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08_字符串常量池基本特性、内存分配、拼接操作、intern、StringTable垃圾回收(二)

简介: ③. 字符串拼接操作④. 拼接操作与append的效率对比

③. 字符串拼接操作


①. 常量与常量的拼接结果在常量池,原理是编译期优化


②. 常量池中不会存在相同内容的常量。


③. 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变量,结果就在堆中


(只有有一个是变量,那么它会在堆中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调用append( )方法进行添加操作,调用toString( )方法转换为字符串【toString( )方法其实就是:new String( )】)


④. 如果拼接的结果调用intern()方法分为两种情况:


JDK1.6,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串池 ①.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有,则并不会放入。返回已有的串池中的对象的地址②. 如果没有,它会在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对象放入串池中,并返回串池中的对象地址


JDK1.7,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串池 ①.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有,则并不会放入。返回已有的串池中的对象的地址②. 如果没有,它不会创建一个对象,如果堆中已经这个字符串,那么会将堆中的引用地址赋给它


test3、test4重点掌握


    @Test
    public void test1(){
        String s1 = "a" + "b" + "c";//编译期优化:等同于"abc" 在字节码文件中,s1="abc"
        String s2 = "abc"; //"abc"一定是放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将此地址赋给s2
        /*
         * 最终.java编译成.class,再执行.class
         * String s1 = "abc";
         * String s2 = "abc"
         */
        System.out.println(s1 == s2); //tru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true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String s1 = "javaEE";
        String s2 = "hadoop";
        String s3 = "javaEEhadoop";
        String s4 = "javaEE" + "hadoop";//编译期优化
        //如果拼接符号的前后出现了变量,则相当于在堆空间中new String(),具体的内容为拼接的结果:javaEEhadoop
        String s5 = s1 + "hadoop";
        String s6 = "javaEE" + s2;
        String s7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3 == s4);//true
        System.out.println(s3 == s5);//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6);//false
        System.out.println(s3 == s7);//false
        System.out.println(s5 == s6);//false
        System.out.println(s5 == s7);//false
        System.out.println(s6 == s7);//false
        //intern():判断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存在javaEEhadoop值,如果存在,则返回常量池中javaEEhadoop的地址;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不存在javaEEhadoop,则在常量池中加载一份javaEEhadoop,并返回次对象的地址。
        String s8 = s6.intern();
        System.out.println(s3 == s8);//true
    }
    @Test
    public void test3(){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b";
        String s3 = "ab";
        /*
        如下的s1 + s2 的执行细节:(变量s是我临时定义的)
        ① StringBuilder s = new StringBuilder();
        ② s.append("a")
        ③ s.append("b")
        ④ s.toString()  --> 约等于 new String("ab")
        补充:在jdk5.0之后使用的是StringBuilder,
        在jdk5.0之前使用的是StringBuffer
         */
        String s4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3 == s4);//false
    }
    /*
    1. 字符串拼接操作不一定使用的是StringBuilder!
       如果拼接符号左右两边都是字符串常量或常量引用,则仍然使用编译期优化,即非StringBuilder的方式。
    2. 针对于final修饰类、方法、基本数据类型、引用数据类型的量的结构时,能使用上final的时候建议使用上。
     */
    @Test
    public void test4(){
        final String s1 = "a";
        final String s2 = "b";
        String s3 = "ab";
        String s4 =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3 == s4);//true
    }
    //练习:
    @Test
    public void test5(){
        String s1 = "javaEEhadoop";
        String s2 = "javaEE";
        String s3 = s2 + "hadoop";
        System.out.println(s1 == s3);//false
        final String s4 = "javaEE";//s4:常量
        String s5 = s4 + "hadoop";
        System.out.println(s1 == s5);//true
    }


image.png


④. 拼接操作与append的效率对比


  • append效率要比字符串拼接高很多


/*
    体会执行效率:通过StringBuilder的append()的方式添加字符串的效率要远高于使用String的字符串
 拼接方式!
    详情:① StringBuilder的append()的方式:自始至终中只创建过一个StringBuilder的对象
           使用String的字符串拼接方式:创建过多个StringBuilder和String的对象
         ② 使用String的字符串拼接方式:内存中由于创建了较多的StringBuilder和String的对象,
           内存占用更大;如果进行GC,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
     改进的空间:在实际开发中,如果基本确定要前前后后添加的字符串长度不高于某个限定值highLevel
     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构造器实例化:
     StringBuilder s = new StringBuilder(highLevel);//new char[highLevel]
     */
    @Test
    public void test6(){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method1(100000);//4014
        method2(100000);//7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花费的时间为:" + (end - start));
    }
    public void method1(int highLevel){
        String src = "";
        for(int i = 0;i < highLevel;i++){
            src = src + "a";//每次循环都会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String
        }
//        System.out.println(src);
    }
    public void method2(int highLevel){
        //只需要创建一个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 src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nt i = 0; i < highLevel; i++) {
            src.append("a");
        }
//        System.out.println(src);
    }




相关文章
|
5月前
|
Arthas 存储 算法
深入理解JVM,包含字节码文件,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类的声明周期,类加载器
JVM全称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作用: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职责是运行Java字节码文件,编译为机器码交由计算机运行类的生命周期概述:类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类加载,使用,卸载的整个过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类的声明周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连接中分为三个小阶段验证->准备->解析类加载器的定义:JVM提供类加载器给Java程序去获取类和接口字节码数据类加载器的作用:类加载器接受字节码文件。
532 55
|
5月前
|
存储 缓存 Java
【高薪程序员必看】万字长文拆解Java并发编程!(5):深入理解JMM:Java内存模型的三大特性与volatile底层原理
JMM,Java Memory Model,Java内存模型,定义了主内存,工作内存,确保Java在不同平台上的正确运行主内存Main Memory: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存中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用于保存变量的副本.线程执行过程中先将主内存中的变量读到工作内存中,对变量进行操作之后再将变量写入主内存,jvm概念说明主内存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存储原始变量(堆内存中的对象实例和静态变量)工作内存。
193 0
|
5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深入原理(八)(一):垃圾回收
弱引用-作用:JVM中使用WeakReference对象来实现软引用,一般在ThreadLocal中,当进行垃圾回收时,被弱引用对象引用的对象就直接被回收.软引用-作用:JVM中使用SoftReference对象来实现软引用,一般在缓存中使用,当程序内存不足时,被引用的对象就会被回收.强引用-作用:可达性算法描述的根对象引用普通对象的引用,指的就是强引用,只要有这层关系存在,被引用的对象就会不被垃圾回收。引用计数法-缺点:如果两个对象循环引用,而又没有其他的对象来引用它们,这样就造成垃圾堆积。
163 0
|
5月前
|
算法 Java 对象存储
JVM深入原理(八)(二):垃圾回收
Java垃圾回收过程会通过单独的GC线程来完成,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种GC算法,都会有部分阶段需要停止所有的用户线程。这个过程被称之为StopTheWorld简称STW,如果STW时间过长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一般来说,堆内存越大,最大STW就越长,想减少最大STW,就会减少吞吐量,不同的GC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分代回收算法将整个堆中的区域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超过新生代大小的大对象会直接晋升到老年代。
118 0
|
7月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10月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Java
【JVM】——GC垃圾回收机制(图解通俗易懂)
GC垃圾回收,标识出垃圾(计数机制、可达性分析)内存释放机制(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分代回收)
|
10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Java内存管理的艺术:深入理解垃圾回收机制####
本文将引领读者探索Java虚拟机(JVM)中垃圾回收的奥秘,解析其背后的算法原理,通过实例揭示调优策略,旨在提升Java开发者对内存管理能力的认知,优化应用程序性能。 ####
160 0
|
9天前
|
存储 缓存 Java
我们来说一说 JVM 的内存模型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
16天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深入理解JVM《JVM内存区域详解 - 世界的基石》
Java代码从编译到执行需经javac编译为.class字节码,再由JVM加载运行。JVM内存分为线程私有(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线程共享(堆、方法区)区域,其中堆是GC主战场,方法区在JDK 8+演变为使用本地内存的元空间,直接内存则用于提升NIO性能,但可能引发OOM。
|
6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51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