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76篇原创
阿里真的很有意思,总是提出一些新概念,最近又整了一个新概念:“数据生产力” 。
不过严格来说,这个也不完全是新鲜事物。我之前给北京统计局做课题的时候,就研究过生产力,当时就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阿里在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叫“数据生产力”。
这不,我手头上的这份名为《数据生产力崛起:新动能 新治理》的研究报告,就是阿里研究院一年多的研究成果。这个报告,洋洋洒洒写了177页。从技术革命驱动生产力跃迁的历史(机械化、蒸汽机、重工业、内燃机、计算机),写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历程(IT时代、消费互联网时代、数智化转型时代);从数据生产力的产业创新写到协作机制;从数据治理方式写到数据治理理念、路径、程序的共识;
从创新模式的迁移写到数据生产力的增长理论;从实施组织层面的论述写到数字企业的进化之道;从工业时代的知识分工写到数据生产力的知识分工;从数据运营的创新写到数据运营的价值模型;从数据资源管理写到数据资产管理;从公司数据治理写到公共数据治理;从数据财产写到数据产权;从公司治理写到政府治理;最后写到数据主权。
唉呀妈呀,高,实在是高!反正我准备拿来当材料稿了。
反倒是从阿里研究院院长的一篇分享里,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比如:
我之前也玩过类似的套路,比如:
功劳、委屈和工作时长成正比;
技能、方法论和工作时长成反比;
红线最后收尾,红线为1就有成绩,为0就全完蛋。
这种公式一放出来,就有种莫名其妙的说服力,大家不管你这套歪理对不对,首先会用高考前十几年的惯性思维先把数据代入进去算一下,然后发现:“咦?好有道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