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时序图?

简介: 如何看懂时序图?

640.jpg

操作时序永远使用是任何一片IC芯片的最主要的内容。一个芯片的所有使用细节都会在它的官方器件手册上包含。所以使用一个器件事情,要充分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它的器件手册上有用的内容提取,掌握。介于中国目前的芯片设计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的器件都是外国几个IC巨头比如TI、AT、MAXIM这些公司生产的,器件资料自然也是英文的多,所以,英文的基础要在阅读这些数据手册时得到提高哦。即便有中文翻译版本,还是建议看英文原版,看不懂时不妨再参考中文版,这样比较利于提高。

我们首先来看1602的引脚定义,1602的引脚是很整齐的SIP单列直插封装,所以器件手册只给出了引脚的功能数据表:

0.jpg

我们只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管脚:

3脚:VL,液晶显示偏压信号,用于调整LCD1602的显示对比度,一般会外接电位器用以调整偏压信号,注意此脚电压为0时可以得到最强的对比度。

4脚:RS,数据/命令选择端,当此脚为高电平时,可以对1602进行数据字节的传输操作,而此脚为低电平时,则是进行命令字节的传输操作。命令字节,即是用来对LCD1602的一些工作方式作设置的字节;数据字节,即使用以在1602上显示的字节。值得一提的是,LCD1602的数据是8位的。

5脚:R/W,读写选择端。当此脚为高电平可对LCD1602进行读数据操作,反之进行写数据操作。笔者认为,此脚其实用处不大,直接接地永久置为低电平也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但是尚未经过复杂系统验证,保留此意见。

6脚:E,使能信号,其实是LCD1602的数据控制时钟信号,利用该信号的上升沿实现对LCD1602的数据传输。

7~14脚:8位并行数据口,使得对LCD1602的数据读写大为方便。

现在来看LCD1602的操作时序:

640.jpg

640.jpg

在此,我们可以先不读出它的数据的状态或者数据本身。所以只需要看两个写时序:

① 当我们要写指令字,设置LCD1602的工作方式时:需要把RS置为低电平,RW置为低电平,然后将数据送到数据口D0~D7,最后E引脚一个高脉冲将数据写入。

② 当我们要写入数据字,在1602上实现显示时:需要把RS置为高电平,RW置为低电平,然后将数据送到数据口D0~D7,最后E引脚一个高脉冲将数据写入。

发现了么,写指令和写数据,差别仅仅在于RS的电平不一样而已。以下是LCD1602的时序图:

大家要慢慢学会看时序图,要知道操作一个器件的精华便蕴藏在其中,看懂看准了时序,你操控这个芯片就是非常容易的事了。1602的时序是我见过的一个最简单的时序:

640.jpg

1、注意时间轴,如果没有标明(其实大部分也都是不标明的),那么从左往右的方向为时间正向轴,即时间在增长。

2、上图框出并注明了看懂此图的一些常识:

(1).时序图最左边一般是某一根引脚的标识,表示此行图线体现该引脚的变化,上图分别标明了RS、R/W、E、DB0~DB7四类引脚的时序变化。

(2).有线交叉状的部分,表示电平在变化,如上所标注。

(3).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如上图右上角所示,两条平行线分别对应高低电平,也正好吻合(2)中电平变化的说法。

(4).上图下,密封的菱形部分,注意要密封,表示数据有效,Valid Data这个词也显示了这点。

3、需要十分严重注意的是,时序图里各个引脚的电平变化,基于的时间轴是一致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轴的增长方向来精确地观察时序图。要让器件严格的遵守时序图的变化。在类似于18B20这样的单总线器件对此要求尤为严格。

4、以上几点,并不是LCD1602的时序图所特有的,绝大部分的时序图都遵循着这样的一般规则,所以大家要慢慢的习惯于这样的规则。

也许你还注意到了上面有许多关于时间的标注,这也是个十分重要的信息,这些时间的标注表明了某些状态所要维持的最短或最长时间。因为器件的工作速度也是有限的,一般都跟不上主控芯片的速度,所以它们直接之间要有时序配合。话说现在各种处理器的主频也是疯狂增长,日后搞不好出现个双核单片机也不一定就是梦话。下面是时序参数表:

640.jpg

大家要懂得估计主控芯片的指令时间,可以在官方数据手册上查到MCU的一些级别参数。比如我们现在用AVR M16做为主控芯片,外部12MHz晶振,时钟周期就是一个振荡周期为(2/12MHz)s,所以至少确定了它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是us级别的。我们看到,以上给的时间参数全部是ns级别的,所以即便我们在程序里不加延时程序,也应该可以很好的配合LCD1602的时序要求了。怎么看这个表呢?很简单,我们在时序图里可以找到TR1,对应时序参数表,可以查到这个是E上升沿/下降沿时间,最大值为25ns,表示E引脚上的电平变化,必须在最大为25ns之内的时间完成。大家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现在我来解读我对这个时序图的理解:

当要写命令字节的时候,时间由左往右,RS变为低电平,R/W变为低电平,注意看是RS的状态先变化完成。然后这时,DB0~DB7上数据进入有效阶段,接着E引脚有一个整脉冲的跳变,接着要维持时间最小值为tpw=400ns的E脉冲宽度。然后E引脚负跳变,RS电平变化,R/W电平变化。这样便是一个完整的LCD1602写命令的时序。

目录
相关文章
|
Java Linux Android开发
Android基础知识:解释什么是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
Android基础知识:解释什么是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
3243 0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总结 vue3 的一些知识点:MySQL 连接的使用
总结 vue3 的一些知识点:MySQL 连接的使用
Beyond Compare 4密钥过期解决办法,超实用
Beyond Compare 4密钥过期解决办法,超实用
27010 1
|
4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API
体验通义灵码2.5版本上下文工程目录及多文件选择
体验通义灵码2.5版本上下文工程目录及多文件选择
288 11
|
8月前
|
存储 安全 Cloud Native
从数据风险出发的云上数据安全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从数据风险出发的云上数据安全最佳实践,涵盖数据泄露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及基于云的安全机制。文章详细探讨了以云为基础实现数据全链路可视可控的方法,包括资产可见可控、数据安全中心、治理闭环和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安全治理能力。通过云原生方案,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识别、预警和处置数据风险,确保数据安全。文中还提到多项免费工具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并减少安全投入。
265 6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笔下的学术:AI在学术写作中的革新应用
【7月更文第31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工具已经成为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论文的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流行的AI学术写作工具,并探讨它们如何重塑学术研究的过程。
1346 0
|
10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程序员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在移动操作系统的世界中,Android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份额。然而,这种开放性也带来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系统碎片化。本文旨在探讨Android系统碎片化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一现象。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Android系统分布、硬件多样性以及更新机制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旨在减少碎片化带来的影响,提升用户体验。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我们给大模型去掉了“AI味”-大模型微调全链路实战
本文档旨在概述使用ModelScope生态进行LLM训练的全链路最佳实践,涵盖数据下载、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完整流程。
|
JavaScript Java 测试技术
基于SpringBoot+Vue+uniapp的网月科技公司门户网站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基于SpringBoot+Vue+uniapp的网月科技公司门户网站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源码+lw+部署文档+讲解等)
238 0
|
安全 Java 大数据
SpringBoot+Mybatis 实现动态数据源切换方案
SpringBoot+Mybatis 实现动态数据源切换方案
133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