
    dx = (centroids[i][0] - old_centroids[i][0]) * 0.75
    dy = (centroids[i][1] - old_centroids[i][1]) * 0.75
    ax.arrow(old_x, old_y, dx, dy, head_width=2, head_length=3, fc=colors[i], ec=colors[i])
plt.show()


105.png

更新聚类中心


# 步骤4 重新分配 Repeat Assigment
# 重新将点归类到与新聚类中心距离最短的类别
df = assignment(df, centroids)
# 画图
fig = plt.figure(figsize=(5, 5))
plt.scatter(df['x'], df['y'], color=df['color'], alpha=0.5, edgecolor='k')
for i in centroids.keys():
    plt.scatter(*centroids[i], color=colors[i])
plt.xlim(0, 80)
plt.ylim(0, 80)
plt.show()


106.png

更新聚类中心之后的聚类分布


# 步骤5 一直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每个的点所属的聚类中心不再更新
while True:
    closest_centroids = df['closest'].copy(deep=True)
    centroids = update(centroids)
    df = assignment(df, centroids)
    if closest_centroids.equals(df['closest']):
        df.to_csv('cal_process.csv')
        break
fig = plt.figure(figsize=(5, 5))
plt.scatter(df['x'], df['y'], color=df['color'], alpha=0.5, edgecolor='k')
for i in centroids.keys():
    plt.scatter(*centroids[i], color=colors[i])
plt.xlim(0, 80)
plt.ylim(0, 80)
plt.show()


107.png

最终聚类效果


我们将df导出之后可以看到,每个点的所属分类


108.png

具体分类


4 参考资料


  1. k-平均算法 维基百科
  2. K-means聚类算法
  3. 数据挖掘十大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146 4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80 13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
22天前
|
算法
PAI下面的gbdt、xgboost、ps-smart 算法如何优化?
设置gbdt 、xgboost等算法的样本和特征的采样率
44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文章还介绍了C语言在知名机器学习库中的作用,以及与Python等语言结合使用的案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55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算法:从线性回归到神经网络
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算法:从线性回归到神经网络
|
3天前
|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室内障碍物射线追踪算法matlab模拟仿真
### 简介 本项目展示了室内障碍物射线追踪算法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通过Matlab 2022a实现,包含完整程序运行效果(无水印),支持增加发射点和室内墙壁设置。核心代码配有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该算法基于几何光学原理,模拟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传播路径与强度,涵盖场景建模、射线发射、传播及接收点场强计算等步骤,为无线网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金融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金融序列预测,使用MATLAB2022A实现。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及改进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展示了三者的误差和预测曲线差异。核心程序结合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利用GA优化BP网络的初始权重和阈值,提高预测精度。GA通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迭代优化,防止局部收敛,增强模型对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151 80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实现时间序列预测,采用CNN-GRU-SAM网络结构。卷积层提取局部特征,GRU层处理长期依赖,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全局特征。完整代码含中文注释和操作视频,运行效果无水印展示。算法通过数据归一化、种群初始化、适应度计算、个体更新等步骤优化网络参数,最终输出预测结果。适用于金融市场、气象预报等领域。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
4天前
|
算法
基于龙格库塔算法的锅炉单相受热管建模与matlab数值仿真
本设计基于龙格库塔算法对锅炉单相受热管进行建模与MATLAB数值仿真,简化为喷水减温器和末级过热器组合,考虑均匀传热及静态烟气处理。使用MATLAB2022A版本运行,展示自编与内置四阶龙格库塔法的精度对比及误差分析。模型涉及热传递和流体动力学原理,适用于优化锅炉效率。
|
2天前
|
移动开发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基于分块贝叶斯非局部均值优化(OBNLM)的图像去噪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分块贝叶斯非局部均值优化(OBNLM)算法实现图像去噪,使用MATLAB2022A进行仿真。通过调整块大小和窗口大小等参数,研究其对去噪效果的影响。OBNLM结合了经典NLM算法与贝叶斯统计理论,利用块匹配和概率模型优化相似块的加权融合,提高去噪效率和保真度。实验展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去噪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下一篇
开通os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