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Touch ID 到 Face ID,苹果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旗

简介: 苹果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绝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整个苹果生态。

雷锋网消息,2019 年 7 月 8 日,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 iOS 13 和 macOS  Catalina beta 上测试 Face ID 和 Touch ID 在 iCloud 网页端的登录。

TB1E7a5XET1gK0jSZFhXXaAtVXa.jpg

【 图片来源:9to5google  所有者:9to5google 】

报道称,用户在使用最新测试版系统(雷锋网按, iOS 13 和 macOS  Catalina)访问 iCloud.com 时会自动跳转至 beta.icloud.com,同时,用户也将收到一个是否使用 Face ID 或 Touch ID 登录的弹出窗口。

此外,苹果早些时候表示,将在今年夏天向开发者提供相关的快捷登陆功能,并在 9 月的发布会之前正式公布。

其实,在 iCloud.com 上使用 Face ID 和 Touch ID 登录要比手动输入登录信息容易得多,也更安全。并且,这一登录方式对过去登录过 APP Store 或 iTunes Store 的人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

TB17fC5XuL2gK0jSZFmXXc7iXXa.jpg

【 图片来源:Bank info security  所有者:Bank info security 】

Touch ID:从解锁到第三方应用

Touch ID 首次应用是在 2013 年发布的 iPhone 5s 上,其中有一块名为 Secure Enclave 的区域用以专门保护密码和指纹数据。并且,Touch ID 采用了“硬件锁定”技术,每个 Touch ID 组件只与一个处理器匹配,保障了安全性。

一开始,由于 API 并未开放,Touch ID 只是应用于屏幕解锁。直到 2014 年 9 月 17 日发布了 iOS 8 操作系统,Touch ID 向第三方应用开放,这意味着各种第三方应用不必输入密码就能够使用。

对于 touch ID 的安全性,苹果公司曾经发布过一份安全文档,在文档中,苹果公司重申了 Touch ID 和指纹信息“没有第三方”规则。也就是说,除了苹果本身,没有其他 App 和第三方能够使用 Touch ID 和用户指纹数据的权利。

随着 iOS 8 的发布,Apple Pay 这一新功能也面世了;并且, Apple Pay 与 Touch ID 的结合带来了第三方支付的新场景。对于 Apple Pay 的使用,只要将 iPhone 靠近有银联闪付标志的读卡器,并将手指放在 HOME 键上验证指纹,即可进行支付。

不过,有资料显示,Apple Pay 发布初期在用户之中并没有收到过多关注,因为注册借记卡的困难性而影响了 Apple Pay 的易用性。不过,由于 Apple Pay 与 Touch ID 相结合 ,Apple Pay 具有充足的后劲力。

同样为 2014 年,苹果公司与支付宝达成了合作。支付宝钱包 APP 的 iOS 版进行了更新,支持 Touch ID 支付。并且,支付宝在更新说明中明确指出,指纹支付的适用条件为 iOS 8 系统的iPhone5s、iPhone6、iPhone6 Plus。

到了 2015 年 6 月 8 日,微信进行升级,在微信 6.2 版本的微信钱包服务中加入了指纹支付功能,使用条件同样为 iOS 8 系统。

在与微信、支付宝达成合作之后,苹果自家软件 Apple Pay 在 2016 年开始进入了中国。此后,到 2018 年 5 月,Apple Pay 网页支付技术也正式进入中国,在购物时候不再需要输入账单、送货地址和联系人的详细信息,通过 Touch ID 或者 Face ID 即可直接完成支付。

TB10OC6Xrj1gK0jSZFOXXc7GpXa.jpg

【 图片来源:WIKI Pedia  所有者:WIKI Pedia 】

Face ID: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Touch ID 是基于 Home 键应用的,而到了 2017 年,iPhone X 取消了 Home 键,Touch ID 也随着被 Face ID 取代了。

从苹果公布的 Face ID 白皮书了解到, Face ID 利用最新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和多项先进技术,能够准确地映射用户面部的几何结构,从而提供安全直观的认证方法。在安全性方面,Face ID 更优于 Touch ID :Touch ID 的安全性为 1/50000,Face ID 的安全性达百万分之一。

此外,苹果的 Face ID 还利用了 A11 处理器中的 Neural 生物引擎,通过神经网络技术来进行学习和算法上的改进,例如,Face ID 会随着用户使用更新内部存储的面部识别数据,让识别基准与用户本人的面部变化基本实现同步等,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其安全性。

除此之外,Face ID 的“注意力检测”功能也是其优于 Touch ID 的另一方面。在使用 Touch ID 的设备中,用户容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利用指纹解锁 iPhone。而在 Face ID 中,如果用户的双眼没有注视摄像头,解锁、支付等功能就无法实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官方信息显示,支持 Touch ID 的应用会自动支持 Face ID。因此, Face ID 不仅能够应用于设备解锁,也能够应用于第三方应用之中。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总结

从 Touch ID 到 Face ID ,从安全解锁到安全支付,苹果公司在硬件产品安全性上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今,苹果已经不满足于硬件层面的安全,逐步着力于服务应用安全(如 iCloud);Touch ID 和 Face ID 也超脱了硬件层面。

可见,苹果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绝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整个苹果生态。

目录
相关文章
|
JavaScript 内存技术
fnm 安装、卸载与使用(详细步骤)
fnm 安装、卸载与使用(详细步骤)
3252 0
|
1月前
|
安全 Linux 虚拟化
Proxmox Mail Gateway 9.0 正式版发布 - 全面的开源邮件安全平台
Proxmox Mail Gateway 9.0 正式版发布 - 全面的开源邮件安全平台
262 7
Proxmox Mail Gateway 9.0 正式版发布 - 全面的开源邮件安全平台
|
4月前
|
NoSQL MongoDB 数据库
数据库数据恢复—MongoDB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
MongoDB数据库数据恢复环境: 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的虚拟机上部署MongoDB数据库。 MongoDB数据库故障: 工作人员在MongoDB服务仍然开启的情况下将MongoDB数据库文件拷贝到其他分区,数据复制完成后将MongoDB数据库原先所在的分区进行了格式化操作。 结果发现拷贝过去的数据无法使用。管理员又将数据拷贝回原始分区,MongoDB服务仍然无法使用,报错“Windows无法启动MongoDB服务(位于 本地计算机 上)错误1067:进程意外终止。”
|
2月前
|
SQL 数据管理 BI
数据库操作三基石:DDL、DML、DQL 技术入门指南
本文围绕数据库操作核心语言 DDL、DML、DQL 展开入门讲解。DDL 作为 “结构建筑师”,通过CREATE(建库 / 表)、ALTER(修改表)、DROP(删除)等命令定义数据库结构;DML 作为 “数据管理员”,以INSERT(插入)、UPDATE(更新)、DELETE(删除)操作数据表记录,需搭配WHERE条件避免误操作;DQL 作为 “数据检索师”,通过SELECT结合WHERE、ORDER BY、LIMIT等子句实现数据查询与统计。三者相辅相成,是数据库操作的基础,使用时需注意 DDL 的不可撤销性、DML 的条件约束及 DQL 的效率优化,为数据库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YOLOv11改进策略【Head】| (独家改进)结合 ICME-2024 中的PPA注意力模块,自研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小目标检测头
YOLOv11改进策略【Head】| (独家改进)结合 ICME-2024 中的PPA注意力模块,自研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小目标检测头
252 10
YOLOv11改进策略【Head】| (独家改进)结合 ICME-2024 中的PPA注意力模块,自研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小目标检测头
|
12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js中的数据类型
JavaScript 中的数据类型包括五种基本类型(String、Number、Undefined、Boolean、Null)和三种引用类型(Object、Array、Function,以及ES6新增的Symbol)。基本类型直接存储值,引用类型存储的是指向实际数据的内存地址。了解它们的区别对于掌握 JavaScript 的变量赋值和函数传参至关重要。
284 1
|
开发者 UED
ArkTS响应式刷新问题高级用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ArkTS中响应式刷新的高级用法,涵盖Refresh组件的使用、状态管理、条件渲染及精准控制组件刷新。通过实例讲解了Refresh组件的触发条件、事件处理、常用属性,以及如何利用@State、@Link和@Watch装饰器优化状态管理和组件刷新,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效、可维护的HarmonyOS应用。
809 0
|
前端开发 easyexcel
SpringBoot+Vue3实现Excel导入
SpringBoot+Vue3实现Excel导入
462 0
|
监控 Linux 数据处理
Linux中的nsenter命令:深入容器内部,实现无缝交互
`nsenter`是Linux工具,用于进入容器的命名空间,实现与容器内环境的交互。它基于Linux内核的命名空间功能,支持网络、PID等多类型隔离。`nsenter`允许在不停止容器的情况下调试和操作,如 `-t` 指定PID进入命名空间,`-n` 进入网络命名空间。示例包括使用`nsenter`查看容器进程或网络配置。使用时注意目标进程状态,理解命名空间类型,并谨慎操作。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COALESCE 函数:SQL中的空值处理利器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68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