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单例、工厂、发布订阅者模式

简介: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类,必须保证他们 在系统中只存在一个实例,才能确保它们的逻辑正确性, 以及良好的效率

应用场景:

DBPool 、读取配置文件

单例模式分类:

  • 1、懒汉式  --  需要使用单例的时候,才进行初始化
  • 2、饿汉式  --  未调用单例的时候,已经进行初始化

写一个单例模式的demo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utex>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设计线程的个数
#define PTHREAD_NUM  20
//懒汉式 饿汉式 单例模式的选型
#define SINGELTON_SELECTOR 0
//单例模式
#if SINGELTON_SELECTOR
//懒汉式  -- 调用的时候才初始化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cout<<"Singleton construct  1111\n";
  }
  ~Singleton(){
    cout<<"Singleton destruct   1111\n";
  }
  //禁止拷贝构造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si) = delete;
  //禁止等号赋值
  Singleton &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si) = delet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 getInstance(){
    static Singleton m_singleton;
    return &m_singleton;
  }
};
#else
//饿汉式 -- 调用之前就已经初始化好,调用的时候直接返回地址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cout<<"Singleton construct   2222\n";
  }
  ~Singleton(){
    cout<<"Singleton destruct    2222\n";
  }
  //禁止拷贝构造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si) = delete;
  //禁止等号赋值
  Singleton &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si) = delete;
  static Singleton m_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 getInstance(){
    return &m_singleton;
  }
};
Singleton Singleton::m_singleton;
#endif 
//定义一个互斥锁,保证只有一个线程在打印 单例变量的地址
static mutex m;
void print_address()
{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getInstance();
  m.lock();
  cout<<singleton<<endl;
  m.unlock();
}
//测试单例模式
void test_singleton()
{
  thread threads[PTHREAD_NUM];
  for(auto &t : threads)
    t = thread(print_address);
  for(auto &t : threads)
    t.join();
}
int main(int argc,char * argv[])
{
  cout<<"main\n";
  test_singleton();
}

工厂模式

  •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 Factory Method使得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目的:解耦,手段:虚函数)到子类
  •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面临着创建对象的工作;由于需求的 变化,需要创建的对象的具体类型经常变化

使用工厂模式提供一种“封装机制”来避免客户程序和这种“具 体对象创建工作”的紧耦合 来解决这个问题

应用场景:

  • 数据导出,导出为Excel,文本,XML
  • 支付接口,可能对应不同的支付网关

写一个工厂模式的demo

c++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工厂模式 -- 模拟一个简s单文件的解析方式
//定义一个产品的概念
class Parse_file{
public:
  Parse_file(){}
  //定义虚析构函数,防止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后,释放内存出现内存泄露的问题
  virtual ~Parse_file(){}
  //定义一个接口,子类负责实现
  virtual bool myparse(string data) = 0;
};
//定义实际的产品 text方式解析
class text_parse : public Parse_file{
public:
  text_parse(){}
  virtual ~text_parse(){}
  virtual bool myparse(string data){
    cout<<"以 text 的方式保存 数据"<<data<<endl;
    return true;
  }
};
//定义实际的产品 xml方式解析
class xml_parse : public Parse_file{
public:
  xml_parse(){}
  virtual ~xml_parse(){}
  virtual bool myparse(string data){
    cout<<"以 xml 的方式保存 数据"<<data<<endl;
    return true;
  }
};
//定义实际的产品 json方式解析
class json_parse : public Parse_file{
public:
  json_parse(){}
  virtual ~json_parse(){}
  virtual bool myparse(string data){
    cout<<"以 json 的方式保存 数据"<<data<<endl;
    return true;
  }
};
//定义实际的产品 protobuf方式解析
class protobuf_parse : public Parse_file{
public:
  protobuf_parse(){}
  virtual ~protobuf_parse(){}
  virtual bool myparse(string data){
    cout<<"以 protobuf 的方式保存 数据"<<data<<endl;
    return true;
  }
};
//定义工厂来生产产品
class factory{
public:
  factory(){}
  virtual ~factory(){}
  //定义工厂的解析方法
//便于子类继承
  virtual bool myparse(int type,string data){
    Parse_file * pp = nullptr;
    pp = parse_method(type);
    int ret = false;
    if(pp){
      pp->myparse(data);
      delete pp;
      ret = true;
    }
    else{
      cout<<"no parse function\n";
    }
    return ret;
  }
protected:
//便于子类继承
  virtual Parse_file * parse_method(int type){
    Parse_file * pp = nullptr;
    if(type == 1){
      pp = new text_parse();
    }else if(type == 2){
      pp = new xml_parse();
    }
    return pp;
  }
};
//扩展工厂
class factory2 : public factory{
public:
  factory2(){}
  virtual ~factory2(){}
protected:
//便于子类继承
  virtual Parse_file * parse_method(int type){
    Parse_file * pp = nullptr;
    if(type == 3){
      pp = new json_parse();
    }else if(type == 4){
      pp = new protobuf_parse();
    }
    else{
      pp = factory::parse_method(type);
    }
    return pp;
  }
};
int main()
{
  factory * fac = new factory();
  fac->myparse(1,"数据");
  fac->myparse(2,"数据");
  fac->myparse(3,"数据");
  fac->myparse(4,"数据");
  cout<<"\n\n-----------------\n\n";
  factory * fac2 = new factory2();
  fac2->myparse(1,"数据");
  fac2->myparse(2,"数据");
  fac2->myparse(3,"数据");
  fac2->myparse(4,"数据");
  return 0;
}

效果

image.png

发布订阅模式与观察者模式

发布订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是同一个东西吗?  NONONO

  • 观察者模式里,只有两个角色 —— 观察者 + 被观察者
  • 发布订阅模式里 —— 观察者 + 中间经纪人 +被观察者

观察者模式中的推模型和拉模型:

推模型:

目标对象主动向观察者推送目标的详细信息,不 管观察者是否需要,推送的信息通常是目标对象的全部或 部分数据,相当于广播通信。

拉模型:

目标对象在通知观察者的时候,只传递少量的信 息。如果观察者需要更具体的信息,由观察者主动到目标 对象中获取,相当于是观察者从目标对象中拉数据。一般 这种模型的实现中,会把目标对象通过update方法传递给 观察者,这样在观察者需要获取数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 这个引用来获取了。

应用场景:

      公众号通知,淘宝通知,知乎通知,微信通知等等。

写一个观察者模式的demo

//观察者模式,需要弄明白 何为观察者,何为目标
//以我们用手机看报纸为例, 我们 是观察者, 报纸是目标
//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下观察者模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ubject;
//定义抽象的观察者
class observer{
public:
  observer(){}
  virtual ~observer(){}
  virtual void update(subject * sub) = 0;//读摘要
  virtual void update(string content) = 0;//读内容
};
//定义一个抽象的目标
class subject{
public:
  subject(){}
  virtual ~subject(){}
//设置内容
  virtual int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0;
//得到具体内容 -- 用于推模型
  virtual string getContent()=0;
//得到摘要 -- 用于拉模型
  virtual string getSummary()=0;
//订阅
  virtual void attach(observer * ob){
    oblist.push_back(ob);
  }
//取消订阅
  virtual void detach(observer * ob){
    oblist.remove(ob);
  }
//通知所有订阅者 -- 推模型
  virtual void notifyAllobserver(string content) {
    for(auto &a : oblist){
      a->update(content);
    }
  }
//通知所有订阅者 -- 拉模型  
  virtual void notifyAllobserver(){
    for(observer * reader : oblist){
      reader->update(this);
    }
  }
private:
  list<observer *> oblist;
};
//定义具体的 观察者,读者
class reader: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reader(){}
  virtual ~reader(){}
//拉模型
  virtual void update(subject * sub){
    cout<<getName()<<"正在阅读的内容是:"<<sub->getContent()<<endl;
  }
//推模型
  virtual void update(string content){
    cout<<getName()<<"正在阅读的内容是:"<<content<<endl;
  }
  string getName(){return m_name;}
  void setName(string name){m_name = name;}
private:
  string m_name;
};
//定义具体的目标,推送新闻信息
class newspaper:public subject
{
public:
  newspaper(){};
  virtual ~newspaper(){}
//设置内容
  virtual int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m_content = content;
    notifyAllobserver(); //默认是拉模型,就想给你推送一个摘要一样
    return 1;
  }
//得到具体内容 -- 用于推模型
  virtual string getContent(){
    return m_content;
  }
//得到摘要 -- 用于拉模型
  virtual string getSummary(){
    return "摘要";
  }
private:
  string m_content;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定义报纸主题
  newspaper *subject = new newspaper();
  //定义读者
  reader * r1 = new reader();
  r1->setName("adele");
  reader * r2 = new reader();
  r2->setName("Bob");
  reader * r3 = new reader();
  r3->setName("ceilina");
  //设置内容
  //报纸开始加入订阅者
  subject->attach(r1);
  subject->setContent("今天多云");
  cout << "\n----------华丽的分割线 \n"<<endl;
  subject->attach(r2);
  subject->setContent("今天晴天");
  cout << "\n----------华丽的分割线 \n"<<endl;
  subject->attach(r3);
  subject->setContent("over");
  cout<<"-------end-----\n";
  return 0;
}

效果

image.png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

朋友们,你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坚持分享,提高质量的动力

image.png

好了,本次就到这里

技术是开放的,我们的心态,更应是开放的。拥抱变化,向阳而生,努力向前行。

我是阿兵云原生,欢迎点赞关注收藏,下次见~

相关文章
|
6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连接
【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s)
一、入门 什么是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类的实例化延迟
192 16
|
6月前
|
设计模式 负载均衡 监控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2):领导者/追随者模式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二章领导者/追随者(Leader/Followers)模式,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95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1):半同步/半异步模式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一章半同步/半异步(Half-Sync/Half-Async)模式,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81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12):不变模式(Immutable Object)
🌟 大家好,我是摘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十二章,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154 0
|
6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Java
设计模式觉醒系列(04)策略模式|简单工厂模式的升级版
本文介绍了简单工厂模式与策略模式的概念及其融合实践。简单工厂模式用于对象创建,通过隐藏实现细节简化代码;策略模式关注行为封装与切换,支持动态替换算法,增强灵活性。两者结合形成“策略工厂”,既简化对象创建又保持低耦合。文章通过支付案例演示了模式的应用,并强调实际开发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避免生搬硬套。最后推荐了JVM调优、并发编程等技术专题,助力开发者提升技能。
|
6月前
|
设计模式 Prometheus 监控
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20):扇出/扇入模式(Fan-Out/Fan-In)(完结篇)
🌟 大家好,我是摘星!🌟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设计模式实战系列,第二十章,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
215 0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模式扩展(配置工厂)
该设计通过配置文件和反射机制动态选择具体工厂,减少硬编码依赖,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配置文件解耦、反射创建对象,新增产品族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示例中,`CoffeeFactory`类加载配置文件并使用反射生成咖啡对象,客户端调用时只需指定名称即可获取对应产品实例。
213 4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创建延迟到子类实现解耦。其核心是抽象工厂声明工厂方法返回抽象产品,具体工厂重写该方法返回具体产品实例。适用于动态扩展产品类型、复杂创建逻辑和框架设计等场景,如日志记录器、数据库连接池等。优点包括符合开闭原则、解耦客户端与具体产品;缺点是可能增加类数量和复杂度。典型应用如Java集合框架、Spring BeanFactory等。
|
8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课时89:工厂设计模式
课时89介绍工厂设计模式(Factory),涵盖接口的定义与使用、程序结构设计及工厂设计的核心概念。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如何利用接口实现子类的向上转型,并通过工厂类解耦主类与子类的关系,从而实现更灵活和可扩展的设计。工厂模式使客户端无需关心具体子类的创建过程,仅需通过工厂类获取对象实例,简化了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109 1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生成器模式
生成器模式(Builder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用于分步骤构建复杂对象。它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对象构造的过程,定制对象的组成部分,而无需直接实例化细节。该模式特别适合构建具有多种配置的复杂对象。其结构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指挥者和产品角色。适用于需要创建复杂对象且对象由多个部分组成、构造过程需对外隐藏或分离表示与构造的场景。优点在于更好的控制、代码复用和解耦性;缺点是增加复杂性和不适合简单对象。实现时需定义建造者接口、具体建造者类、指挥者类及产品类。链式调用是常见应用方式之一。
16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