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 jdk1.7和1.8源码剖析(一)

简介: HashMap jdk1.7和1.8源码剖析

1 概述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每一个元素是一个key-value对,其内部通过单链表解决冲突问题,容量不足(超过了阀值)时,同样会自动增长.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只适用于单线程环境,多线程环境可以采用并发包下的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 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因此它支持序列化,实现了Cloneable接口,能被克隆

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非同步实现.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null值和null键.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Java8中又对此类底层实现进行了优化,比如引入了红黑树的结构以解决哈希碰撞

2 HashMap的数据结构

在Java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HashMap也不例外.

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的主结构类似于一个数组,添加值时通过key确定储存位置.

每个位置是一个Entry的数据结构,该结构可组成链表.

当发生冲突时,相同hash值的键值对会组成链表.

这种数组+链表的组合形式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有不错的性能效果,Java6、7就是这样设计的.

然而,在极端情况下,一组(比如经过精心设计的)键值对都发生了冲突,这时的哈希结构就会退化成一个链表,使HashMap性能急剧下降.

所以在Java8中,HashMap的结构实现变为数组+链表+红黑树

可以看出,HashMap底层就是一个数组结构

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链表

当新建一个HashMap时,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

3 三大集合与迭代子

HashMap使用三大集合和三种迭代子来轮询其Key、Value和Entry对象

public class HashMapExa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 map = new HashMap(16);
        for (int i = 0; i < 15; i++) {
            map.put(i, new String(new char[]{(char) ('A'+ i)}));
        }
        System.out.println("======keySet=======");
        Set set = map.keySet();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values=======");
        Collection values = map.values();
        Iterator stringIterator=values.iterator();
        while (string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stringIterator.next());
        }
        System.out.println("======entrySet=======");
        for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entry);
        }
    }
}

4 源码分析

//默认的初始容量16,且实际容量是2的整数幂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最大容量(传入容量过大将被这个值替换)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默认加载因子为0.75(当表达到3/4满时,才会再散列),这个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代价之间达到了平衡.更高的因子可以降低表所需的空间,但是会增加查找代价,而查找是最频繁操作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桶的树化阈值:即 链表转成红黑树的阈值,在存储数据时,当链表长度 >= 8时,则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 桶的链表还原阈值:即 红黑树转为链表的阈值,当在扩容(resize())时(HashMap的数据存储位置会重新计算),在重新计算存储位置后,当原有的红黑树内数量 <= 6时,则将 红黑树转换成链表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因为红黑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是log(n),长度为8的时候,平均查找长度为3,如果继续使用链表,平均查找长度为8/2=4,这才有转换为树的必要

链表长度如果是小于等于6,6/2=3,虽然速度也很快的,但是转化为树结构和生成树的时间并不会太短

还有选择6和8,中间有个差值7可以有效防止链表和树频繁转换

假设一下,如果设计成链表个数超过8则链表转换成树结构,链表个数小于8则树结构转换成链表,如果一个HashMap不停的插入、删除元素,链表个数在8左右徘徊,就会频繁的发生树转链表、链表转树,效率会很低。

//最小树形化容量阈值:即 当哈希表中的容量 > 该值时,才允许树形化链表 (即 将链表 转换成红黑树)
// 为了避免扩容/树形化选择的冲突,这个值不能小于 4 * TREEIFY_THRESHOLD
// 小于该值时使用的是扩容哦!!!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 存储数据的Node数组,长度是2的幂.    
// HashMap采用链表法解决冲突,每一个Node本质上是一个单向链表 
//HashMap底层存储的数据结构,是一个Node数组.上面得知Node类为元素维护了一个单向链表.至此,HashMap存储的数据结构也就很清晰了:维护了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又维护了一个单向链表.之所以这么设计,考虑到遇到哈希冲突的时候,同index的value值就用单向链表来维护
//与 JDK 1.7 的对比(Entry类),仅仅只是换了名字
transient Node[] table;
// HashMap的底层数组中已用槽的数量 
transient int size;
// HashMap的阈值,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调整HashMap的容量(threshold = 容量*加载因子) 
int threshold;
// 负载因子实际大小
final float loadFactor;
// HashMap被改变的次数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指定“容量大小”和“加载因子”的构造函数,是最基础的构造函数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 HashMap的最大容量只能是MAXIMUM_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负载因子须大于0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设置"负载因子"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 设置"HashMap阈值",当HashMap中存储数据的数量达到threshold时,就需将HashMap的容量加倍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 上面的tableSizeFor有何用?
    tableSizeFor方法保证函数返回值是大于等于给定参数initialCapacity最小的2的幂次方的数值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a |= b 等同于 a = a|b

逐行分析

  • int n = cap - 1
    给定的cap 减 1,为了避免参数cap本来就是2的幂次方,这样一来,经过后续操作,cap将会变成2 * cap,是不符合我们预期的
  • n |= n >>> 1
    n >>> 1 : n无符号右移1位,即n二进制最高位的1右移一位
    n | (n >>> 1) 导致 n二进制的高2位值为1
    目前n的高1~2位均为1
  • n |= n >>> 2
    n继续无符号右移2位
    n | (n >>> 2) 导致n二进制表示的高34位经过运算值均为1
    目前n的高14位均为1
  • n |= n >>> 4
    n继续无符号右移4位
    n | (n >>> 4) 导致n二进制表示的高58位经过运算值均为1
    目前n的高18位均为1
  • n |= n >>> 8
    n继续无符号右移8位
    n | (n >>> 8) 导致n二进制表示的高916位经过运算值均为1
    目前n的高116位均为1

可以看出,无论给定cap(cap < MAXIMUM_CAPACITY )的值是多少,经过以上运算,其值的二进制所有位都会是1.再将其加1,这时候这个值一定是2的幂次方.

当然如果经过运算值大于MAXIMUM_CAPACITY,直接选用MAXIMUM_CAPACITY.

至此tableSizeFor如何保证cap为2的幂次方已经显而易见了,那么问题来了

4.1 为什么cap要保持为2的幂次方?

主要与HashMap中的数据存储有关.

在Java8中,HashMap中key的Hash值由Hash(key)方法计得

HashMap中存储数据table的index是由key的Hash值决定的.

在HashMap存储数据时,我们期望数据能均匀分布,以防止哈希冲突.

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想到去用%取余操作来实现我们这一构想

取余(%)操作 : 如果除数是2的幂次则等价于与其除数减一的与(&)操作.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定要求cap要为2的幂次方.再来看看table的index的计算规则

newTab[e.hash & (newCap-1)]=e;
等价于:
index = e.hash % newCap

采用二进制位操作&,相对于%,能够提高运算效率,这就是cap的值被要求为2幂次的原因

树形化链表的两个条件:①链表长度大于8,② 哈希表总容量大于最小树形话容量阀值

4.2 Node类

static class Node implements Map.Entry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key + "=" + value;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Code(key) ^ Objects.hashCode(value);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return oldValue;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 this)
                return true;
            if (o instanceof Map.Entry) {
                Map.Entry e = (Map.Entry)o;
                if (Objects.equals(key, e.getKey()) &&
                    Objects.equals(value, e.getValu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Node 类是HashMap中的静态内部类,实现Map.Entry接口.定义了key键、value值、next节点,也就是说元素之间构成了单向链表.

4.3 TreeNode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 {
        TreeNode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Tree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Node next) {}
        // 返回当前节点的根节点  
        final TreeNode root() {  
          for (TreeNode r = this, p;;) {  
            if ((p = r.parent) == null)  
                return r;  
            r = p;  
        }  
    } 
 }

红黑树结构包含前、后、左、右节点,以及标志是否为红黑树的字段

此结构是Java8新加的


相关文章
|
1月前
|
Java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HashMap中保证红黑树根节点一定是对应链表头节点moveRootToFront()方法源码解读
当红黑树的根节点不是其对应链表的头节点时,通过调整指针的方式将其移动至链表头部。具体步骤包括:从链表中移除根节点,更新根节点及其前后节点的指针,确保根节点成为新的头节点,并保持链表结构的完整性。此过程在Java的`HashMap$TreeNode.moveRootToFront()`方法中实现,确保了高效的数据访问与管理。
30 2
|
1月前
|
Java 索引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HashMap之往红黑树添加元素-putTreeVal方法源码解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 `HashMap` 中 `putTreeVal` 方法的源码,该方法用于在红黑树中添加元素。当数组索引位置已存在红黑树类型的元素时,会调用此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从根节点开始遍历红黑树,找到合适位置插入新元素,调整节点指针,保持红黑树平衡,并确保根节点是链表头节点。通过源码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HashMap` 的内部实现机制。
34 2
|
1月前
|
算法 Java 容器
Map - HashSet & HashMap 源码解析
Map - HashSet & HashMap 源码解析
54 0
|
1月前
|
存储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HashMap的put方法源码解析及其中两种会触发扩容的场景(足够详尽,有问题欢迎指正~)
`HashMap`的`put`方法通过调用`putVal`实现,主要涉及两个场景下的扩容操作:1. 初始化时,链表数组的初始容量设为16,阈值设为12;2. 当存储的元素个数超过阈值时,链表数组的容量和阈值均翻倍。`putVal`方法处理键值对的插入,包括链表和红黑树的转换,确保高效的数据存取。
56 5
|
1月前
|
算法 索引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HashMap的resize()即扩容方法源码解读(已重新完善,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HashMap`的`resize()`方法主要用于数组扩容,包括初始化或加倍数组容量。该方法首先计算新的数组容量和扩容阈值,然后创建新数组。接着,旧数组中的数据根据`(e.hash & oldCap)`是否等于0被重新分配到新数组中,分为低位区和高位区两个链表,确保数据迁移时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64 3
|
1月前
|
Java 索引
让星星⭐月亮告诉你,HashMap中红黑树TreeNode的split方法源码解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中`HashMap`的`TreeNode`类的`split`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在`HashMap`扩容时将红黑树节点从旧数组迁移到新数组,并根据`(e.hash & oldCap)`的结果将节点分为低位和高位两个子树。低位子树如果元素数少于等于6,则进行去树化操作;若多于6且高位子树非空,则进行树化操作,确保数据结构的高效性。文中还介绍了`untreeify`和`replacementNode`方法,分别用于将红黑树节点转换为普通链表节点。
24 2
|
1月前
|
存储 Java
HashMap之链表转红黑树(树化 )-treefyBin方法源码解读(所有涉及到的方法均有详细解读,欢迎指正)
本文详细解析了Java HashMap中链表转红黑树的机制,包括树化条件(链表长度达8且数组长度≥64)及转换流程,确保高效处理大量数据。
81 1
|
1月前
|
Java
Java基础之 JDK8 HashMap 源码分析(中间写出与JDK7的区别)
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Java中HashMap的源码,包括JDK8与JDK7的区别、构造函数、put和get方法的实现,以及位运算法的应用,并讨论了JDK8中的优化,如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和扩容机制。
25 1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Java
HashMap源码解析
HashMap源码解析
|
6月前
|
Java
IDEA debug HashMap源码的心得
IDEA debug HashMap源码的心得
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