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我的 Python 代码里面出现了薛定谔的 Bug

简介: 惊呆了,我的 Python 代码里面出现了薛定谔的 Bug

摄影:产品经理跟产品经理从花鸟市场淘回来的小花花

GNE: 新闻网页正文通用抽取器[1]更新了0.2.1版本,大幅度提高了正文的提取速度。在开发这个版本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 Bug,最终发现是由于垃圾回收机制和内存重用机制导致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问题背景

先来看一段代码:

图1

这段代码读取tests/163/9.html这个文件里面的 HTML 代码,分别获取 <body> 下面的所有标签内部的所有<a>标签中的文本。说起来可能有点绕口,我举个例子。


<body>    <div>        <a href="/xx">你好</a>    </div>    <h2>        <a>世界</a>    </h2></body>

分别获取<div>标签和<h2>标签下面的<a>标签中的文本,也就是你好世界

但这段代码有个问题,就是对于嵌套结构的标签,会重复提取。例如:


<body>    <div>        <h2>            <a href="/xx">你好</a>        </h2>    </div></body>

首先,获取<div>标签下面的<a>标签,获取到的是你好所在的<a>标签。但是,获取<h2>标签下面的<a>标签时,获取的仍然是同一个<a>标签。

这样一来,在上图代码里面第15-20行就会重复执行两次。

为了提高代码的运行效率,我们引入缓存,记录每一个<a>标签的分析结果,如果发现一个<a>标签已经被分析了,就直接使用缓存的结果,避免重复分析。

于是,代码修改成下面这样:

图2

代码第18行的str(element)对应了这个节点的内存地址,如下图所示:

图3

这段代码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提取数据的时候,发现提取的结果不太正常。

薛定谔的 Element

为了调试这个问题,我对代码做了一下修改:

图4

可以看到,同一个 HTML 标签,之前缓存的结果竟然跟新提取的不一样。

于是,我想看看每次提取的时候,对应的 element 是哪个,但却发生了更诡异的事情,我们做一个看起来对代码不会有任何影响的改动:

图5

图4里面,我们直接把element_text_list缓存起来。图5里面,我们把[element_text_list, element]缓存起来,读取的时候,读取这个列表的下标为0的元素。也就是说,这个缓存的element我们根本不使用。

但奇怪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问题消失了!在图4大量打印的同一个标签,缓存的数据跟提取的数据不一致!,在图5里面却一条都没有打印。这样修改以后,GNE 的提取的结果就正确了。

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难道说跟缓存的结果有关系?那么我们把列表里面的 element改成其他数据看看:

图6

仅仅是把element改成了数字1,Bug 又出现了。

它似乎知道我在试图去观察它,当我尝试用代码去观察 element时,它就一切正常。当我不观察它时,它就会出问题。薛定谔的 element

看不见的手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问题跟量子力学实际上没有关系。导致这个诡异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一个一直运行在 Python 里面,但是你常常忽略的机制——垃圾回收。

Python 会把不再使用的对象清理掉,从而释放内存。当我们执行一个 for 循环时:


for element in element_list:    a = element.xpath('//xxx')    b = element.xpath('.//text()')    c = 1 + 1

循环第一次执行的时候,生成第一个element对象,但是这个对象在循环第二次执行的时候就被新的element对象覆盖了。因为没有其他地方继续使用第一个 element 对象,它的引用计数归零,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就会把它清理掉。它占用的内存空间也会被释放出来。

但如果换一种写法:


cache = []for element in element_list:    a = element.xpath('//xxx')    b = element.xpath('.//text()')    c = 1 + 1    cache.append(element)

由于列表cache中包含了对每个 element 对象的引用,导致第一次循环生成的element对象的引用计数不为0,垃圾回收机制不会回收它,它始终占用了一块内存区域。这块区域不会被其他数据使用。那么每次循环,新的element对象都会新申请一块内存区域来存放数据,于是就等价于每一个不同的 element 节点对应了不同的内存地址。

在示例代码里面,大家注意element_flag = str(element)这一行,它的值类似于<Element a at 0x1087ba638>,这里的十六进制数字0x1087ba638对应了这个对象在内存里面的地址。

一开始,我有一个不正确的假设,我以为str(element)的值,对应的 HTML 里面的每个节点。同一个节点,多次执行,结果都一样,不同的节点,多次执行,结果都不一样。

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前一个节点的内存区域被垃圾回收了,那么这个区域会被重新分配,新来的节点可能碰巧会放到这个地方,这就导致两个不同的 <a> 标签,当你执行str(element)时,他们打印出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正文不一样。

而当我使用element_text_cache[element_flag] = [element_text_list, element]时,由于每个element对象不会被回收,于是就不会出现不同的节点互相覆盖的问题,所以它的工作就符合了预期。

解决问题

所以,bug 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不应该使用str(element)作为缓存的 Key,应该找一个跟 HTML 节点一一对应的东西来作为 Key。显然,使用 XPath 更好。

于是,修改代码,把element_flag改成 XPath:

图7

问题得以解决。

目录
相关文章
|
6天前
|
测试技术 开发者 Python
Python单元测试入门:3个核心断言方法,帮你快速定位代码bug
本文介绍Python单元测试基础,详解`unittest`框架中的三大核心断言方法:`assertEqual`验证值相等,`assertTrue`和`assertFalse`判断条件真假。通过实例演示其用法,帮助开发者自动化检测代码逻辑,提升测试效率与可靠性。
65 1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调度
基于多动作深度强化学习的柔性车间调度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基于多动作深度强化学习的柔性车间调度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
7天前
|
IDE 开发工具 开发者
Python类型注解:提升代码可读性与健壮性
Python类型注解:提升代码可读性与健壮性
166 102
|
5天前
|
存储 大数据 Unix
Python生成器 vs 迭代器:从内存到代码的深度解析
在Python中,处理大数据或无限序列时,迭代器与生成器可避免内存溢出。迭代器通过`__iter__`和`__next__`手动实现,控制灵活;生成器用`yield`自动实现,代码简洁、内存高效。生成器适合大文件读取、惰性计算等场景,是性能优化的关键工具。
72 2
|
9天前
|
安全 大数据 程序员
Python operator模块的methodcaller:一行代码搞定对象方法调用的黑科技
`operator.methodcaller`是Python中处理对象方法调用的高效工具,替代冗长Lambda,提升代码可读性与性能。适用于数据过滤、排序、转换等场景,支持参数传递与链式调用,是函数式编程的隐藏利器。
47 4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并行计算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101 2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独家原创 | CEEMDAN-CNN-GRU-GlobalAttention + XGBoost组合预测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独家原创 | CEEMDAN-CNN-GRU-GlobalAttention + XGBoost组合预测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
11天前
|
算法 调度 决策智能
【两阶段鲁棒优化】利用列-约束生成方法求解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Python代码实现)
【两阶段鲁棒优化】利用列-约束生成方法求解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Python代码实现)
|
11天前
|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安全
【逆向】Python 调用 JS 代码实战:使用 pyexecjs 与 Node.js 无缝衔接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Python 的轻量级库 `pyexecjs` 调用 JavaScript 代码,并结合 Node.js 实现完整的执行流程。内容涵盖环境搭建、基本使用、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及爬虫逆向分析中的实战技巧,帮助开发者在 Python 中高效处理 JS 逻辑。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D*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D*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Python代码实现)

推荐镜像

更多