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解决多类数据同时受损,中科大MIRA团队TRACER入选NeurIPS 2024:强鲁棒性的离线变分贝叶斯强化学习

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IRA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TRACER的创新算法,旨在解决离线强化学习中数据损坏问题。TRACER通过引入贝叶斯推理捕捉不确定性,利用熵度量区分损坏与无损数据,从而提高模型鲁棒性。实验表明,TRACER在多种数据损坏情况下显著优于现有方法。论文已发表于NeurIPS 2024。

在人工智能领域,强化学习(RL)一直备受瞩目,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时展现出的强大能力。然而,当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离线数据集时,数据损坏问题(如噪声或恶意攻击)常常导致现有方法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下表现不佳,进而在无损环境中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IRA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TRACER的创新算法,该算法在NeurIPS 2024上备受关注。

TRACER算法的核心在于引入了贝叶斯推理来捕捉离线数据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对各种数据损坏的鲁棒性。具体而言,TRACER将所有数据损坏视为动作价值函数中的不确定性,并利用所有离线数据作为观测值,在贝叶斯推理框架下近似动作价值函数的后验分布。

这一方法的亮点在于,TRACER能够利用基于熵的不确定性度量来区分损坏数据和无损数据。由于损坏数据通常引入更高的不确定性和熵,TRACER能够根据这一度量来调节与损坏数据相关的损失,从而减少其对模型的影响,提高在无损环境中的鲁棒性和性能。

为了验证TRACER算法的有效性,研究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数据损坏还是同时存在多种数据损坏的情况下,TRACER都显著优于几种最先进的方法。这一发现表明,TRACER在处理现实世界中复杂、不确定的数据环境时具有巨大的潜力。

TRACER算法的引入为离线强化学习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能够有效应对数据损坏问题,还为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TRACER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平衡计算成本和性能,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对未知类型数据损坏的适应性。

尽管TRACER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研究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计划进一步探索TRACER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持续优化算法以应对更复杂的数据环境。同时,他们也期待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共同推动离线强化学习领域的发展。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1.00465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量子技术
诺奖得主哈萨比斯新作登Nature,AlphaQubit解码出更可靠量子计算机
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德米斯·哈萨比斯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突破性研究,开发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量子错误解码器AlphaQubit。该解码器通过学习表面码显著提升量子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特别是在处理量子比特脆弱性问题上表现出色。实验表明,AlphaQubit在不同代码距离上均超越现有解码器,为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带来希望。然而,其训练数据有限及计算复杂性高仍是挑战。
247 104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NeurIPS 2024:收敛速度最高8倍,准确率提升超30%!华科发布MoE Jetpack框架
在NeurIPS 2024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发布了MoE Jetpack框架,旨在解决专家混合(MoE)模型训练中的挑战。该框架通过检查点回收和超球面自适应MoE(SpheroMoE)层两项技术,利用预训练密集模型加速收敛并提高准确性。实验表明,MoE Jetpack在视觉任务上显著提升收敛速度(最高8倍)和准确性(超过30%),为MoE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动力。尽管存在一些限制,如初始权重依赖密集模型及计算资源需求,但该框架大幅降低了MoE模型的训练成本,提升了其可行性。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6.04801。
220 45
|
6月前
|
人工智能
MIT 76页深度报告:AI加速创新马太效应,科学家产出分化加剧!缺乏判断力将被淘汰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了一份76页的深度研究报告,探讨AI对科学发现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018名美国科学家,结果显示AI使新材料发现增加44%,专利申请增长39%,产品创新提升17%。然而,AI对高能力科学家的产出提升更显著,加剧了科学家间的分化。AI还改变了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减少了创意构思时间,增加了评估任务,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但科学家对AI的信心增强。报告全面分析了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文地址:https://conference.nber.org/conf_papers/f210475.pdf
234 14
|
7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全球十亿级轨迹点驱动,首个轨迹基础大模型来了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南方科技大学等机构提出了一种名为UniTraj的新型轨迹基础大模型。该模型通过学习全球大规模、高质量的轨迹数据,实现对人类移动模式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扩展性。UniTraj具备任务自适应性、区域独立性和数据质量鲁棒性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方法的任务特定性、区域依赖性和数据敏感性问题。研究人员还构建了包含2.45亿条轨迹的WorldTrace数据集,以支持模型训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UniTraj在多个轨迹分析任务上表现出显著优势,为轨迹建模领域带来重要突破。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11.03859。
283 6
|
7月前
|
人工智能 开发者
媲美OpenAI事实性基准,这个中文评测集让o1-preview刚刚及格
为评估大型语言模型(LLM)在中文语境下的事实性能力,研究团队推出“Chinese SimpleQA”评测集。该评测集具备中文、多样性、高质量、静态和易于评估的特点,涵盖六个主要主题和99个子主题。评估结果显示,尽管部分模型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但整体事实性能力仍有待提升。Chinese SimpleQA为LLM开发者提供了宝贵工具,推动中文LLM的改进与发展。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1.07140
159 14
|
8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LeCun 的世界模型初步实现!基于预训练视觉特征,看一眼任务就能零样本规划
纽约大学Gaoyue Zhou等人提出DINO World Model(DINO-WM),利用预训练视觉特征构建世界模型,实现零样本规划。该方法具备离线训练、测试时行为优化和任务无关性三大特性,通过预测未来补丁特征学习离线行为轨迹。实验表明,DINO-WM在迷宫导航、桌面推动等任务中表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无需依赖专家演示或奖励建模。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411.04983v1。
213 21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NeurIPS 2024:无需训练,一个框架搞定开放式目标检测、实例分割
在NeurIPS 2024会议上,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VL-SAM的框架,旨在解决开放式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任务。该框架结合了视觉语言模型(VLM)和Segment-Anything模型(SAM),利用注意力图作为提示,在无需额外训练的情况下实现未知物体的检测与分割。实验结果显示,VL-SAM在长尾实例分割数据集(LVIS)和角落情况目标检测数据集(CODA)上均表现出色,展示了其在现实世界应用中的潜力。然而,注意力图质量和计算复杂性仍是潜在挑战。
320 19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数据处理
[python 技巧] 快速掌握Streamlit: python快速原型开发工具
本文旨在快速上手python的streamlit库,包括安装,输入数据,绘制图表,基础控件,进度条,免费部署。
952 64
[python 技巧] 快速掌握Streamlit: python快速原型开发工具
|
7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自然语言处理
多模态竞技场对标90B Llama 3.2!Pixtral 12B技术报告全公开
Pixtral-12B是由Pravesh Agrawal等人开发的多模态语言模型,拥有120亿参数,能处理自然图像和文档,在多模态基准测试中表现卓越。它不仅在多模态任务上表现出色,且未牺牲自然语言处理性能,采用全新视觉编码器,支持灵活图像处理。相比其他开源模型,Pixtral-12B性能优异,甚至超越更大规模模型。研究团队还发布了MM-MT-Bench基准测试,推动多模态模型评估标准化。尽管面临一些挑战,Pixtral-12B为多模态语言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10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