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go 凌烟阁之邹部长

本文涉及的产品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可观测链路OpenTelemetry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简介: dubbogo 项目已进入第六个年头。dubbogo 项目初期的使命就是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Java and Go"。目前 dubbogo 已经对齐所有 dubbo 版本,正与 Dubbo 齐头并进,并在云原生方向反哺 Dubbo。

作者 |  邹部长 (于雨)


dubbogo 概览


dubbogo 项目已进入第六个年头。dubbogo 项目初期的使命就是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Java and Go"。目前 dubbogo 已经对齐所有 dubbo 版本,正与 Dubbo 齐头并进,并在云原生方向反哺 Dubbo。


  •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pache/dubbo-go
  • Contributer:100+
  • Comitter:23
  • PMC:5
  • 代码行数:17万+
  • Apache 贡献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地贡献了 5 个 项目


接下来将陆续采访社区的 PMC/Committer,回首各位同学加入社区时的初心,回忆在社区成长的点点滴滴,以照亮未来社区其他同学的前行路。

本期采访的是我们的 PMC 部长同学。

image.gif

社区评价


要说 dubbogo 社区活跃度最高的人,邹部长一定位列前茅,如果说社区有搞不定的问题,找部长是最靠谱的。


  • 2020 年初提名 dubbogo committer
  • 2020年10月份提名 dubbgo PMC。dubbo 主席北纬有感于部长贡献巨大,亲自出面提名
  • 作为项目发版人,分别主持过 1.4.x ~ 1.5.x 的发布
  • 2020.7 在 Go 夜读第 95 期分享《Dubbo-go 的成长与蜕变之路》
  • 2020.8 受邀在 Giac 大会分享《Dubbo-go:云原生时代的 Dubbo》
  • 2021.1 受邀成为 Spring Cloud Alibaba Meetup 广州站嘉宾演讲


部长为人比较谦虚,低调,拥有着扎实的技术影响力。成为 PMC 的部长依然身体力行影响着 dubbogo 社区,引导着 dubbogo 往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采访环节


1. 首先介绍下自己,回忆下是什么契机让你了解到 dubbogo 的?


社区人称部长,十多年技术小兵,爱好开源。


在 2019 年时,dubbo-go 刚成立不久,很多功能与 dubbo 相差甚远,除了基础的 RPC 与服务治理功能之外,很多扩展功能都没有。于雨正在寻找 dubbo-go 支持远程配置中心的功能。通过何鑫铭(现 Dubbo PMC)了解到我对这方面有独特的解决方案。于是在 2019 年 10 月一个下班的晚上,通过微信联系到我,询问是否有兴趣参加该项目,通了一个 10 分钟的电话。鉴于在此前公司选型时,没有一个可以在 golang 上能直接与 dubbo 互通的 SDK ,导致在公司有多语言时,选取 dubbo 作为微服务框架,需要投入巨大成本。而我经历过这种痛苦的时刻,就毫不犹豫就答应加入。此后,则推动多个版本落地,并见证了社区人数从 200 人到 2000多人,多个子项目孵化并捐赠给 apache,多个历史时刻。


2. 参与到 dubbogo 的开源贡献是什么样的体验?


其实开源与公司项目有很大区别,在参与开源贡献过程中,让我学习到了沟通在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 apache way 中也强调过社区的重要性,而社区就是鼓励大家多沟通,多发表意见并非一言堂。其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尊重及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也能学习到对同一个问题如何通过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对我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经历。


3. 支撑你持续贡献 dubbogo 最大的动力,以及给 dubbogo 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支撑我持续贡献的最大动力只有一个:就是为 dubbo 打通 golang 体系的隔阂,让 dubbo 在多语言微服务框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我当初加入该项目的原因。

回顾我为 dubbo-go 的的贡献,自己也差不多记不清楚有多少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建立版本管理流程,并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降低其的巨大工作量。在刚加入项目组的时候,发版是一个人人闻其色变的工作。定好的发版时间,延期是常态、发布的功能需要一个个手工进行用例回归。在经历了几个小版本发布后,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点在于:


  • 延期常态:在于规划版本时,没有定好版本功能范围。也没有跟参与的同学定好时间节点,也没有定期跟踪。


  • 手工用例回归:堆在发版前一刻,发布负责人需要通过手工 1-2 天一个个用例对新版本代码进行功能回归。


没有一个自动化的测试用例工具进行持续集成,将问题提前暴露,永远都是堆在发版前才暴露,导致开发者满意度很低。通过明确版本负责人角色及工作内容,将其制作成通用版本管理流程,大幅降低版本延期概率。同时,将测试用例回归加入自动化 CI 流水线,能将问题在开发阶段提前暴露,大幅减少发布负责人的投入时间,让最后的发布流程更加顺畅。


4. 贡献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后面社区给你什么帮助?


在参与 dubbo-go 的过程中,因团队成员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协作成为其最大的挑战。而社区能帮我凝聚人心,在开源项目推进过程中十分有帮助,特别感谢北纬、于雨以及各位 PMC 的鼎力相助。


5. 成为 PMC 后,你对 dubbogo 未来是期待是什么?


目前在我看来,dubbo-go 的用户体验还是不足。对其未来希望是更加着重用户体验,使初级用户更加容易上手。坚持以打通 dubbo 在 golang 体系为核心,同时提高其底层功能的安全与稳定性,未来肯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6. 还有在参与 dubbo/dubbogo 社区或者其他阿里开源社区中的其他开源项目吗?


目前主要在参与 dubbo-go 和 dubbo,因家庭与时间关系未能参与其他项目。


人物小写


image.png


邹部长,某电商公司任职资深软件工程师。从事服务端开发工作十多年,做过后端研发,也做过业务架构。擅长多语言微服务技术体系以及电商业务系统研发。Apache Dubbo 与 apollo PMC,曾参与过多个知名开源项目,Apache Dubbo、Apache Dubbo-go、apollo、MOSN 等。

相关文章
|
3月前
|
JSON 安全 Java
API 一键转换 MCP 服务!Higress 助今日投资快速上线 MCP 市场
今日投资的技术负责人介绍了如何通过Higress MCP 市场完善的解决方案,快捷地将丰富的金融数据 API 转化为 MCP 工具,帮助用户通过 MCP 的方式非常轻松地调用专业金融数据,自由快速地构建自己的金融大模型应用。
500 23
|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 为计算提速,弹性计算的创新与普惠
“阿里云始终围绕‘稳定、安全、性能、成本、弹性’的目标不断创新,为客户创造业务价值。”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弹性计算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表示,通过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阿里云发布了HPC优化实例等多款新品,性能可提升40%,并对g8i等多款第八代ECS实例升级算力、降低成本,让客户真正体验到云计算带来的创新和普惠。
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线负责人张献涛  为计算提速,弹性计算的创新与普惠
|
Windows Linux
Windows CMD中的findstr命令详解
Windows CMD中的findstr命令详解 一、作用 findstr是Window系统自带的命令,用于查找某路径下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文件中包含某些特定字符串的行,并将该行完整的信息打印出来,或者打印查询字符串所在的文件名。
7354 0
|
网络协议 应用服务中间件 nginx
玩转Kubernetes TCP Ingress
如何使用Kubernetes的TCP Ingress
20528 0
|
6月前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调度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开发工具
对话阿里云通义灵码技术负责人陈鑫:AI编程的现状与未来
在AI快速发展的2025年,通义灵码作为国内领先的AI编程助手,正通过其独特的智能体架构和强大模型能力重新定义开发方式。本文邀请技术负责人陈鑫(神秀),探讨AI编程现状与未来。通义灵码基于Qwen3模型打造,具备记忆系统革新、MCP工具生态和多模态交互等优势,推出三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场景。尽管行业仍面临挑战,但国产模型正在崛起,企业可采用“三步走”策略引入AI工具。未来,AI将从辅助走向主导,深化代码理解并重构开发工具,助力更高效、创造性的编程方式。
|
8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云计算
通义大模型合作计划升级发布
通义大模型合作计划升级发布
|
8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测试技术
阿里云通义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负责人黄非:通义灵码2.0,迈入 Agentic AI
阿里云通义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方向负责人黄非:通义灵码2.0,迈入 Agentic AI
|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Cloud Native
对话阿里云云原生产品负责人李国强:推进可观测产品与OpenTelemetry开源生态全面融合
阿里云宣布多款可观测产品全面升级,其中,应用实时监控服务 ARMS 在业内率先推进了与 OpenTelemetry 开源生态的全面融合,极大丰富了可观测的数据类型及规模,大幅增强了 ARMS 核心能力。本次阿里云 ARMS 产品全面升级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围绕 OpenTelemetry 进行产品演进的核心策略?在云原生、大模型等新型应用架构类型层出不穷的今天,又将如何为企业解决新的挑战?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产品负责人李国强接受采访解答了这些疑问,点击本文走进全新升级的阿里云可观测产品。
42214 122
|
1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阿里云吴结生:高性能计算持续创新,响应数据+AI时代的多元化负载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每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