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实现最短距离算法——Dijkstra算法详解

简介: JAVA中实现最短距离算法——Dijkstra算法详解

一、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在图中找到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众多最短路径算法中,Dijkstra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算法,它适用于边权重均为非负的图。本文将详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如何在JAVA中实现该算法。

 

二、Dijkstra算法原理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始终选择当前未访问节点中距离起点最短的节点进行访问,并更新该节点的邻居节点的距离值。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化:将起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设为无穷大,将起点到起点的距离设为0。创建一个集合S,用于存放已访问的节点,初始时只包含起点。

选择节点:在未访问的节点中选择距离起点最短的节点u,将其加入集合S。

更新距离:对于节点u的每一个邻居节点v,如果通过节点u到达节点v的距离比已知的距离更短,则更新节点v的距离值。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

 

三、Dijkstra算法在JAVA中的实现

 

下面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的Dijkstra算法示例: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Dijkstra {
 
    //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private int[][] graph;
    private int[] dist; // 起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
    private boolean[] visited; // 节点是否被访问过
 
    public Dijkstra(int[][] graph, int start) {
        this.graph = graph;
        this.dist = new int[graph.length];
        this.visited = new boolean[graph.length];
 
        // 初始化距离和访问状态
        Arrays.fill(dist, Integer.MAX_VALUE);
        dist[start] = 0;
        Arrays.fill(visited, false);
 
        dijkstra(start);
    }
 
    private void dijkstra(int start) {
        for (int i = 0; i < graph.length; i++) {
            int minDistance = Integer.MAX_VALUE;
            int minIndex = -1;
 
            // 在未访问的节点中选择距离起点最短的节点
            for (int j = 0; j < graph.length; j++) {
                if (!visited[j] && dist[j] < minDistance) {
                    minDistance = dist[j];
                    minIndex = j;
                }
            }
 
            // 如果所有节点都已访问,则退出循环
            if (minIndex == -1) {
                break;
            }
 
            // 标记当前节点为已访问
            visited[minIndex] = true;
 
            // 更新邻居节点的距离值
            for (int j = 0; j < graph.length; j++) {
                if (!visited[j] && graph[minIndex][j] != 0 && dist[minIndex] + graph[minIndex][j] < dist[j]) {
                    dist[j] = dist[minIndex] + graph[minIndex][j];
                }
            }
        }
 
        // 打印起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
        for (int i = 0; i < graph.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起点到节点" + i + "的最短距离为:" + dist[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graph = {
            {0, 7, 9, INF, INF, 14},
            {7, 0, 10, 15, INF, INF},
            {9, 10, 0, 11, INF, 2},
            {INF, 15, 11, 0, 6, INF},
            {INF, INF, INF, 6, 0, 9},
            {14, INF, 2, INF, 9, 0}
        };
 
        // INF表示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连接
        final int INF = Integer.MAX_VALUE;
 
        Dijkstra dijkstra = new Dijkstra(graph, 0);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了邻接矩阵来表示图,其中INF表示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连接。Dijkstra类的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距离和访问状态,并调用dijkstra方法进行最短路径计算。dijkstra方法按照算法步骤实现了Dijkstra算法。最后,在main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图的实例,并调用了Dijkstra类来计算起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

 

四、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Dijkstra算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在JAVA中的实现。通过示例代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在JAVA中实现Dijkstra算法,并计算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Dijkstra算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最短路径算法,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基于 C# 语言的 Dijkstra 算法在局域网内监控软件件中的优化与实现研究
本文针对局域网监控系统中传统Dijkstra算法的性能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队列和邻接表优化的改进方案。通过重构数据结构与计算流程,将时间复杂度从O(V²)降至O((V+E)logV),显著提升大规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实验表明,优化后算法在包含1000节点、5000链路的网络中,计算时间缩短37.2%,内存占用减少21.5%。该算法适用于网络拓扑发现、异常流量检测、故障定位及负载均衡优化等场景,为智能化局域网监控提供了有效支持。
72 5
|
4月前
|
负载均衡 算法 关系型数据库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本文聚焦 MySQL 集群架构中的负载均衡算法,阐述其重要性。详细介绍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加权最少连接、随机、源地址哈希等常用算法,分析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提供 Java 语言代码实现示例,助力直观理解。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对理解和应用负载均衡算法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大数据大厂之My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揭秘MySQL集群架构负载均衡核心算法:从理论到Java代码实战,让你的数据库性能飙升!
|
4月前
|
存储 缓存 监控
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剖析:基于 Java LinkedHashMap 算法的时间序列追踪机制探究
数字化办公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上网行为监控系统已成为企业维护信息安全、提升工作效能的关键手段。该系统需实时记录并深入分析员工的网络访问行为,如何高效存储和管理这些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数据,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Java 语言中的LinkedHashMap数据结构,凭借其独有的有序性特征以及可灵活配置的淘汰策略,为上网行为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兼顾性能与功能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本文将对LinkedHashMap在上网行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实现路径及其应用价值展开深入探究。
92 3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NoSQL
LRU算法的Java实现
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用于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常应用于内存管理策略中。在Redis中,通过`maxmemory-policy`配置实现不同淘汰策略,如`allkeys-lru`和`volatile-lru`等,采用采样方式近似LRU以优化性能。Java中可通过`LinkedHashMap`轻松实现LRUCache,利用其`accessOrder`特性和`removeEldestEntry`方法完成缓存淘汰逻辑,代码简洁高效。
160 0
|
13天前
|
算法 机器人 定位技术
基于机器视觉和Dijkstra算法的平面建筑群地图路线规划matlab仿真
本程序基于机器视觉与Dijkstra算法,实现平面建筑群地图的路径规划。通过MATLAB 2022A读取地图图像,识别障碍物并进行路径搜索,支持鼠标选择起点与终点,最终显示最优路径及长度,适用于智能导航与机器人路径规划场景。
|
3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Java中的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中三种常用对称加密算法(AES、DES、3DES)的实现原理及应用。对称加密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解密,适合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AES作为现代标准,支持128/192/256位密钥,安全性高;DES采用56位密钥,现已不够安全;3DES通过三重加密增强安全性,但性能较低。文章提供了各算法的具体Java代码示例,便于快速上手实现加密解密操作,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案保护数据安全。
312 58
|
2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我们来说一说 Java 的一致性 Hash 算法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企业上网监控场景下布隆过滤器的 Java 算法构建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企业上网监控系统中,用于快速判断员工访问的网址是否为违规站点。相比传统哈希表,它具有更低的内存占用和更快的查询速度,支持实时拦截、动态更新和资源压缩,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成本。
49 0
|
8月前
|
存储 算法 安全
探究‘公司禁用 U 盘’背后的哈希表算法与 Java 实现
在数字化办公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许多公司采取“禁用U盘”策略,利用哈希表算法高效管理外接设备的接入权限。哈希表通过哈希函数将设备标识映射到数组索引,快速判断U盘是否授权。例如,公司预先将允许的U盘标识存入哈希表,新设备接入时迅速验证,未授权则禁止传输并报警。这有效防止恶意软件和数据泄露,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用Java实现简单的哈希表,模拟公司U盘管控场景。哈希表不仅用于设备管理,还在文件索引、用户权限等多方面助力信息安全防线的构建,为企业数字化进程保驾护航。
|
5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如何监控员工的电脑——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Java事件聚合算法实现探析​
在企业管理场景中,如何监控员工的电脑操作行为是一个涉及效率与合规性的重要课题。传统方法依赖日志采集或屏幕截图,但数据量庞大且实时性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滑动时间窗口的事件聚合算法,通过Java语言实现高效、低资源占用的监控逻辑,为如何监控员工的电脑提供一种轻量化解决方案。
110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