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 全能选手,再下一城

本文涉及的产品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可观测链路OpenTelemetry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简介: 近日,中国信通院(即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2021可信云大会上发布了《可信云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和《可信云 Serverless 应用建设成效》的评测结果,前者是评估云厂商的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后者则是评估企业落地 Serverless 的成效。这两项标准将进一步加速无服务器的行业进程。

无服务器(Serverless)在改变开发者编程范式的同时,也在颠覆IT从业者对计算基石的认知,这不仅得益于无服务器技术自身的魅力,开发者对极致效率的追求,也离不开行业相关标准的落地和普及。


近日,中国信通院(即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2021可信云大会上发布了《可信云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和《可信云 Serverless 应用建设成效》的评测结果,前者是评估云厂商的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后者则是评估企业落地 Serverless 的成效。这两项标准将进一步加速无服务器的行业进程。


阿里云 Serverless 再下一城


继去年满分通过《可信云函数计算即服务》的21项评测后,阿里云在今年的可信云大会上,函数计算 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Serverless 容器服务 ASK 3大 Serverless 计算产品同时斩获《可信云 Serverless 平台技术能力》先进级认证(最高级、国内首批),为阿里云 Serverless 再下一城。


今年3月,阿里云函数计算凭借在产品能力、安全性、战略愿景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在19个评估项目中,拿到了8项满分和12项最高分,进入 FaaS领导者象限,国内唯一 ,其中,综合产品能力位列全球第一,战略愿景全球第二,这也是首次有中国云厂商进入 Forrester FaaS 领导者象限。同时,入选 Now Tech Serverless Q1 2021 全球市场表现第一阵营,展现了其优秀的商业能力。


2020年11月,在《The Forrester Wave: Public Cloud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Platforms In China,Q4 2020》的报告中,得益于阿里云完整的产品矩阵,积极拥抱容器、CloudEvents的技术生态,以及提供 Serverless Devs 的开源工具,在 Serverless 的评测项目上获得了满分表现。

image.gif

image.gif

市场份额是检验技术和产品能力的试金石



可靠的技术和优秀的产品能力,需要经得起市场的验证。


CNCF(即云原生基金会) 已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连续两年发布《中国云原生调查报告》,目的是帮助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原生在国内的落地进程。报告显示,Serverless 产品的选型结果分布上,阿里云函数计算连续两年在国内保持市场份额第一,远超第一和第二名市场份额之和。


2020年10月,中国信通院发布国内首个《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阿里云在国内 Serverless 用户规模的占比达到66%,远超其他云厂商总和,被认为是国内 Serverless 用户的首选。


这些都印证了客户在 Serverless 领域选型的基本逻辑。


阿里云在系统软件、计算、网络、存储、容器等底层基础设施的性能和成熟度建设,使得函数计算在运行时的能力和稳定性与众不同。此外,FaaS 产品的选型关键不仅仅在产品自身的能力,也在整个产品生态的完整度上,例如和 FaaS 相关的触发器类型和成熟度、云上可观测能力、开源社区各类标准的兼容能力、开发者工具的开放程度,这些都依赖于云厂商的整体技术和产品能力。而阿里云上多年以来在技术和产品上的积淀,降低了用户改用函数计算作为计算基石来驱动业务发展的门槛。


Serverless 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最新赛道


今年的评测不局限于厂商,也推出了面向企业的 Serverless 成效评估,中国工商银行将 Serverless 技术应用于小程序和H5的前端场景、文本的批量核对、智能基金组合回测模型的训练和发布,提高研发和运维效率,以及对业务的敏捷响应;中国农业银行则将 Serverless 技术构建“云开发、轻程序”的云端一体的轻量化云平台,结合自研的轻量小程序研发框架,将开放银行的场景建设周期缩短 50%以上。


随着 Serverless 在互联网、金融、新零售、跨国企业等领域的普及,以及前端小程序和建站、自定义文本和音视频处理、AI训练和模型发布、大数据处理等已成为 Serverless 的经典应用场景,可以预见,将有更多行业、更多企业将 Serverless 作为新的计算基石,驱动科技创新。

相关实践学习
【AI破次元壁合照】少年白马醉春风,函数计算一键部署AI绘画平台
本次实验基于阿里云函数计算产品能力开发AI绘画平台,可让您实现“破次元壁”与角色合照,为角色换背景效果,用AI绘图技术绘出属于自己的少年江湖。
从 0 入门函数计算
在函数计算的架构中,开发者只需要编写业务代码,并监控业务运行情况就可以了。这将开发者从繁重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开发任务上。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监控 Java 持续交付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在现代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238 1
|
4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2025年国内主流智能客服系统:技术架构与能力深度解析
本文分析了2025年国内智能客服市场的技术格局与系统能力,从核心技术栈(NLP、知识图谱、语音技术等)到市场梯队划分,深入探讨了第一梯队的综合型平台和第二梯队的场景化服务。以合力亿捷为例,剖析其端到端AI技术栈、大模型融合、全渠道融合及运营优化能力,并对比国际顶尖通用AI在语义理解、多模态交互和自主学习方面的启示。最后为企业提供选择智能客服系统的五大考量因素,强调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客户服务体验。
931 2
|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库
LLM 应用可观测性:从 Trace 视角展开的探索与实践之旅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在性能、成本、效果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实际痛点,本文通过分析 LLM 应用模式以及关注点差异来阐明可观测技术挑战,近期阿里云可观测推出了面向 LLM 应用的可观测解决方案以及最佳实践,一起来了解下吧。
20023 120
LLM 应用可观测性:从 Trace 视角展开的探索与实践之旅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异构计算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背景下,尤其是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的发展,对模型推理服务带来的挑战与优化策略。文中详细介绍了Knative的弹性扩展机制,包括HPA和CronHPA,以及针对传统弹性扩展“滞后”问题提出的AHPA(高级弹性预测)。此外,文章重点介绍了Fluid项目,它通过分布式缓存优化了模型加载的I/O操作,显著缩短了推理服务的冷启动时间,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并发请求时表现出色。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Fluid在vLLM和Qwen模型推理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提高模型推理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的优势。
云原生AI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部署构建
|
12月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运维
架构升级的救星!流量回放自动化测试的必备指南
大家好,我是小米,一名29岁的技术宅。今天分享一个物联网领域的实用技能——流量回放自动化测试。系统重构后,测试工作量巨大,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收集和数据回放进行自动化测试,包括离线、实时和并行回放模式,帮助快速定位Bug,提升测试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软件求生”,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356 3
|
运维 容灾 Cloud Native
银行核心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华为的答案是重塑敏捷和重塑韧性
自2014年起,国内银行纷纷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将系统分为核心系统与外围服务系统。然而,核心系统面临架构老化、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转型。华为在2024全联接大会全球智慧金融峰会上发布了《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及金融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5.0,提出“1+3+N”架构,涵盖工程工艺、多活架构、数据库架构、智能研发和一体化运维五大升级,助力银行核心系统向分布式转型。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华为为银行提供了系统化的转型方案,推动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205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笔下的学术:AI在学术写作中的革新应用
【7月更文第31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工具已经成为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论文的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流行的AI学术写作工具,并探讨它们如何重塑学术研究的过程。
1360 0
|
存储 边缘计算 安全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工作:技术解析与应用前景
【8月更文挑战第4天】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工作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合理地分配任务和资源,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满足了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709 11
|
安全 API 语音技术
阿里云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是什么
阿里云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是一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属大模型生产与应用的平台,支持多样化模型和自定义编排。平台提供即插即用的智能工具箱,包括API接口、模型微调及部署功能,同时具备流程编排以适应复杂业务场景。此外,平台内置多种工具和插件,支持Python等,允许企业集成自定义API。平台优势在于快速构建业务应用、多行业大模型,以及保障模型效果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它还提供丰富的模型服务,如通义千问模型用于文字创作、翻译等,通义万相模型用于图像生成,以及语音合成和识别模型等。企业可通过标准API和SDK进行集成,确保高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