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洞察:循环语句细微差异下的性能探索(测试while(u--);和while(u)u--;的区别)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无影云电脑个人版,1个月黄金款+200核时
轻量应用服务器 2vCPU 4GiB,适用于搭建容器环境
无影云电脑企业版,8核16GB 120小时 1个月
简介: 该文探讨了两种循环语句(`while(u--);` vs. `while(u) u--;`)在性能上的微妙差异。通过实验发现,后者比前者平均执行速度快约20%,原因在于循环条件检查的顺序影响了指令数量。尽管差异可能在多数情况下不显著,但在性能关键的代码中,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能优化执行效率。建议开发者在编写循环时考虑编译器优化和效率。未来研究可扩展到不同编译器、优化级别及硬件架构的影响。

该文章是我在2011年,在某sdn写的,搬运过来。顺便使用大模型重新排版了一下。


技术洞察:循环语句细微差异下的性能探索

引言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循环结构是最常见的控制流结构之一,其性能优化往往对程序的整体运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两种看似相似的循环终止条件——while(u--);while(u) u--;——在实际执行中的性能差异,并通过实验数据揭示这一微妙差别背后的原理。

实验设计与环境

为了准确测量两种循环结构的性能差异,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该程序连续执行10万次循环,统计并比较平均执行时间。测试环境如下:

  • CPU: Intel Core2 4300 @ 1.8GHz
  • OS: x86_64-SUSE Linux
  • 编译器: GCC 4.5.0 20100604


image.png


实验代码

C

1#include <gtk/gtk.h>
2
3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4    // 循环结构一:while(u--);
5    if (1) {
6        GTimeVal tStart, tEnd;
7        g_get_current_time(&tStart);
8        gchar str[100] = "while(u--)";
9        gint loops = 100000;
10        gint u_org = 500;
11        gint loops_cpy = loops;
12        while (loops_cpy--) {
13            gint u = u_org;
14            while (u--);
15        }
16        g_get_current_time(&tEnd);
17        gfloat time_msec = (1000000.00 * (tEnd.tv_sec - tStart.tv_sec) + tEnd.tv_usec - tStart.tv_usec) / 1000;
18        gfloat time_each = time_msec / loops * 1000000;
19        g_print("Time %s: %.2fms used for %d loops. Each loop %.2fns\n", str, time_msec, loops, time_each);
20    }
21
22    // 循环结构二:while(u) u--;
23    if (1) {
24        GTimeVal tStart, tEnd;
25        g_get_current_time(&tStart);
26        gchar str[100] = "while(u)u--";
27        gint loops = 100000;
28        gint u_org = 500;
29        gint loops_cpy = loops;
30        while (loops_cpy--) {
31            gint u = u_org;
32            while (u) u--;
33        }
34        g_get_current_time(&tEnd);
35        gfloat time_msec = (1000000.00 * (tEnd.tv_sec - tStart.tv_sec) + tEnd.tv_usec - tStart.tv_usec) / 1000;
36        gfloat time_each = time_msec / loops * 1000000;
37        g_print("Time %s: %.2fms used for %d loops. Each loop %.2fns\n", str, time_msec, loops, time_each);
38    }
39    return 0;
40}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while(u--);的平均执行时间为2300ns,而while(u) u--;则快一些,平均执行时间为1900ns。这表明不同的循环终止条件在实际执行中确实存在性能差异。

分析与讨论

尽管两种循环结构在逻辑上等价,但在编译器层面,它们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while(u--)在循环检查阶段会先递减变量u,然后检查是否为真,而while(u) u--;则先检查变量u是否为真,再递减u。这种细微的顺序差异导致了执行指令数量的不同,进而影响了循环的总体执行时间。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两种循环结构的实验对比,我们观察到了性能上的细微差别。虽然这种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不显著,但在性能敏感的场景下,选择更高效的循环结构可以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因此,开发者在编写循环时,应考虑编译器优化和执行效率,以实现更优的代码性能。

后续研究方向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编译器和优化级别下,循环结构的性能差异,以及在不同架构


相关文章
|
9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机器人
浅谈网页端IM技术及相关测试方法实践(包括WebSocket性能测试)
最开始转转的客服系统体系如IM、工单以及机器人等都是使用第三方的产品。但第三方产品对于转转的业务,以及客服的效率等都产生了诸多限制,所以我们决定自研替换第三方系统。下面主要分享一下网页端IM技术及相关测试方法,我们先从了解IM系统和WebSocket开始。
198 4
|
1月前
|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主流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技术解析与实战指南
本内容深入解析主流测试框架Playwright、Selenium与Cypress的核心架构与适用场景,对比其在SPA测试、CI/CD、跨浏览器兼容性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探讨Playwright在AI增强测试、录制回放、企业部署等领域的实战优势,以及Selenium在老旧系统和IE兼容性中的坚守场景。结合六大典型场景,提供技术选型决策指南,并展望AI赋能下的未来测试体系。
|
8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 测试技术
单元测试覆盖率的自动控制技术
Jacoco是Java程序覆盖率工具,可以在pom.xml通过配置来自动控制程序的覆盖率
28 5
|
8天前
|
测试技术 UED 开发者
性能测试报告-用于项目的性能验证、性能调优、发现性能缺陷等应用场景
性能测试报告用于评估系统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涵盖测试环境、方法、指标分析及缺陷优化建议,是保障软件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关键文档。
|
29天前
|
人工智能 资源调度 jenkins
精准化回归测试:大厂实践与技术落地解析
在高频迭代时代,全量回归测试成本高、效率低,常导致关键 bug 漏测。精准化测试通过代码变更影响分析,智能筛选高价值用例,显著提升测试效率与缺陷捕获率,实现降本增效。已被阿里、京东、腾讯等大厂成功落地,成为质量保障的新趋势。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AI部署架构:A100、H100、A800、H800、H20的差异以及如何选型?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如何进行AI大模型部署架构?
AI部署架构:A100、H100、A800、H800、H20的差异以及如何选型?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如何进行AI大模型部署架构?
AI部署架构:A100、H100、A800、H800、H20的差异以及如何选型?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如何进行AI大模型部署架构?
|
3月前
|
安全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软考软件评测师——基于风险的测试技术
本文详细阐述了测试计划的核心要素与制定流程,涵盖测试范围界定、实施策略规划、资源配置及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方法论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针对不同测试级别与类型提供具体配置建议,并提出技术选型原则与实施规范,确保测试活动高效有序开展,为项目成功奠定基础。内容结合实际经验,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
9月前
|
算法 Java 测试技术
使用 BenchmarkDotNet 对 .NET 代码进行性能基准测试
使用 BenchmarkDotNet 对 .NET 代码进行性能基准测试
215 13
|
9月前
|
开发框架 .NET Java
C#集合数据去重的5种方式及其性能对比测试分析
C#集合数据去重的5种方式及其性能对比测试分析
114 11
|
9月前
|
开发框架 .NET Java
C#集合数据去重的5种方式及其性能对比测试分析
C#集合数据去重的5种方式及其性能对比测试分析
14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