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层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 降低效率;
- 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中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协议与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
-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 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 协议必须把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
- 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TCP/IP 的体系结构
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OSI失败的原因:
- 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 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
- 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 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 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 OSI 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