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使用keepalived+Haproxy搭建Web群集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案例:使用keepalived+Haproxy搭建Web群集

       Haproxy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群集调度工具,同类群集调度工具有很多,如LVS和Nginx。相比较而言,LVS性能最好,但是搭建相对复杂;Nginx的upstream模块支持群集功能,但是对群集节点健康检查功能不强,性能没有Haproxy好。Haproxy官方网站是http://www.haproxy.org/

案例前置知识点

  1. HTTP请求 请求方式 GET方式 POST方式 返回状态码 正常的状态码为2××、3×× 异常的状态码为4××、5××
  2. 负载均衡常用调度算法
    RR(Round Robin):轮询调度  LC(Least Connections):最小连接数  SH(Source Hashing):基于来源访问调度

案例环境

       实验目标:使用haproxy搭建web群集,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使用keepalived+haproxy实现双机热备和负载均衡。

       案例准备:根据下图配置IP地址,漂移地址为192.168.1.100,关闭防火墙、selinux、搭建yum仓库。

搭建Nginx1

1.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pcre-devel zlib-devel
2. [root@localhost ~]# useradd -M -s /sbin/nologin nginx
3. [root@localhost ~]# eject
4.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 /media
5. mount: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6. [root@localhost ~]# tar zxf /media/nginx-1.12.0.tar.gz -C /usr/src
7. [root@localhost ~]# cd /usr/src/nginx-1.12.0/
8. [root@localhost nginx-1.12.0]#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user=nginx --group=nginx
9. [root@localhost nginx-1.12.0]# make && make install

安装后的默认信息如下。

默认安装目录:/usr/local/nginx

默认日志:/usr/local/nginx/logs

监听端口:80

默认web目录:/usr/local/nginx/html

1. [root@localhost nginx-1.12.0]# cd /usr/local/nginx/html/
2. [root@localhost html]# echo 111111 > test.html                              //建立测试页面
3. [root@localhost html]# /usr/local/nginx/sbin/nginx                          //启动Nginx
4. [root@localhost html]# netstat -anpt | grep nginx
5. tcp        0      0 0.0.0.0:80              0.0.0.0:*               LISTEN      6762/nginx: master

安装完成后,客户端访问http://192.168.1.20/test.html测试。

搭建Nginx2

编译安装的步骤与Nginx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建立的测试网页。

[root@localhost html]# echo 22222 > test.html

安装完成后,客户端访问http://192.168.1.30/test.html测试。

编译安装Haproxy

1.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pcre-devel bzip2-devel 
2. [root@localhost ~]# eject
3.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 /media/
4. mount: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5. [root@localhost ~]# tar zxf /media/haproxy-1.5.19.tar.gz -C /usr/src
6. [root@localhost ~]# cd /usr/src/haproxy-1.5.19/
7. [root@localhost haproxy-1.5.19]# make TARGET=linux26                    //64位系统
8. [root@localhost haproxy-1.5.19]# make install

Haproxy服务器配置

  • 建立配置文件
1. [root@localhost haproxy-1.5.19]# mkdir /etc/haproxy                             //创建配置文件目录
2. [root@localhost haproxy-1.5.19]# cp examples/haproxy.cfg /etc/haproxy/          //将haproxy.cfg文件复制到配置文件目录
  • Haproxy配置项介绍

       Haproxy配置文件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即global、defaults和listen。global为全局配置,defaults为默认配置,listen为应用组件配置。

global配置项说明如下:

1. global
2.        log 127.0.0.1   local0                      //配置日志记录,local0为日志设备,默认存放到系统日志
3.        log 127.0.0.1   local1 notice               //notice为日志级别,通常有24个级别
4.         maxconn 4096                                //最大连接数
5.         uid 99                                      //用户uid
6.         gid 99                                      //用户gid

defaults配置项说明如下:

1. defaults
2.        log     global                              //定义日志为global配置中的日志定义
3.         mode    http                                //模式为http
4.         option  httplog                             //采用http日志格式记录日志
5.         retries 3                                   //检查节点服务器失败次数,连续超过3次失败,则认为节点不可用
6.         redispatch                                  //当服务器负载很高时,自动结束当前队列处理较久的连接
7.         maxconn 2000                                //最大连接数
8.         contimeout      5000                        //连接超时时间
9.         clitimeout      50000                       //客户端超时时间
10.         srvtimeout      50000                       //服务器超时时间

global配置项说明如下:

1. listen  appli4-backup 0.0.0.0:10004                                                 //定义一个appli4-backup的应用
2.         option  httpchk /index.html                                                 //检查服务器的index.html文件
3.         option  persist                                                             //强制将请求发送到已经down掉的服务器
4.         balance roundrobin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使用轮询算法
5.         server  inst1 192.168.114.56:80 check inter 2000 fall 3                     //定义在线节点
6.         server  inst2 192.168.114.56:81 check inter 2000 fall 3 backup              //定义备份节点
  • 根据目前的群集设计,将haproxy.conf配置文件的内容修改如下。
1. [root@localhost ~]# vim /etc/haproxy/haproxy.cfg
2. # this config needs haproxy-1.1.28 or haproxy-1.2.1
3. 
4. global
5.         log 127.0.0.1   local0
6.         log 127.0.0.1   local1 notice
7.        #log loghost    local0 info
8.         maxconn 4096
9.        #chroot /usr/share/haproxy                                      //注释掉
10.         uid 99
11.         gid 99
12.         daemon
13.        #debug
14.        #quiet
15. 
16. defaults
17.         log     global
18.         mode    http
19.         option  httplog
20.         option  dontlognull
21.         retries 3
22.        #redispatch                                                     //注释掉
23.         maxconn 2000
24.         contimeout      5000
25.         clitimeout      50000
26.         srvtimeout      50000
27. listen  appli4-backup 0.0.0.0:80                                        //复制listen配置项模块内容,端口号修改为80
28.         option  httpchk GET /index.html                                 //http请求方式改为GET
29.         balance roundrobin
30.         server  inst1 192.168.1.20:80 check inter 2000 fall 3           //两个节点服务器的配置
31.         server  inst2 192.168.1.30:80 check inter 2000 fall 3           //配置文件中后面的配置全部删除即可
  • 创建自启动脚本
1. [root@localhost ~]# cp /usr/src/haproxy-1.5.19/examples/haproxy.init /etc/init.d/haproxy
2. [root@localhost ~]# ln -s /usr/local/sbin/haproxy /usr/sbin/haproxy
3. [root@localhost ~]# chmod +x /etc/init.d/haproxy 
4. [root@localhost ~]# chkconfig --add /etc/init.d/haproxy 
5. [root@localhost ~]# /etc/init.d/haproxy start
6. Starting haproxy (via systemctl):                          [  OK  ]

安装keepalived

  • 安装ipvsadm和keepalived包。
1.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cdrom /media
2. mount: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3.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ipvsadm keepalived
  • 配置keepalived.cof

       做haproxy+keepalived群集,只需要配置修改热备实例,指定主备调度器,名称,VIP地址,优先级和漂移地址即可。

1. [root@localhost ~]#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2.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3. 
4. global_defs {
5. ......//省略部分内容
6.     router_id R1                    //主调度器名称
7. }  
8. 
9. vrrp_instance VI_1 {
10.     state MASTER                    //热备状态
11.     interface ens33                 //VIP地址物理接口
12.     virtual_router_id 51
13.     priority 100                    //优先级
14.     advert_int 1
15.     authentication {
16.         auth_type PASS
17.         auth_pass 1111
18.     }
19.     virtual_ipaddress {
20.        192.168.1.100               //漂移地址
21.     }
22. }
23.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keepalived
24.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keepalived

       Haproxy+keepalived备份调度器安装配置与之大致相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keepalived配置时,分清主、备调度器配置(指定主备调度器,名称,VIP地址,优先级和漂移地址)。按照上面配置继续配置haproxy2+keepalived2。

案例测试

  • 客户端打开浏览器访问http://192.168.1.100/test.html,刷新两次浏览器查看网页内容测试负载均衡(此时应能看到11111和22222两个网页)。断开web1,在次访问刷新两次测试高可用(此时应只能看到22222)。

  • 断掉keepalived主调度器网络,继续访问http://192.168.1.100/test.html,访问成功即keepalived负载均衡成功(此时应能看到11111和22222两个网页)。

Haproxy日志

       修改原有的配置文件中关于日志配置的选项,在global项目中配置。修改配置后保存并重启Haproxy。

1. [root@localhost ~]# vim /etc/haproxy/haproxy.cfg
2.         log /dev/log    local0 info
3.         log /dev/log    local0 notice
4. [root@localhost ~]# /etc/init.d/haproxy restart             //重启
5. Restarting haproxy (via systemctl):                        [  OK  ]

       为了便于管理,将Haproxy相关的配置独立定义到haproxy.conf并放到/etc/rsyslog.d/下,rsyslog启动时会自动加载此目录下的所有配置文件。

1. [root@localhost ~]# vim /etc/rsyslog.d/haproxy.conf
2. if ($programname == 'haproxy' and $syslogseverity-text == 'info') then -/var/log/haproxy/haproxy-info.log
3. & ~ 
4. if ($programname == 'haproxy' and $syslogseverity-text == 'notice') then -/var/log/haproxy/haproxy-notice.log
5. & ~
6.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在客户端访问后,可以使用下面命令及时查看Haproxy的访问请求日志信息。

1. [root@localhost ~]# tail -f /var/log/haproxy/haproxy-info.log
2. Jul 23 23:08:35 localhost haproxy[43674]: 192.168.1.200:62207 [23/Jul/2022:23:08:35.157] appli4-backup appli4-backup/inst2 0/0/1/1/2 200 240 - - ---- 1/1/0/1/0 0/0 "GET /test.html HTTP/1.1"
3. Jul 23 23:08:35 localhost haproxy[43674]: 192.168.1.200:62207 [23/Jul/2022:23:08:35.159] appli4-backup appli4-backup/inst1 198/0/5/1/204 200 241 - - ---- 2/2/0/1/0 0/0 "GET /test.html HTTP/1.1"

Haproxy的参数优化

参数 参数说明 优化建议
maxconn 最大连接数 此参数根据应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推荐使用10240,同时"defaults"中的最大连接数的值不能超过"global"段中的定义
daemon 守护进程模式 Haproxy可以使用非守护进程模式启动,生产环境建议使用守护进程模式启动
nbproc 负载均衡的并发进程数 建议与当前服务器CPU核数相等或为其2倍
retries 重试次数 参数主要用于对群集节点的检查,如果节点多,并且发量大,设置为2次或3次;在服务器节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设置5次或6次
option http-server-close 主动关闭http请求选项 建议在生产环境中使用此项选项,避免由于timeout时间设置过长导致http连接堆积
timeout http-keep-alive 长时间超时时间 此选项设置长连接超时时间,具体参考应用自身特点设置,可以设置为10s
timeout http-request HTTP请求超时时间 建议将此时间设置为5~10s,增加http连接释放速度
timeout client 客户端超时时间 如果访问量过大,节点响应慢,可以将此时间设置短一些,建议设置为1min左右就可以了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相关文章
|
5月前
|
Java 数据库 网络架构
菜鸟之路Day36一一Web开发综合案例(部门管理)
本文详细记录了基于Spring Boot的Web开发综合案例——部门管理功能的实现过程。从环境搭建到功能开发,涵盖数据库表设计、Spring Boot项目创建、依赖引入、配置文件设置以及Mapper、Service、Controller的基础结构构建。文章重点讲解了查询、删除、新增和修改部门信息的业务逻辑实现,遵循RESTful规范设计接口,并通过统一响应结果类`Result`优化前后端交互体验。借助Spring的IoC容器管理与MyBatis的SQL映射,实现了高效的数据操作与业务处理,最终完成部门管理的全功能开发。
155 12
|
4月前
|
XML SQL 前端开发
菜鸟之路Day37一一Web开发综合案例(员工管理)
本文介绍了基于Web开发的员工管理综合案例,涵盖分页查询、条件分页查询、删除员工和新增员工四大功能模块。通过前后端交互,前端传递参数(如页码、每页记录数、查询条件等),后端使用MyBatis与PageHelper插件处理数据查询与操作。代码结构清晰,包括Controller层接收请求、Service层业务逻辑处理以及Mapper层数据访问,并结合XML动态SQL实现灵活的条件查询。此外,新增与删除功能分别通过POST与DELETE请求完成,确保系统功能完整且高效。
151 7
|
4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
菜鸟之路Day38一一Web开发综合案例(三)
本文介绍了Web开发中的文件上传与员工信息修改的综合案例,涵盖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流程。重点讲解了阿里云OSS的集成,包括Bucket创建、密钥获取及SDK使用,并通过Spring Boot实现文件上传功能。同时,详细描述了员工信息查询与修改的操作逻辑,涉及Controller、Service和Mapper层代码实现。最后探讨了配置文件的优化,对比@Value与@ConfigurationProperties注解,展示了如何通过实体类批量注入配置参数,提升代码可维护性与灵活性。
121 1
|
5月前
|
Web App开发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鸿蒙5开发宝藏案例分享---Web适配一多开发实践
这是一份实用的鸿蒙Web多设备适配开发指南,针对开发者在不同屏幕尺寸下的布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文章通过三大法宝(相对单位、媒体查询和窗口监听)详细介绍如何实现智能适配,并提供了多个实战案例,如宫格布局、对话框变形和自适应轮播图等。此外,还分享了调试技巧及工具推荐,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并优化性能。最后鼓励读者实践探索,并提示更多官方资源等待发现。
|
前端开发 机器人 测试技术
【RF案例】Web自动化测试弹窗处理
在进行Web自动化测试时,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弹窗,如ajax、iframe、新窗口及alert/Confirm等。这些弹窗可通过Selenium进行定位与处理。其中,ajax弹窗直接定位处理;iframe需先选中再操作;新窗口类似iframe处理;而alert/Confirm则需特殊方法应对。在Robot Framework中,需先定义并获取窗口后使用特定关键字处理。此外,还有部分div弹窗需在消失前快速定位。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各类弹窗。
290 6
【RF案例】Web自动化测试弹窗处理
|
前端开发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前端web入门第二天】03 表单-下拉菜单 文本域 label标签 按钮 【附注册信息综合案例】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HTML表单的多种元素及其用法,包括下拉菜单(`<select>` 和 `<option>`)、文本域(`<textarea>`)、标签解释(`<label>`)、各类按钮(`<button>`)及表单重置功能、无语义布局标签(`<div>` 和 `<span>`)以及字符实体的应用。此外,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注册信息表单案例,涵盖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等部分,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上述元素构建实用的表单。
252 6
【前端web入门第二天】03 表单-下拉菜单 文本域 label标签 按钮 【附注册信息综合案例】
|
前端开发
【前端web入门第五天】03 清除默认样式与外边距问题【附综合案例产品卡片与新闻列表】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CSS中清除默认样式的方法,包括清除内外边距、列表项目符号等;探讨了外边距的合并与塌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讲解了行内元素垂直边距的处理技巧;并介绍了圆角与盒子阴影效果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产品卡片和新闻列表两个综合案例,展示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307 11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前端web入门第一天】03 综合案例 个人简介与vue简介
该网页采用“从上到下,先整体再局部”的制作思路,逐步分析并编写代码实现个人简介页面。内容涵盖尤雨溪的背景、学习经历及主要成就,同时介绍其开发的Vue.js框架特点。代码结构清晰,注重细节处理,如使用快捷键提高效率,预留超链接位置等,确保最终效果符合预期。
250 7
|
前端开发
前端web入门第四天】03 显示模式+综合案例热词与banner效果
本文档介绍了HTML中标签的三种显示模式:块级元素、行内元素与行内块元素,并详细解释了各自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块级元素独占一行,宽度默认为父级100%,可设置宽高;行内元素在同一行显示,尺寸由内容决定,设置宽高无效;行内块元素在同一行显示,尺寸由内容决定,可设置宽高。此外,还提供了两个综合案例,包括热词展示和banner效果实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显示模式。
151 6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应用服务中间件
web群集--rocky9.2源码部署nginx1.24的详细过程
Nginx 是一款由 Igor Sysoev 开发的开源高性能 HTTP 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自 2004 年发布以来,以其高效、稳定和灵活的特点迅速成为许多网站和应用的首选。本文详细介绍了 Nginx 的核心概念、工作原理及常见使用场景,涵盖高并发处理、反向代理、负载均衡、低内存占用等特点,并提供了安装配置教程,适合开发者参考学习。
274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