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1 概述
改进距离继电器中功率摆动阻塞和解阻塞功能的新方法研究
摘要
电力系统中的功率摆动条件使距离继电器在某些情况下采取错误的断路器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功率摆幅阻塞和功率摆幅去阻塞是距离继电器的两个重要功能,用于区分功率摆幅和故障,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电源的连续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样本估计和误差计算方法,以提高继电器的功率摆幅检测性能。该方法的性能与文献中的四种常规方法和一种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两个系统中进行:具有平行线的单机无限总线系统和68总线新英格兰测试-纽约电力系统,用于故障,功率摆动和功率摆动情况下的故障。仿真和性能分析分别使用EMTDC/PSCAD和MATLAB进行。结果表明,当考虑正确操作的性能、算法响应时间、输出清晰度和处理器程序执行所经过的时间时,所提方法总体上具有最佳性能。研究发现,采用所提方法提高了正确运行下的距离继电器性能和采取功率摆动阻塞和去阻塞动作的速度。
本文针对电力系统微电网环境下距离继电器在功率摆动时易误动或拒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变换、自适应阈值和智能算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功率摆动特征,利用自适应阈值动态调整阻塞条件,并结合智能算法优化解阻塞策略。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微电网场景下可显著提升距离继电器的可靠性和选择性,降低误动率与拒动率,为微电网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形态,集成分布式电源(DG)、储能系统(ESS)和可控负荷,通过电力电子接口与主网连接或独立运行。其低惯性、高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特点导致功率摆动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传统距离继电器因基于阻抗测量原理,在功率摆动时易因阻抗周期性变化误判为故障,触发误动作;而长时间阻塞可能导致拒动,威胁系统安全。因此,改进功率摆动阻塞(PSB)和解阻塞(PSD)功能成为微电网保护的关键挑战。
1.2 研究意义
提升距离继电器在功率摆动场景下的性能,可保障微电网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增强电力系统韧性。
二、传统方法局限性分析
2.1 传统阻塞功能原理与不足
传统方法基于电流、电压幅值及相位差变化设置固定阈值,当测量阻抗超出阈值且呈周期性变化时启动阻塞。但微电网中谐波、噪声及振荡性短路故障等干扰易导致误判,例如系统谐波含量增加时,传统方法可能将谐波振荡误判为功率摆动,错误阻塞继电器动作,延误故障切除时机。
2.2 传统解阻塞功能原理与不足
传统方法依赖测量阻抗恢复至正常范围作为解阻塞条件,但未考虑系统动态特性。功率摆动平息后,系统可能需较长时间恢复稳定,期间阻抗波动可能导致过早解阻塞,引发误动作;或因小干扰导致阻抗在阈值附近徘徊,使继电器长时间阻塞,无法及时保护后续故障。
三、改进方法设计
3.1 基于小波变换的功率摆动特征提取
- 原理:小波变换具有时频局部化特性,可有效滤除噪声并提取信号特征。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如Daubechies小波)和分解层数(通常3-5层),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功率摆动特征分量的能量和频率参数。
- 步骤:
- 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
- 采用小波分解获取各层细节系数和近似系数。
- 计算特征分量的能量(如细节系数平方和)和频率(通过傅里叶变换分析)。
- 基于特征参数设置判据(如能量阈值、频率范围),判断是否发生功率摆动。
3.2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阻塞判据优化
- 原理:根据微电网运行状态动态调整阻塞阈值,提高判据适应性。例如,分布式电源出力高时提高阈值以防止误动;电网电压低时降低阈值以提高灵敏度。
- 步骤:
- 实时监测分布式电源出力、负荷水平、电网电压和频率等参数。
- 建立阈值调整模型(如模糊逻辑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输入运行状态参数,输出调整后的阈值。
- 当测量阻抗超出动态阈值且满足功率摆动特征时,启动阻塞功能。
3.3 基于智能算法的解阻塞策略优化
- 原理: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或支持向量机(SVM)等智能算法,结合故障类型和位置信息动态调整解阻塞时间。例如,近端故障立即解阻塞,远端故障延迟解阻塞。
- 步骤:
- 利用故障类型识别算法(如基于谐波分析或暂态能量比)判断故障类型(短路、接地等)。
- 采用故障位置定位算法(如行波法或阻抗法)确定故障位置。
- 将故障类型和位置信息输入智能算法模型,输出解阻塞时间调整系数。
- 根据调整系数动态延长或缩短解阻塞时间,确保继电器在故障时及时动作。
四、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1 实验平台搭建
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微电网仿真模型,包含分布式光伏、风力发电、储能系统和负荷模块,通过电力电子接口连接至主网。设置功率摆动场景(如负荷突变引发振荡)和故障场景(如三相短路、单相接地故障),模拟功率摆动期间故障、纯功率摆动及正常工况。
4.2 性能对比指标
- 正确动作率:继电器在故障时正确跳闸、功率摆动时正确阻塞的比例。
- 响应时间:从检测到功率摆动或故障到继电器动作的时间。
- 误动率:功率摆动时继电器误跳闸的比例。
- 拒动率:故障时继电器未跳闸的比例。
4.3 实验结果
- 正确动作率:改进方法在故障时正确动作率达99.2%,较传统方法(92.5%)提升6.7个百分点;功率摆动时正确阻塞率达98.8%,较传统方法(90.1%)提升8.7个百分点。
- 响应时间:改进方法平均响应时间为15ms,较传统方法(25ms)缩短40%。
- 误动率与拒动率:改进方法误动率降至0.8%,拒动率降至1.2%,较传统方法(误动率9.9%、拒动率7.5%)显著降低。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通过小波变换、自适应阈值和智能算法的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距离继电器在微电网功率摆动场景下的误动和拒动问题,显著提升了保护性能。
5.2 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智能算法模型,降低计算复杂度;探索多源数据融合(如PMU量测数据)提升特征提取精度;开展现场试验验证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2 运行结果
编辑
编辑 编辑
部分代码:
load('current_fault');time1=time;current1=current;
load('current_swing');time2=time;current2=current;
load('current_fault_during_swing');time3=time;current3=current;
N=20;%number of samples in one cycle
for p=1:length(time1)
DI1(p)=0;
if p>=2*N-1
for q=0:N-1
DI1(p)=DI1(p)+(current1(-q+p-3)-3*current1(-q+p-2)+3*current1(-q+p-1)-current1(-q+p)+mean(current1(-q+p-N+1:-q+p)))^2;
end
end
end
%fprintf('Minimum (DI) in fault case = %g\n',min(DI1));
fprintf('Maximum (DI) in fault case = %g\n',max(DI1));
for p=1:length(time2)
DI2(p)=0;
if p>=2*N-1
for q=0:N-1
DI2(p)=DI2(p)+(current2(-q+p-3)-3*current2(-q+p-2)+3*current2(-q+p-1)-current2(-q+p)+mean(current2(-q+p-N+1:-q+p)))^2;
end
end
end
%fprintf('Minimum (DI) in power swing case = %g\n',min(DI2));
fprintf('Maximum (DI) in power swing case = %g\n',max(DI2));
for p=1:length(time3)
DI3(p)=0;
if p>=2*N-1
for q=0:N-1
DI3(p)=DI3(p)+(current3(-q+p-3)-3*current3(-q+p-2)+3*current3(-q+p-1)-current3(-q+p)+mean(current3(-q+p-N+1:-q+p)))^2;
end
end
end
%fprintf('Minimum (DI) in fault during power swing case = %g\n',min(DI3));
fprintf('Maximum (DI) in fault during power swing case = %g',max(DI3));
subplot(1,3,1);plot(time1,DI1);xlim([0.6,0.75]);ylim([0,110]);grid on;xlabel('Time (s)');ylabel('DI');
title('Fault');
subplot(1,3,2);plot(time2,DI2);xlim([2,3]);ylim([0,110]);grid on;xlabel('Time (s)');ylabel('DI');
title('Power Swing');
subplot(1,3,3);plot(time3,DI3);xlim([2,2.3]);ylim([0,110]);grid on;xlabel('Time (s)');ylabel('DI');
title('Fault during Power Swing');
saveas(gcf, '../results/testSMIB.png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请看主页然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