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动态内存管理详解

简介: C/C++程序内存分配的几个区域:1.栈区(stack):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容量有限。 栈区主要存放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3.数据段(静态区)(static)存放全局变量、静态数据。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4.代码段:存放函数体(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C/C++内存开辟区域

C/C++程序内存分配的几个区域:

1.栈区(stack):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容量有限。 栈区主要存放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

3.数据段(静态区)(static)存放全局变量、静态数据。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代码段:存放函数体(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的二进制代码。5f647fbe404c405a94acb6fd4bb6931d.png

为什么存在动态内存分配

我们平常创建的变量和数组都是在栈上创建的,但是他们开辟的空间有2个特点:


空间开辟大小是固定的。

数组在申明的时候,必须指定数组的长度,它所需要的内存在编译时分配。


但是对于空间的需求,不仅仅是上述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需要的空间大小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才能知道,那数组的编译时开辟空间的方式就不能满足了。 这时候就只能试试动态存开辟了。


动态内存函数的介绍(在头文件stdlib.h中)

malloc

void* malloc (size_t size);


这个函数向内存申请一块连续可用的空间,并返回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


如果开辟成功,则返回一个指向开辟好空间的指针。

如果开辟失败,则返回一个NULL指针,因此malloc的返回值一定要做检查。

返回值的类型是 void* ,所以malloc函数并不知道开辟空间的类型,具体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自己来决定。

如果参数 size 为0,malloc的行为是标准是未定义的,取决于编译器。


free

专门是用来做动态内存的释放和回收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free (void* ptr);


free函数用来释放动态开辟的内存。


如果参数 ptr 指向的空间不是动态开辟的,那free函数的行为是未定义的。

如果参数 ptr 是NULL指针,则函数什么事都不做。


代码演示: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p = (int*)malloc(40);
  if (p == NULL) //这里的判断是很有必要的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p[i] = 0 + i;
  }
  free(p);
  p = NULL; //防止出现野指针
  return 0;
}

calloc

void* calloc (size_t num, size_t size);


calloc 函数也用来动态内存分配。


函数的功能是为 num 个大小为 size 的元素开辟一块空间,并且把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0。

与函数 malloc 的区别只在于 calloc 会在返回地址之前把申请的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全0。


calloc在开辟空间的时候会将每个字节都初始化为0,而malloc只是申请空间并不会初始化。我们来举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pa = (int*)malloc(40);
  if (pa == NULL)
  {
    perror("malloc");
    return;
  }
  int i = 0;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n", pa[i]);
  }
  free(pa);
  pa = NULL;
  int* pb = (int*)calloc(10, 4);
  if (pb == NULL)
  {
    perror("malloc");
    return;
  }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 ", pb[i]);
  }
  free(pb);
  pb = NULL;
  return 0;
}

我们来看一下运行结果:

cd2a874375ec413f99a68e7c1d790f0c.png

可以看到malloc开辟空间是不初始化的,而calloc开辟空间是初始化位为0的。


realloc

realloc函数的出现让动态内存管理更加灵活。

有时会我们发现过去申请的空间太小了,有时候我们又会觉得申请的空间过大了,那为了合理的时候内存,我们一定会对内存的大小做灵活的调整。那 realloc 函数就可以做到对动态开辟内存大小的调整。


函数原型:


void* realloc (void* ptr, size_t size);

ptr 是要调整的内存地址

size 调整之后新大小

返回值为调整之后的内存起始位置。

这个函数调整原内存空间大小的基础上,还会将原来内存中的数据移动到新的空间。


realloc在调整内存空间的是存在两种情况:

情况1:原有空间之后有足够大的空间

情况2:原有空间之后没有足够大的空间


当是情况1的时候,要扩展内存就直接原有内存之后直接追加空间,原来空间的数据不发生变化。

当是情况2 的时候,原有空间之后没有足够多的空间时,扩展的方法是:在堆空间上另找一个合适大小的连续空间来使用。这样函数返回的是一个新的内存地址。


针对上面的两种情况我们在使用realloc是就要注意一点了,不能直接将realloc扩增的起始地址付给原本的空间,万一开辟失败原本的空间就变得无法控制,导致内存泄漏。例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开辟空间
  int* pa = (int*)malloc(40);
  //判断有效性
  if (pa == NULL)
  {
    perror("malloc");
    return;
  }
  //使用
  for (int i = 0; i < 10; i++)
  {
    pa[i] = i;
  }
  //扩容
  int* ptr = (int*)realloc(pa, 60);
  //判断是否开辟成功
  if (ptr == NULL)
  {
    perror("realloc");
    free(pa);
    pa = NULL;
    return;
  }
  //成功将起始地址给pa
  pa = ptr;
  //使用
  for (int i = 0; i < 15; i++)
  {
    printf("%d ", pa[i]);
  }
  //使用完后释放空间
  free(pa);
  pa == NULL;
  return 0;
}

总而言之,我们在开辟内存后一定要判断有效性,否则会出现对空指针的解引用,导致程序崩溃。


常见的动态内存的错误

对NULL解引用操作

例如:

void test()
{
  int* p = (int*)malloc(INT_MAX / 4);
  *p = 20;
  free(p);
}

如果p是NULL就会出现问题。


对动态开辟的空间进行越界访问

例如:

void test()
{
  int* pa = (int*)malloc(40);
  //判断有效性
  if (pa == NULL)
  {
    perror("malloc");
    return;
  }
  //使用
  for (int i = 0; i <= 10; i++)
  {
    pa[i] = i;
  }
}

这里当 i = 10 时就会出现问题。


对非动态开辟的空间进行free释放

例如:

int main()
{
  int a = 0;
  int* pa = &a;
  free(pa);
  return 0;
}

这种写法也是错误的,free释放的是动态开辟来的空间。


使用free释放动态开辟内存的一部分

例如:

void test()
{
  int* p = (int*)malloc(40);
  p++;
  free(p);
}

此时p已经不再指向起始位置了。


对同一块动态内存进行多次释放

例如:

void test()
{
  int* p = (int*)malloc(40);
  free(p);
  free(p);
}

这里也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动态开辟的内存忘记释放

例如:

void test()
{
  int* p = (int*)malloc(100);
  if (NULL != p)
  {
    *p = 20;
  }
}
int main()
{
  test();
  while (1);
}

忘记释放不再使用的动态开辟的空间会造成内存泄漏。

动态开辟的空间一定要释放,并且正确释放 。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文章
|
10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SL/TLS证书**是一种用于加密网络通信的数字证书
SSL/TLS证书**是一种用于加密网络通信的数字证书
470 6
|
9月前
|
安全 API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速卖通AliExpress商品详情API接口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速卖通(AliExpress)作为全球化电商的重要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和便捷的购物体验。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优化商品管理,速卖通开放了API接口,其中商品详情API尤为关键。本文介绍如何获取API密钥、调用商品详情API接口,并处理API响应数据,帮助开发者和商家高效利用这些工具。通过合理规划API调用策略和确保合法合规使用,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获取商品信息,优化管理和营销策略。
|
5月前
|
缓存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HTTP代理:网页加速的隐形引擎
本文深入探讨HTTP代理在提升网页加载速度中的核心作用与技术原理。通过请求中转、协议优化及传输层加速,结合智能缓存、动态压缩、全球负载均衡和协议升级四大黑科技,实现显著性能提升。同时分析其潜在代价与挑战,并展望边缘计算、AI驱动等未来趋势,为选型提供实用指南。
224 10
|
1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自然语言处理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社交媒体内容分析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社交媒体内容分析
1003 69
|
人工智能 IDE 程序员
一文梳理我们是如何打造出国内领先的 AI 编程助手「通义灵码」
大语言模型的革命性突破使智能编程成为了可能,通义灵码正是基于通义大模型打造的 AI 编程助手,通过 IDE 插件的形式提供代码补全、单元测试生成等功能,能达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目前,通义灵码已在阿里云内部及多家企业中应用,阿里云也在探索多智能体产品,即 AI 程序员,助力数字世界的蓬勃发展,颠覆 IT 生产力。
15530 237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开发者
容器化技术在AI开发流程中的应用
【8月更文第17天】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高效地开发、测试和部署AI模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和Kubernetes,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如何简化AI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并提高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615 0
|
存储 Java Maven
SpringBoot整合Jest和Elasticsearch实践
SpringBoot整合Jest和Elasticsearch实践
418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阿里云第八代云服务器ECSg8i实例深度解析:性能及适用场景参考
目前企业对云服务器的性能、安全性和AI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阿里云推出的第八代云服务器ECS g8i实例,以其卓越的性能、增强的AI能力和全面的安全防护,除了适用于通用互联网应用和在线音视频应用等场景之外,也广泛应用于AI相关应用。本文将深入解析ECS g8i实例的技术特性、产品优势、适用场景及与同类产品的对比,以供参考。
阿里云第八代云服务器ECSg8i实例深度解析:性能及适用场景参考
|
12月前
|
存储 算法 索引
从菜鸟到大神:一文带你彻底搞懂Python中的后缀树Suffix Tree奥秘!
在Python编程中,后缀树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特别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字符串问题,如搜索、最长公共前缀查询及最长重复子串查找等。本文通过问答形式介绍后缀树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实现方法。后缀树能显著提高字符串处理效率,将传统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从O(nm)降至接近O(m)。尽管其构建过程较复杂,但通过手动编写代码或使用第三方库,我们可以在Python中实现这一强大工具。后缀树的应用广泛,涵盖字符串搜索、压缩、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学习它不仅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提升算法思维和数据结构设计能力。
290 1
|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监控
边缘计算与AI结合的场景案例研究
【8月更文第17天】随着物联网(IoT)设备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对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传统的云计算模型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可能会遇到延迟问题,尤其是在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中。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趋势,旨在通过将计算资源更靠近数据源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边缘计算结合,以实现高效的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
1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