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 基本架构解析

简介: Node.js 基本架构解析

1、Node.js 简介

       Node.js 最初开始于 2009 年,是一个可以让 JavaScript 代码离开浏览器的执行环境也可以执行的项目。 它不是一个前端的 web 框架,不能将其与 Java 的 Spring 做类比;同时它也不是一门编程语言,它并不是面向后端的一门 js,它仅仅是以 js 为后缀的,所以也不能将其与 Python 或 PHP 做对比。那 Node.js 是什么?


       我们一般称 Node.js 是一个平台,它将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让 JavaScript 也能调用系统接口、或进行后端开发的应用。Node.js 依赖的架构主要有 V8 引擎 和 libuv,以及一些 C/C++ 实现的 c-ares、http-parser、OpenSSL、zlib。


       说白话就是,Node.js 给 JavaScript 提供了一个平台,让 JavaScript 可以调用一些 C/C++ 的接口,这大大扩展了 JavaScript 的能力,进而使 JavaScript 有了后端开发的能力。以下是 Node.js 的工作流程:

       ps:Node.js 的版本 已经到 15 了,双数是稳定版,单数是非稳定版,Node 8 可能不太支持 Vue3,建议使用 Node 10 或 12。至于 Node.js 的安装,可以到 Node 官网 直接下载安装包,傻瓜式安装就行了,安装完毕之后在命令行输入 node -v 后,如果能显示当前版本即表示安装成功。

2、Node.js 基本架构

       Node.js 主要有 Node Standard Library、Node Bindings、V8、Libuv 四部分,架构图如下:

Node Standard Library 是 Node 专门提供给开发人员使用的标准库,如 Http,fs 等模块。


Node Bindings 是沟通 JS 和 C++ 的桥梁,封装 V8 引擎 和 Libuv 的细节,向上层提供基础 API 服务。


第三层是支撑 Node.js 运行的关键,由 C/C++ 实现。


V8 是 Google 开发的 JavaScript 引擎,提供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可以说它就是 Node.js 的发动机。


Libuv 是专门为 Node.js 开发的一个封装库,提供跨平台的异步 I/O 能力.


C-ares:提供了异步处理 DNS 相关的能力。


http_parser、OpenSSL、zlib 等:提供包括 http 解析、SSL、数据压缩等其他的能力。

3、Node bindings 是个啥?

       Node Bindings 是沟通 JS 和 C++ 的桥梁,封装 V8 引擎 和 Libuv 的细节,向上层提供基础 API 服务。


       举个例子:C/C++ 实现了一个 http_parser 的库,非常高效,但是前端开发人员只会写 JavaScript,直接调用这个库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所以就需要一个中间的桥梁。于是 Node.js 的作者就用 C++ 对 http_parser 库进行封装,使它符合某些要求(比如统一数据类型等),封装的文件叫做 http_parser_bindings.cpp。同时 Node.js 提供的编译工具可以将其编译为.node文件。这样 JavaScript 代码可以直接 require 这个 .node 文件,这样 JavaScript 就能调用 C++ 库。


       中间的桥梁就是 binding,由于 Node.js 提供了很多 binding,多个 binding 就构成了 Node 基本架构中的 Node bindings 了。有了这个 Node Bindings 后,JavaScript 和 C++ 就可以进行一些相互调用的操作,进而实现功能上的一些通信。这里有官网提供的示例,便于大家理解 JS 和 C++ 是如何进行通信的:JS 调用 C++ 代码、C++ 调用 JS 回调。


       ps:除了 Node.js 提供的这些 Bindings 之外,还支持开发人员自定义封装 C/C++ 来扩展你想要实现的功能。

4、为什么是 libuv?

       Node.js 最早时是使用了 Google 的 V8 解析引擎 和 Marc Lehmann 的 libev。Node.js 将事件驱动的 I/O 模型与适合该模型的编程语言(JavaScript)融合在了一起,但随着 Node.js 的日益流行,Node.js 也需要同时支持 Windows,但是 libev 只能在 Unix 环境下运行,而在 Windows 系统平台上与 kqueue(FreeBSD) 或者 (e)poll(Linux) 等内核事件通知相应的机制是 IOCP。


       基于上述背景,Node.js 之父 Ryan 就着手开发了一个 跨平台的异步 I/O 库,将上述操作系统对应的库都整合到一起,于是乎就诞生了 libuv,libuv 会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自动选择合适的方案,它的所有功能都是异步的,一般是用于 操作TCP/UDP/DNS/文件等的异步操作。


       为啥是异步?因为即便是 SSD 的访问相较于高速的 CPU,仍然是慢速设备。于是基于 事件驱动 的 IO 模型就应运而生,解决了高速设备同步等待慢速设备或访问的问题。这不是 libuv 的独创,linux kernel 原生支持的 NIO也是这个思路。 但 libuv 统一了网络访问,文件访问,做到了跨平台。

       上述 libuv 的架构图中,从左往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网络I/O相关的请求,而另外一部分是由文件I/O, DNS Ops以及User code组成的请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Network I/O和以File I/O为代表的另一类请求,异步处理的底层支撑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Network I/O 相关的请求, 根据 OS 平台不同,分别使用 Linux 上的 epoll,OSX 和 BSD 类 OS 上 的 kqueue,SunOS 上的event ports 以及 Windows 上的 IOCP 机制。而对于 File I/O 为代表的请求,则使用 thread pool。利用 thread pool 的方式实现异步请求处理,在各类 OS 上都能获得很好的支持。

5、V8 引擎又是啥?

       V8 是目前商用的执行 JavaScript 最快的一个引擎,它的功能有很多:将 JavaScript 源代码变成本地代码并执行、维护 JavaScript 的调用栈,确保 JavaScript 函数的执行顺序、负责内存管理,为所有对象分配内存、垃圾回收,重复利用无用的内存、实现JS的标准库。

       现在 JS 引擎的执行过程大致是:源代码 --->抽象语法树 --->字节码 --->JIT--->本地代码。


       V8 更加直接的将抽象语法树通过 JIT 技术转换成本地代码,放弃了在字节码阶段可以进行的一些性能优化,但保证了执行速度。 在 V8 生成本地代码后,也会通过 Profiler 采集一些信息,来优化本地代码。虽然,少了生成字节码这一阶段的性能优化, 但极大减少了转换时间。


       这里有几个注意的点:V8 是不提供 DOM API 的,那是浏览器所提供的、V8 本身是包含多个线程的,但它执行 JS 的过程是单线程的、V8 自己自带了 Eventloop,但是 Node.js 基于 libuv 自己做了一个。

目录
相关文章
|
22天前
|
运维 负载均衡 微服务
|
2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LangGraph架构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传统Agent开发的三大痛点:状态管理碎片化、流程控制复杂及扩展性差,提出使用LangGraph通过有向图模型重构工作流,将LLM调用与工具执行抽象为节点,实现动态流程跳转。文中详述LangGraph四大核心组件——状态机引擎、节点设计、条件边与工具层集成,并结合生产环境最佳实践,如可视化调试、状态持久化与人工干预机制,最终对比LangGraph与传统方案的性能差异,给出选型建议。
269 0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短视频推荐看似“读心”,实则依赖双塔推荐系统:用户塔与物品塔分别将行为与内容编码为向量,通过相似度匹配实现精准推送。本文解析其架构原理、技术实现与工程挑战,揭秘抖音等平台如何用AI抓住你的注意力。
183 7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
11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开发者
Nest.js控制器深度解析:路由与请求处理的高级特性
以上就是对 NestJS 控制层高级特性深度解析:从基本概念到异步支持再到更复杂场景下拦截其与管道等功能性组件运用都有所涉及,希望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NestJS 进行高效开发工作。
245 15
|
21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IDE
TypeScript vs. JavaScript:技术对比与核心差异解析
TypeScript 作为 JavaScript 的超集,通过静态类型系统、编译时错误检测和强大的工具链支持,显著提升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尤其适用于中大型项目和团队协作。相较之下,JavaScript 更灵活,适合快速原型开发。本文从类型系统、错误检测、工具支持等多维度对比两者差异,并提供技术选型建议,助力开发者合理选择。
229 1
|
13天前
|
存储 监控 NoSQL
Redis高可用架构全解析:从主从复制到集群方案
Redis高可用确保服务持续稳定,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通过主从复制实现数据冗余,哨兵模式支持自动故障转移,Cluster集群则提供分布式数据分片与水平扩展,三者层层递进,保障读写分离、容灾切换与大规模数据存储,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的Redis架构体系。
|
21天前
|
Java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pring Boot四层架构深度解析
本文详解Spring Boot四层架构(Controller-Service-DAO-Database)的核心思想与实战应用,涵盖职责划分、代码结构、依赖注入、事务管理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助力构建高内聚、低耦合的企业级应用。
324 0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负载均衡 网络架构
Mixture of Experts架构的简要解析
Mixture of Experts(MoE)架构起源于1991年,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多个专门化的“专家”网络处理输入的不同部分,并由门控网络动态组合输出。这种架构实现了稀疏激活,仅激活部分专家,从而在模型规模与计算成本之间取得平衡。MoE的关键在于门控机制的设计,如线性门控、噪声Top-K门控等,确保模型能根据输入特征自适应选择专家。
156 8
|
28天前
|
JSON 供应链 监控
1688商品详情API技术深度解析:从接口架构到数据融合实战
1688商品详情API(item_get接口)可通过商品ID获取标题、价格、库存、SKU等核心数据,适用于价格监控、供应链管理等场景。支持JSON格式返回,需企业认证。Python示例展示如何调用接口获取商品信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